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孝榮 , 張燕紅 , 唐福森 , 康民泰 ,托合提·艾買提 , 阿麗婭·吾不力卡斯木 , 王奉斌*
(1 新疆農業科學院 溫宿水稻試驗站,新疆 阿克蘇 843100;2 新疆農業科學院 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烏魯木齊 830091;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種業發展中心,烏魯木齊 830091)
近年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老齡化問題日益突顯,農業全程機械化技術不斷發展進步,傳統的水稻栽培方式已難以滿足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水稻直播技術逐漸被示范推廣應用[1-2],特別是水稻機械精量旱穴直播種植技術在新疆南疆稻區迅速推廣,示范應用面積連年遞增[3-5]。 該技術播種精量,出苗均勻,種植成行成穴、通風透光性好,與傳統水直播和育苗插秧相比,具有節水增效、省工省時、提高勞動效率等優點。
新疆農業科學院選育的優質中晚熟粳稻新品種新粳4 號,具有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等特點,且多年試驗研究證明,該品種適合機械精量旱穴直播栽培。 該品種是于2008 年以田豐208為母本、新稻11 號為父本進行常規雜交,通過南繁北育、系統選育而成,2015~2016 年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稻區域試驗,2017 年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稻生產試驗,2018 年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新粳4 號全生育期160 d 左右, 屬中晚熟品種。 該品種株型緊湊,葉色濃綠,分蘗力較強,莖稈粗壯、 抗倒性強。 株高96.11 cm 左右, 穗長16.08 cm 左右,散穗型,有效穗數26.5 萬穗/667 m2,每穗總粒數100.88 粒左右,結實率88.29%,千粒重25.56 g。
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武漢)依照《優質稻谷》(GB/T 17891—2017)標準測定,新粳4 號出糙率82.5%、精米率72.3%、整精米率70.4%、堊白度3.2%、堊白粒率14%、直鏈淀粉含量16.8%、粒長5.1 mm、粒型長寬比2.1、膠稠度60 mm、透明度1 級、堿消值7.0 級,理化品質達到國家優質稻谷三級標準。
在2015 年區域試驗中, 新粳4 號平均產量為752.64 kg/667 m2, 比對照秋田小町增產14.9%,達到極顯著水平;在2016 年區域試驗中,新粳4 號平均產量為841.40 kg/667 m2,比對照秋田小町增產18.3%,達到極顯著水平;新粳4 號2 a 區試平均產量為797.04 kg/667 m2,比對照秋田小町增產16.6%。
在2017 年生產試驗中, 新粳4 號平均產量為780.00 kg/667 m2,比對照秋田小町增產8.5%。
選用偏沙壤性土壤作為機械精量旱穴直播地塊。 入冬前進行冬翻,冬翻要求深淺一致,深度20~25 cm,犁到邊角,不漏翻。 播種前,先進行激光平地,田面高差不超過3 cm,再用聯合整地機進行耙地,進入待播狀態。
稻種于機械除芒后進行精選。 播種前選擇晴天曬種2~3 d,使種子干燥度一致。播種時直接播干種子,播量一般為10~12 kg/667 m2。
南疆稻區一般在4 月中旬左右開始播種。 播種機械采用華南農業大學研發的水稻精量旱穴直播機,20 cm 等行距,播幅4 m,穴距10 cm,下種量8~12 粒/穴,播深以1.5~2.0 cm 為宜,覆土不超過1 cm。播行采用北斗導航,達到播行直、播深一致、下種均勻、播到邊角、不漏播、不斷壟。
2.3.1 苗期 播種完畢后對地塊進行橫向筑埂,筑埂完畢后立即進水,第1 次水要求深灌,保持3 d 水層并自然落干, 既可以起到為鹽堿田塊洗鹽壓堿的作用,也可使種子充分吸漲,實現種子干播濕出。 灌第2 次水前,根據土壤墑情和氣候條件酌情進行補墑,灌水后次日必須落干,保證苗期土壤濕潤、田塊無干裂,秧苗旱發、均勻一致。當水稻秧苗2 葉1 心~3 葉時建立水層,水層深度應保證大部分秧苗的葉芯露出水面。
2.3.2 分蘗期 一般保持5 cm 左右的淺水層;追肥時保持深水層,以免燒苗。 水稻分蘗末期,全田總莖數達到適宜有效穗數時 (一般在6 月底7月初)開始曬田,根據苗情一般曬田7~10 d,苗旺宜早曬、重曬,苗弱宜輕曬;砂性地應輕曬,鹽堿重的地塊不宜曬田。
2.3.3 拔節孕穗期 曬田結束后應及時復水,保持淺水層。 在抽穗前15 d 左右,灌15~20 cm 深水層護胎,防止遇到低溫危害影響結實率,時間約為7 d。
2.3.4 結實期 抽穗、揚花、灌漿期,實行間歇式灌溉。 前期灌溉干干濕濕、以濕為主,即前次灌水自然落干后再灌新水,謹防長期深水,以保證根系充分吸收氧氣,提高土壤通透性,促進水稻灌漿,防止秧苗早衰。 進入蠟熟期灌溉干干濕濕、以干為主, 前次灌水自然落干后4~6 d 再灌新水。后期不宜停水過早,蠟熟末期(80%稻穗勾頭散穗時)停水,排除低洼積水,為順利機收做好準備。
2.4.1 施肥總量 全生育期施有機肥1 000 kg/667 m2、 尿素35 kg/667 m2、 磷酸二銨15 kg/667 m2、硫酸鉀10 kg/667 m2、磷酸鋅2 kg/667 m2。
2.4.2 基肥 有機肥1 000 kg/667 m2、磷酸二銨15 kg/667 m2、硫酸鉀5 kg/667 m2,于播前結合耙地一次性施入。
2.4.3 追肥 第1 次追肥時間為開始建立水層時,追施尿素6 kg/667 m2、磷酸鋅2 kg/667 m2。第1 次追肥后8~10 d,追施尿素8 kg/667 m2、硫酸鉀5 kg/667 m2。 第2 次追肥后8~10 d,追施尿素10 kg/667 m2。 曬田復水后(7 月10 日左右)追施尿素8~10 kg/667 m2作為穗肥,苗旺則少施或不施、苗弱則多施。 水稻齊穗期,對葉色發黃、脫肥的田塊追施尿素2~3 kg/667 m2。 齊穗后,用尿素100 g/667 m2、磷酸二氫鉀200 g/667 m2進行葉面噴施,防止葉片早衰。
開始建立水層后(水稻秧苗約3 葉左右),視田間雜草種類,選擇合適的除草劑使用(一般選用2.5%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30%芐嘧磺隆可濕性粉劑、3%氯氟吡啶酯乳油、10%惡唑酰草胺乳油+10%氰氟草酯乳油等),采取化學除草為主、人工拔除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防治稻水象甲,選用22%阿立卡進行噴霧;防治稻瘟病,可選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或40%稻瘟靈等,在破口期和齊穗后各噴施1 次。
當90%以上的稻穗黃熟時, 及時進行收獲。收獲時盡量采用半喂入式收割機,可以減少收割損失和稻谷的破碎率。 收割后稻谷應通過自然曬干或低溫烘干,短期內碾米的使含水量降到18%以下、入庫長期保存的使含水量降到14.5%以下,風選后入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