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三立小學 何秀琴
新時代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需要從小學開始建構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更加重視勞動技術教育。小學低年級勞動技術教育,需要把握勞動技術教育內涵和明確勞動教育總體目標,使勞動教育融合德育,培養學生正確勞動觀念;運用豐富多樣教育資源,組建基本勞動教育課程;開展形式多樣勞動實踐,教授學生相關勞動技術;布置相關勞動實踐任務,培養學生良好勞動習慣。小學低年級教學落實以上勞動技術教育的策略,可以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主要是面向大中小學校,重點針對勞動教育的內涵、教授內容、教學方式等作出細化要求,要求加強專業指導,重視勞動教育。小學教師應明確勞動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項目,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必備內容,具有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育正確的審美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價值,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與良好的勞動品質。《指導綱要》提出,勞動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鮮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會性、顯著的實踐性,主要要求是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并用。在小學低年級開展勞動技術教育,需要根據民族地區的具體情況,結合其自然環境特點與民俗風情文化,不僅要把握其中的具體內涵,還要明確勞動教育總體目標。根據《指導綱要》的教育理念,可以明確勞動教育主要目的是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基本理念包括:培養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強調身心參與,注重手腦并用;繼承優良傳統,彰顯時代特征;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創新創造。小學勞動教育需要在學校、家庭與社會生活中同步推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規模勞動、生活勞動、生產勞動、社會服務勞動等,促進學生親歷實際勞動過程,既要發揮傳統勞動與傳統工藝的勞動育人功能,也要運用新時代勞動工具與勞動技術,創新勞動教育的方式與內容,體現勞動教育的時代性價值。
新時代背景下,雖然國家有開始注重學生的勞動教育,但以往小學低年級的勞動教育始終停留在理論層面,鮮少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這樣的勞動教育是流于形式的,是無法實現對學生良好勞動技能培養的。在此情形下,小學低年級教師要在意識到勞動實踐的重要性后,向學校提交申請,開辟校內校外農事實踐教育基地。學校方面要向當地政府申請,根據辦學條件,利用當地資源對學校附近荒廢的山地進行修整,將修整后的山地作為學生在學校外進行勞動實踐的農事綜合實踐基地。校外實踐基地需要給學校內的師生提供絕佳的實踐場所和資源,每學年學校都要組織學生進入校外實踐基地,將主體還給學生,指導學生種植土豆、番薯、玉米、大豆等農作物,通過這種種植體驗活動,強化勞動教育。
校外農事綜合實踐基地固然重要,但也離不開校內的種植基地。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勞動教育實況,學校方面應該對校內資源進行開發,對校內的綠化區域進行修整,對一個廣闊的校園小農場進行修建。而后針對學校低年級學生的班級,將校園小農場進行劃分,不同的班級負責不同的農場領地,管理好自己班級負責的農場領地。學校勞動教育的教師要在講解勞動理論知識后,組織小學生到校園小農場,在自己負責的領地上對各種時令果蔬進行種植;也可以直接改造學校的花園,將其變成中草藥種植地,指導學生對不同種類的常見中草藥進行種植。學生可以在由小農場組成的植物栽培箱中盡情鍛煉,從而提升勞動能力。
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新時代下學校在開發農事實踐基地時,要兼顧傳統優秀的農耕項目,以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的發展為聚焦點,創新路徑,開闊視野。學校內部可以對種子空間站進行組建,利用走廊對各類植物的種子進行展示,學生可以在路過走廊的同時對這些植物的種子進行了解和指認。其次,學校方面可以對農耕文化展覽館進行建立,在該展覽館中,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對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發展歷史進行介紹;也可以以實物展示的方式,對傳統農具,如犁、鋤頭、風車等進行展示,使學生因此加強對傳統農具構造的了解。學校還要對智慧農創園進行建設,在該農創園中,對現代農業和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進行展示和詳細講解,以此強化學生對農業的了解,培養其勞動意識。
根據《指導綱要》的相關指導內容,對勞動教育的內容進行了細化:一是構建勞動教育基本框架,主要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積極參與的勞動精神,形成基本的勞動能力,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與優秀品質等;二是認識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主要是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服務性勞動教育,更好發揮他們的育人價值;三是豐富普通學校勞動教育的內容和明確基本要求?;谝陨蟽热?,小學低年級教師應將勞動教育與德育融合起來,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在觀念的影響下可以更好地開展各項勞動技術教育。教師可以引入豐富多樣的勞動相關的實際案例,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講述。
比如,教師可以運用電子課件與微課視頻,展現新疆石河子城市鳥瞰圖、青藏鐵路無人區、矗立在高山峽谷之上的電塔等,讓學生認識到勞動者的偉大。同時通過語言講述,告訴學生:“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中,不論是大學生還是普通農民,都積極地投入新中國的建設,其中有開發我國新疆地區和北大荒的大批建設者,有勤勤懇懇植樹造林的塞罕壩林場工人,還有千千萬萬深入邊疆地區、民族地區的鐵路工人、電路工人等,他們都是這個時代最美的建設者?!蓖ㄟ^類似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的思想觀念,認識到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更加尊重每一位勞動者,更好形成勤儉奮斗、樂于奉獻、開拓創新的勞動精神。
小學低年級勞動技術教育中,既要根據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體現民族特色,也要運用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資源,組建基本勞動教育課程。具體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打好基礎、安全適度、開齊課程、講究方法與家校合作。教學資源的豐富性發展目標要通過多角度進行分析,加強基礎教學設備與設施的投入,強調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特點均是豐富教學資源的重要根本。在加強基礎教學設備與設施這一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是農村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體系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教學設施不完善問題導致部分教學目的無法實現,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問題。對此,學校需加強重視程度,積極協調教育資源,將農村種植、養殖等資源作為勞動與技術教育的根本元素,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教學資源運用效果。同時這種資源豐富的方式,更加符合因地制宜與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促進降低教學成本。小學勞動技術教育一般分為生活勞動、生產勞動與服務勞動,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大小,規劃科學系統的勞動必修課程,適當安排課外勞動實踐與勞動周活動,重點是培養學生基本的勞動技能與良好的勞動習慣。學校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家校合作,運用社區力量等,更好地推動小學低年級勞動教育。
