林淳恩
庚子新年伊始,病毒肆虐,如疾風呼嘯挾走喜悅,故土動蕩牽動人心。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齊心抗疫,讓外邦驚嘆,讓國人心安,在“抗疫”的考試中,交出了一份讓世界和國人都滿意的中國答卷。
中國答卷,記錄醫者懸壺濟世。“不計報酬,不論生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醫生“請赴一線”的申請書,是醫者仁心的答卷;“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的病人”,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不停奔波的腳步,是院長責任的答卷;“我是黨員,我不去誰去?”,病毒消殺專家王新彪,在奔赴武漢前撂給妻子的這句話,是黨員擔當的答卷……“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罷了。”還有無數“90 后”醫護人員主動請命,夜以繼日超負荷工作,他們以血肉之軀,筑成守護家園、保護武漢的堅固堡壘,為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中國答卷,記錄工人無怨勞作。“我們之所以贊頌勇氣,是因為人們總是在明知有風險的時候,仍然選擇做我們該做的事。”夤夜之際口罩加工廠里在流水線上堅守的背影,建筑工人十天締造“火神山”的奇跡……而奇跡的背后,有無數逆行而上、負笈前行的建設者,他們當中有在大婚日子“逃婚”參與援建的袁緒強,有在工地連續度過19 個春節卻依然第一時間請命參加會戰的蔣桂喜,有通宵達旦第一時間拿出醫療廢水處理技術方案圖紙的彭冠平,還有數千萬一直在線、為建設加油鼓勁的“云監工”……他們在歲月靜好時默默奉獻,在大眾危困時挺身而出,他們以堅韌和頑強書寫了令人驚嘆的答卷。
中國答卷,記錄平凡人的無私奉獻。“把錢捐給武漢!”68 歲的李學明在成都彭鎮政府值班大廳放下一沓錢,便轉身往外走,殊不知這10071 元錢是老人5 年來打零工、拾瓶子換來的積蓄;浙江湖州83 歲的林大爺靠回收廢品維持生計,卻捐了10000 元錢,并直言“要寫名字,就寫知恩者”;左手工傷殘疾的秦師傅從白天奔波到黑夜,尋路40 公里給醫療隊送菜;還有貼本送餐的餐廳老板,冒險接送醫護人員的司機……就是這樣一群人,行件件好事,點盞盞微光,竭盡一己之力,為疫情防控答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答卷,記錄青年擔當。“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在疫情防治面前,人們服從黨的指揮,自覺隔離在家,云工作、云授課、上網課……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而一眾謠言也在“云”中制造著恐慌,在互聯網時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播著——既有偽造的醫生生死書或醫護人員聊天截圖引起大眾憂慮,又有“香油可阻斷病毒傳播”等無稽之談渙散人心。謠言的危害在“一傳十,十傳百”的過程中被成倍放大。而我們作為時代新人,不僅是謠言面前的“智”者,更應成為謠言傳播的“止”者,為時代交上青年擔當的答卷。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可能是一座山。”中國答卷既記錄著社會當下的變化,也昭示著英雄輩出的未來。愿我們見賢思齊,勇擔重任,爭做英雄,攜手共襄美好未來。
361005 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指導老師 李冬妹
【教你一招】
排比是修辭手法的一種,可以增強語勢,強化表達效果,使行文顯得節奏明快,讀來朗朗上口。
林淳恩同學的《答卷》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議論文章,論點是中國在“抗疫”的考試中,交出了一份讓世界和國人都滿意的中國答卷。為了證明這一論點,作者以鐵的事實為論據,運用排比段落,從四個方面(也是四個分論點),無可辯駁地證明了中國答卷的圓滿和漂亮:中國答卷,記錄醫者懸壺濟世;中國答卷,記錄工人無怨勞作;中國答卷,記錄平凡人的無私奉獻;中國答卷,記錄青年擔當。在每個段落具體行文中,又運用排比句式,以具體到人、到事的事實,論證了論點。最為典型的是第二段,無數份申請書是“醫者仁心的答卷”,張定宇有“院長責任的答卷”,王新彪有“黨員擔當的答卷”……
用排比來說理,可使條理分明、層次清楚;用排比來抒情,尤其顯得和諧流暢、感情洋溢;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記述描寫細膩生動、形象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