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彥虎,東偉,劉濤,王春雷
中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莊 050000
搖枕(見圖1)是鐵路貨車轉向架的主要構成部件之一,鑄造完成后需要對相應的心盤面440mm×490mm銑削加工;心盤螺栓孔8×φ23mm和安全鏈吊座孔4×φ17mm鉆加工。由于工件原始定位面均為毛面,心盤面為鑄造冒口位置,使用通用機床加工存在定位難度高、切削余量大(一般在7~15mm)和加工效率低等困難,所以無法經濟地實現大批量加工,有必要設計專用機床進行生產。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我們結合公司當時年產4000輛份(8000件)搖枕的需要,設計制作了搖枕組合加工機床。

圖1 搖枕
搖枕組合加工機床主要技術參數見表1。

表1 搖枕組合加工機床主要技術參數
搖枕組合加工機床由機體、銑削動力系統、銑削進給系統、12孔鉆鉆削系統、上料與夾緊裝置等組成,如圖2所示。機體為多個焊接箱體通過連接板、鋼管支撐、螺栓組裝而成的框架結構;銑削動力系統主要包括1T X50銑削頭和X217-520-2銑刀盤,銑削進給系統采用H Y63液壓滑臺,共同完成銑削動作;12孔鉆鉆削系統主要包括動力箱、12孔鉆箱、12孔鉆模及鉆頭、配重組成、1H J B50機械滑臺組成,共同完成12孔鉆削動作;上料與夾緊裝置由2個上(下)料工位、2個上(下)料定位小車和1套夾緊工裝組成。

圖2 搖枕組合加工機床
機體主要由基座組成、銑頭立柱組成、12孔鉆立柱組成及連接板通過螺栓聯接組成一個整體框架結構,以保證足夠剛性,用于承載工件,抵消銑削加工、鉆削加工抗力。各構件均采用20mm厚碳素結構鋼鋼板焊接而成,內部合理布置隔板,保證結構剛性;焊后進行了整體時效處理,消除焊接殘余應力,以減小后續可能的應力變形對設備加工精度的影響;各安裝面進行了找平粗加工。
搖枕工件材質為B級鋼(ZG25MnNi),各元素含量:w(C)≤0.28%,w(Si)≤0.40%,w(Mn)≤1.00%,w(P)≤0.040%,w(S)≤0.040%,w(Cu)≤0.30%,w(Ni)≥0.30%。被加工材料性能參數:σb≥485MPa,σs≥260MPa,δ4≥24%,ψ≥36%,AKV ≥20J(-7℃)。
KFz=KSV×銑削速度系數=0.9×0.88=0.792。
根據設計節拍優選切削參數:銑削深度aP=7mm,每齒進給量af=0.06mm/齒,銑削寬度aw=490mm,齒數Z=26,銑刀盤直徑d0=520mm。分兩層切削:銑削力Fz==7750×(7/2)1.1×0.060.75×4901.1×26×0.792/(5201.3×630.2)=8892(N),銑削扭矩M=Fzd0/(2×1000)=8892×520/(2×1000)=2312(N·m),銑削功率Pm=Fzv/(6×10000)=8892×102.9/(6×10000)=15.25(kW)。
根據切削參數計算結果,選取功率15kW的1TX50銑削頭[3]和X217-520-2銑刀盤[2]進行銑削,選取HY63滑臺[4]進行銑削進給,均能夠滿足設計要求。
12孔鉆鉆削系統主要由動力箱、12孔鉆箱(見圖3)、12孔鉆模及鉆、1HJB50液壓滑臺組成。動力箱通過主軸輸出動力給12孔鉆箱,在12孔鉆箱內經過齒輪傳動分別傳遞給12根鉆軸提供旋轉動力。鉆箱分兩層設計,上層為齒輪箱,下層為油池,潤滑油通過液壓泵進行強制循環和飛濺潤滑,潤滑效果良好,并能保證整個鉆箱快速同溫。鉆桿上設置有甩油蓋和擋油套,利用離心作用,防止潤滑油通過鉆桿泄漏。12根鉆桿長度方向分三層布置,保證同時只有4根鉆頭參與切削,減少了切削抗力,降低了動力箱功率需求。為保證12個孔的孔距尺寸公差,鉆箱下設計有鉆模,用于控制鉆頭相對位置精度,鉆模通過導柱導套與鉆箱相連,保證鉆頭進給過程中,鉆套與工件距離不變。鉆箱通過動力箱與1H J B50機械滑臺相連,實現鉆削進給。

