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陳向國
4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信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化利用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印發執行,將在提高紡織行業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紡聯副會長孫淮濱在對《實施意見》進行解讀時說。在此之前,業界建言讓廢舊紡織品為紡織產業安全出力。由此可見,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意義重大。由此可見,《實施意見》的印發將成為產業發展的助推劑。
據悉,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和消費國,每年纖維消費總量約3000萬噸,人均纖維消費量為22.4千克,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同時,國內每年在生產和消費環節產生600萬噸左右廢舊紡織品(不包括存量),并以每年超過10%速度快速增長。“因體制機制、回收體系、分揀方式、技術和標準等原因,我國紡織再生原料以PET瓶片和工業廢料為主,來自城鄉居民舊衣織物數量較少,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總體效率偏低。”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化纖黨委書記、董事長邵長金接收記者采訪時說。邵長金認為,隨著全球時尚產業2030年前實現再生材料替代目標,未來再生原材料需求量會快速增長,迫切需要提高我國廢舊紡織品資源化利用比率。他建議促進廢舊紡織品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
“石油價格大幅上漲牽動紡織行業。”邵長金介紹說,“化學纖維中,以石油為基礎原料的合成纖維約占91%,國際原油價格劇烈波動給化學纖維行業平穩運行帶來一定風險。雖然近兩年國內大型民營化纖企業實現了‘從原油煉化到化纖紡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但是全球原油市場和國際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我國紡織產業原料端的不可控風險。”邵長金認為,對石油資源的高度依賴不利于紡織產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國棉花產業集中度過高,極端天氣、交通運輸壓力、政策傾斜等也可能影響到紡織原料保障,容易形成農產品和基礎工業品對單一地區的過度依賴。邵長金建議加強紡織產業原料保障,維護產業安全穩定。顯然,對于擁有每年產生600萬噸左右廢舊紡織品(不包括存量),并以每年超過10%速度快速增長的廢舊紡織品市場而言,加強對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既是提高廢品資源化率的必須之選,也是確保產業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循環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達到25%,廢舊紡織品再生纖維產量達到200萬噸。到2030年,建成較為完善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生產者和消費者循環利用意識明顯提高,高值化利用途徑不斷擴展,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率達到30%,廢舊紡織品再生纖維產量達到300萬噸。《實施意見》從生產、回收、綜合利用3個方面明確了推行紡織品綠色設計、鼓勵使用綠色纖維、強化紡織品生產者社會責任、完善回收網絡、拓寬回收渠道、強化回收管理、規范開展再利用、促進再生利用產業發展、實施制式服裝重點突破等9條具體措施,著力打通回收、交易流通、精細分揀、綜合利用等關鍵環節堵點、痛點,并強調在標準規范、科技創新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強支撐保障,在統籌協調、典型引領和宣傳引導等方面強化組織實施。
“《實施意見》為紡織品工業資源循環型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一是推進紡織工業綠色低碳生產,鼓勵紡織企業開展綠色設計,提高紡織品易拆解、易分類、易回收性。制定紡織品材質分類指南,提高廢舊紡織品分揀效率和準確性。二是鼓勵紡織企業優先使用綠色纖維原料,加強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建設。引導支持紡織企業特別是品牌企業使用再生纖維及制品,提高再生纖維的替代使用比例,促進廢舊紡織品高值化利用。三是強化紡織品生產者社會責任,鼓勵企業落實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提高纖維材料資源化利用水平。”孫淮濱說。
“目前80%的紡織品是化學纖維產品,化學纖維不可自然降解,因此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可以起到節約資源(石油、土地等)和保護環境的積極作用,同時解決老百姓家中舊衣織物閑置浪費問題。但是當前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與工業再生利用體系無法有效對接,造成大量居民的舊衣物無法進行資源化利用。為改變現狀,《實施意見》部署了四方面重點工作。”孫淮濱做了如下具體解讀。
一是完善回收網絡,增加回收利用量。《實施意見》提出合理布局建設分揀中心和資源化利用分類處理中心,及時精細化分揀和分類處理廢舊紡織品。中國紡聯組織骨干企業與城市回收體系對接,探索互聯網+回收新模式,拓寬回收渠道。并結合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利用生活垃圾分類系統收集廢舊紡織品,大力推動城市廢舊紡織品工業化利用分揀中心的試點示范,探索高效循環利用模式。
二是強化典型引領,加大政策扶持。《實施意見》提出支持大中型城市率先建立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探索高效循環利用模式。培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骨干企業,支持重點支撐項目建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中國紡聯聯合行業企業共同搭建“資源節約·綠色消費平臺”,積極推動紡織行業循環經濟體系構建,并與有關研究機構和企業開展“廢舊紡織品回收及資源化利用信息化平臺”建設,通過整合廢舊紡織品來源和數量,加強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數據統計分析,為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提供支撐。
三是加快科技創新,完善標準規范。《實施意見》提出將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加快突破一批廢舊紡織品纖維識別、高效分揀、混紡材料分離和再生利用重點技術及裝備。完善廢舊紡織品回收、消毒、分揀和綜合利用等系列標準,建立健全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標準體系。中國紡聯將認真落實《實施意見》相關要求,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廢舊紡織品資源綜合利用先進工藝、技術、裝備目錄推薦,加強再生滌綸短纖、長絲熔噴、再生纖維素纖維技術產業轉化,提高廢舊紡織品高值化利用水平,擴大再生纖維的應用領域。
四是做好宣傳、教育和引導。《實施意見》提出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加強再生紡織品優質宣傳。鼓勵黨政機關和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使用廢舊紡織品再生制品。開展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進校園、進社區等宣教和實踐活動。中國紡聯將圍繞“科技、時尚、綠色”紡織服裝產業新定位,組織開展“舊衣零拋棄”行動、“Green Challenge可持續時尚”創新設計大賽、品牌聯合倡議活動等系列宣教和實踐活動,鼓勵企業使用再生纖維,傳遞可持續時尚理念,促進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關于下一步的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抓好《實施意見》宣傳解讀和貫徹落實,推動形成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