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軍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無錫機電分院,江蘇 無錫 214028)
產業學院實現了行業、企業和學校的多方聯動,以資源共享和人才共育為目標,建立以職業學校為主體的服務于某個具體行業或產業的新型辦學方式。其優勢主要在于:首先,產業學院針對某個具體的行業或產業,發揮學校專業優勢和企業技術特長,強強聯手,有效地為行業提供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并服務于地方產業;其次,產業學院大大增強了行業、企業與職業院校之間的內在關系,實現了優秀資源的整合與共享,進一步提高了校企之間的融合程度。
1.共育人才。與地方產業緊密結合,當地企業通過產業學院與職業院校建立聯系,從深度和廣度上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同時讓學生在今后的就業中服務于本地優質企業。
2.共研課程。依托職業院校原有的人才培養體系,吸收行業新標準、新規范和新工藝,采用企業實際綜合性項目為任務導向,充分利用校企雙方教學骨干、技術能手,共同開發并整合教學資源。同時在評價考核機制中加入校企雙元評價模式,提高企業參與度。
3.共享科研。針對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校企雙方共同開展科技研發和技術革新,充分利用職業院校實驗實訓的條件優勢,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4.共建基地。根據學校現有的實驗實訓場所,企業注入資金完善優化建設,既能夠滿足學生對學習環境的需求,又能夠營造出企業工作場所的氛圍,雙方錯位建設,優勢互補。
5.共擔教學。產業學院的主要課程以學校專任教師為主體,定期聘請合作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骨干來學校兼職上課;對于新生和畢業生,適當安排企業參觀、實習等體驗活動,為學生的學習和就業奠定基礎。
6.共助就業。通過在校期間校企聯合培養專業人才,企業掌握了學生的個人情況,在其就業時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可滿足大部分學生今后的就業需求,并且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個性予以頂崗,可形成助推學生就業的良好氛圍。
7.共領發展。產業學院培養的專業技術人才,能夠較快地在企業站穩腳跟,成為技術骨干甚至管理人員,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推動了行業的持續發展,也成為職業院校優秀畢業生的典型案例。
隨著《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的提出,傳統的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難題,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生產模式成為制造類行業的必然趨勢,智能制造的概念也隨之被提出。智能制造包括了智能生產、智能裝備和智能服務,相比于傳統制造方式,智能制造最大的特點在于生產設備不只是單純被人所驅動和控制,而是具有了感知能力、分析能力與控制能力,同時能夠自我學習和自我提升,讓生產設備成為生產過程中的決策者。
無錫是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近現代更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隨著本地民營企業和外來企業的蓬勃發展,紡織產業、化工產業、電子機械零部件加工業成為支柱產業,GDP總量和人均GDP名列全國前列。近年來,政府大力支持傳統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從紡織、化工、裝備制造等傳統制造產業轉到物聯網、新能源、集成電路、工業設計等新興優勢制造產業。
從無錫市的產業結構來看,加工制造業還是占據了主體地位,這些加工制造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不斷涌現,但智能制造方面的人才資源還不夠,這對職業院校專業建設的優化提出了新要求。
1.發那科數控技術應用中心。FANUC(發那科)是一家專門研究數控系統的公司,總部在日本。學校與北京發那科機電有限公司聯合建立了發那科數控技術應用中心。該中心依托學校數控技術專業和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將產業和專業相結合、理論講解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培訓與現場應用密切結合,實現校企之間的優勢互補。中心面向FANUC數控系統,建立人才培養、學校師資及企業員工培訓的綜合性平臺。
該項目的實訓裝備主要由北京發那科機電有限公司研制開發,除此之外,公司還在課程設置、多媒體技術、授課內容、教學資源等方面,給學校提供了有針對性的指導。自成立以來,中心始終發揮專業開發、技術服務和師資培訓三大優勢。通過共育人才模式,學校多次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金牌,在2020年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數控銑項目和數控車項目的優勝獎。
2.工業機器人產業培訓中心。工業機器人是現代企業中重要的生產工具,以高效、精確和靈活等特點在智能制造產業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學校于2016年開始培養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人才。隨著國家“1+X”證書制度的推行,學校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與北京華航唯實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為全國第一批工業機器人“1+X”證書的合作院校,讓學生在獲得學歷的同時,能夠取得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編程、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職業資格證書,將學生培養成工業機器人專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除此之外,學校還與庫卡機器人有限公司、ABB有限公司等多家國內知名機器人生產商合作,共同建立工業機器人產業培訓中心,讓學生不出學校就能掌握各種品牌的工業機器人技術,為今后的就業奠定堅實基礎。依托于強大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培訓中心,學校在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華航唯實”杯機器人技術應用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同時于2019年成功舉辦了該賽事,受到了行業、企業及大賽組委會的高度認可。
3.羅克韋爾智能制造協同創新中心。智能制造產業的蓬勃發展,讓整個市場對智能制造相關的人才需求迅速增加,而工業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和智能制造中的智能裝備、智能生產線、智能工廠密切相關。2018年,美國羅克韋爾自動化有限公司與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建立羅克韋爾智能制造協同創新中心。中心占地350平方米,實訓設備主要包括50套PAC控制平臺及配套的溫度水冷過程控制裝置、同步帶步進電機、工業變頻器等自動化領域領先水平的工業自動化設備,同時開設工業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培養智能制造中過程控制型的技術人才。
學校通過合作培養,讓學生具備工業過程自動化設備和系統的生產、安裝、調試、操作、運行維護及現場管理等職業能力,從而培養適應生產、服務、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使學生在自動化產品、過程控制儀表、工業控制系統等方面滿足智能制造的要求。
反思智能制造產業學院的建設模式和措施,目前在管理上主要是由學校相關系部及專業負責人完成的,企業在此過程中提供了技術、設備、師資等資源,但沒有真正參與學院的管理。今后,我們將完善校企共同治理模式,嘗試建立由校企雙方技術骨干組成的產業學院管理委員會等,共同落實具體的教學、培訓、科研等管理工作,從而形成多元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