圖3 12孔鉆箱示意
上料與夾緊裝置分為五部分,左右各有1個上(下)料工位,2個上(下)料定位滑車和1套夾緊工裝。夾緊工裝固定在HY63液壓滑臺上,用限位塊實現上(下)料定位滑車在滑臺上的限位,夾緊工裝底部有2個液壓缸,推動楔塊頂起裝置處于頂起狀態,采用4個液壓缸和杠桿裝置把工件與滑車一起定位夾緊后,隨液壓滑臺向前移動實現銑削進給;切削完成后,液壓缸推動楔塊頂起裝置落下,實現讓刀,防止液壓滑臺快退時刀具劃傷工件。左右各一個上(下)料工位,可以實現1個工件加工的同時,進行上(下)料、找正作業,縮短了工作節拍。兩個工位設有獨立的基礎,避免上下料時震動對切削精度產生影響。上(下)料定位滑車以彈簧承臺面為水平毛基準,由4個支撐釘定位,其中3個上平面調整至與HY63滑臺平行后鎖死,第4個高低可手動微調,保證支撐受力面足夠穩定;以搖枕八字面為縱向中心毛基準,采用彈性支撐上加“八”字形滾輪實現自動找正;以搖枕L尺寸定位面為橫向中心毛基準,通過與滑車上的定位塊比較,保證工件中心與滑車中心重合。
整臺機床采用1套液壓站,設計壓力25MPa,分別為HY63液壓滑臺、液壓夾緊裝置、銑削頭液壓讓刀裝置提供液壓動力。實現HY63液壓滑臺的快進、工進、工退、快退動作;實現液壓夾緊裝置中6個液壓缸的頂起、落下、夾緊和松開動作。
整臺機床采用1套電氣控制系統,采用PLC編程控制,共100個輸入/輸出點。工件上料夾緊后,能夠配合接近開關完成自動銑削、鉆削動作,具有多項聯鎖、互鎖設計,保證了整個系統的運行安全。
該裝備自2004年12月底通過公司設計方案評審,2005年2月中旬完成藍圖下發,6月制造完成投產使用。通過1個月的人機磨合,加工節拍最終穩定在15min/件,雙班日產達到了25輛份的生產能力,為公司順利實現年產4000輛份大部件目標提供了堅實的裝備保障。
本設計采用定柱吊人工上料,加工流程:左側小車上料→工件與小車附帶夾具對正→小車推入鉆削工位→小車與鉆削工位左右找正夾緊→啟動銑削加工→自動讓刀退刀回到鉆削工位→鉆削加工→鉆削退出→松開工位夾具退出小車→左側小車下料。其中,第6步自動讓刀退刀期間,操作人員可進行右側小車上料及找正工作。相對于常用的銑、鉆分體式設計,本設計減少上、下料及找正各1次,可減少機床操作人員1人,銑、鉆定位誤差為0,效率相當高,且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優勢。
由于該設計采用了項目制的組織模式,合理地制訂了設計計劃,采用了并行設計和模塊化設計思路,優選了標準動力頭和標準滑臺,所以不僅降低了設計工作量30%以上,縮短了設計和制作周期,而且施工質量也得到了有效保證,圓滿地完成了公司項目計劃。
鐵路機車車輛產品具有專用性強、升級換代周期較長及生產批量大的特點,比較適合專用的組合機床進行生產。隨著鐵路轉向架技術的更新換代,K2型搖枕逐步被K4、K6等新技術產品替代,但是由于相關產品外形、材質變化不大,通過鉆箱、鉆模尺寸微調設計即可用于相關產品的生產,所以本設計方案對目前相關產品的加工仍然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