比如,對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可以借助校區資源,開展相關的勞動教育,比如,在飲食方面,要求學生自帶餐具、自己洗刷;在住宿方面,要求學生每日整理好內務;在衛生方面,要求學生做好個人衛生,保持自己周邊衛生清潔。教師還可以定期布置家務勞動任務,要求學生主動為家長分攤家務,并與學生家長聯系,檢查學生勞動成果。在服務性勞動教育中,可以借助孤兒院與敬老院等社會資源,開展獻愛心等公益性服務活動,以及組織志愿者服務活動。還可以借助民族地區特有的勞動教育資源,開展獨具特色的勞動實踐活動。一般來說,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 課時,可以是理論教育課,也可以是實踐教育課。
目前,國家十分重視對師范院校勞動與技術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從根本上保證培養從理論到實踐操作都完備的優秀專業教師,同時大力支持農村小學教學建設,鼓勵優秀大學生到農村小學進行工作和學習,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帶到農村小學。在培養專業教師的同時,對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動手實踐操作的教學用具也有了相應的研究和開發,并投入小學教學中使用。勞動教育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掃地、打掃衛生、做家務勞動等,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大小、認知能力、身體素質等客觀條件,結合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和學校的基本軟硬件條件,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活動,教授學生相關勞動技術,以此提高勞動技術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培育學生。教師可以在學校的組織安排下,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組建勞動實踐小組,帶領學生參與相關勞動實踐,一邊指導學生小組合作,一邊教授學生相關勞動技能。
比如,我國很多民族地區位于西南山區,多高山、丘陵等,會種植諸如茶葉、藥材、花卉等經濟作物,借助這些資源可以開展對應的勞動實踐活動,教授學生相關勞動技術。以采茶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幫助茶農采茶,要求遵循采留結合、量質兼顧、因園制宜的原則,需要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凈,不夾帶鱗片、魚葉,茶果與老枝葉不宜捋采和抓采、掐采。在具體實踐中,可以讓茶農教授學生基本的采茶技術,主要是掐采、提手采、雙手采,通過先示范、再指導、最后實踐的方式,更好地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采茶技術,提高勞動實踐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教授學生其他方面的勞動技術,以“金工工具的使用”為例,需要準備適量的套裝工具,運用相關操作圖文與視頻信息,讓學生認識基本的金工工具、主要特點與重要作用,然后教授他們相關操作技巧,最后布置解決生活問題的任務,要求學生利用金工工具完成這項任務。
在做好以上相關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在教授學生基本技術后,布置一些勞動實踐任務,要求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這項任務,讓學生先展示實踐成果,之后運用科學的評價方式,進行全方位、多角度評價。通過建立監督、檢查與訓練機制,可以在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更好達成勞動教育目標。
比如,在“編織”主題的勞動技術教育中,教師通過借助豐富的資源,教授學生基本的編織技術,之后可以布置利用植物纖維編織拖鞋的勞動實踐任務,要求學生分組合作,利用民族地區特有的植物纖維,根據拖鞋的結構與設計原則,動手編織拖鞋,以此更好地鞏固勞動技術,培養學生實用造型能力和對生活的熱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互聯網上搜集相關資源,先設計拖鞋的款式、造型、圖案,組織好勞動實踐的步驟,最后進行操作。在各個小組展示各自的成果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勞動實踐的過程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借助數據庫與新軟件,更好檢測與評價,一般是鼓勵性評價為主,以此發揮評價育人價值,通過及時反饋,讓學生進行改進,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
學校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建立有效的溝通,使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勞動與技術理論知識在家庭中也能得到很好的實踐鍛煉,尤其是針對勞動與技術這門學科的學習,更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與協作。家長在學生完成勞動與技術課程學習后,在生活中對學生的勞動應隨時隨地地指導,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同時,在與孩子有效互動的前提下,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培養孩子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的觀念與能力。家庭與學校的有效配合,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提高。通常情況下,學??梢耘e行相關的家長教育講座以及組織相關勞動活動,幫助家長與學生更好地操作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內容。這一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熱愛勞動、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以及尊重勞動人民,還能鍛煉身體,提高體質,形成健康的道德觀與價值觀,最終成長為新世紀全面發展人才。
綜上所述,關于小學低年級勞動技術教育,需要根據民族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基本情況,結合民族地區的自然環境與風土人情,運用本校所有的勞動技術教育資源,借助家庭與社會的力量,以日常生活、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等為主,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提高學生相關勞動技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勞動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各類問題,促進學生形成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價值觀念,更好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