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霞,鄭珠仙
(1.福州理工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 350506;2.福建農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多次就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作出重要指示。2002 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為《福州古厝》一書撰寫了序言:“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文物,保護好名城,同樣也是執政者的重要責任,二者同等重要”[1]。文化遺產資源是一座城市的知名度和核心競爭力的源泉,而歷史文化街區是這座城市記憶保存較為豐富、完整的地方。本文運用文獻閱讀、音像資料收集等方式,搜集、整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福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重要指示,分析歷史文化街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以此為出發點探討挖掘歷史文化街區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素的現實意義。
1991 年3 月10 日下午,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在三坊七巷召開了福州市委市政府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這次現場辦公會,定下了林覺民故居保護和修繕的事宜,厘定了三坊七巷等地名人故居和遺址的保護辦法,確定了1991 年福州市要辦好7 件保護文物的實事,并議定了影響深遠的“四個一”機制。在這現場辦公會上,他就旗幟鮮明地提出,一個制度、一種力量對待歷史和文化的態度是評價它進步與否的重要標準,必須保護、修復、利用好全市的文物并傳給后代。
1993 年,在規劃建設三坊七巷時,習近平多次提出,采取積極保護與利用的方式,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改造與利用。2021 年3 月24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考察調研時強調,“保護好傳統街區”,保存城市的歷史及其文脈,同時以珍愛之心、尊崇之心對待傳統街區[2]。
第一,傳承歷史文脈。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產,承接燦爛文明,連接民族精神,延續歷史文化,深厚滋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第二,弘揚傳統文化。文化遺產能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使其精神影響滲透到當代生活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更能惠及后代子孫。
第三,賡續民族精神血脈。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賡續傳承民族精神血脈。文化遺產保護可以更好地傳承民族精神血脈,民族精神血脈賡續可以更好地彰顯文化遺產價值[3]。
福州市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保護力度。一方面,頒布了一系列保護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編制了《蒼霞歷史建筑群保護規劃》《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等多項專項規劃,啟動了15 個特色街區建設,并從街區保護擴展至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也先后公布實施了《福州市歷史建筑保護管理辦法(試行)》等法律規章,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列入城市建設的總體布局。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整體保護性建設[4]。從地方到中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始終如一的。
文化與價值互為聯系,價值是文化的核心,呈現價值的載體則是文化。作為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歷史文化街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歷史文化街區一個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生根發芽于本土文化,傳承的文脈具有獨特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街區承載的傳統文化各不相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珍貴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滋養。歷史文化街區中傳統文化表現的內容豐富多彩,如傳統建筑、居民生活方式、民俗民風、音樂戲劇等。傳統建筑是歷史文化街區最直接的、具有標志性的物質文化載體,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生活方式是歷史文化街區生活原真性的首要表征,游客可以通過體驗歷史文化街區中的民俗民風、音樂、戲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而感悟到傳統地域文化的魅力。
優秀傳統文化明確指出國家、社會、公民三方面的價值要求,并將它們融合為一。歷史文化街區保存著優秀的地域歷史文化資源,蘊含著這三方面價值要求的精神與文化內涵。同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存于優秀傳統文化,汲取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也清楚點明這三方面的價值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現實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民本、和合、大同等思想理念倡導的核心價值訴求,與歷史文化街區承載的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相契合,發揚光大這些內容衍生出的價值追求,貫穿到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5]。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需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實踐證明,社會的穩定發展、社會的文明進步、個人的成長發展始終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緊密相連著優秀地域傳統文化的內涵[6]。
挖掘歷史文化街區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素,研討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資源,使其進一步滋養著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彰顯著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底蘊,促進核心價值觀發揮“強信心、聚民心”的功能,促進核心價值觀增強“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
第一,誠實守信理念。當今,科學定位誠實守信的價值選擇,可從傳統的誠信價值理念中汲取有益的營養。歷史文化街區承載的地域優秀傳統文化也蘊含著誠實守信的理論資源。如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蘊含著豐富的閩商文化,通過參觀老建筑、以說書的形式宣傳會館的來源、舉辦美食文化節、設置主題宣傳展板、用閩劇唱一唱上下杭商業的發展歷程、用福州評話說一說經商故事、組織讀書會讀一讀《上下杭史話》等方式影響老百姓對誠實守信理念的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級上對公民提出的價值要求之一就是誠信,反映公民為人處事的道德底線和基本準則。公民自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誠信理念,必須明確誠信對當今社會價值操守的重要作用。公民個人恪守誠信理念,從根本上保障社會運行,涵養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恪守誠信”思想的時代價值,有利于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
第二,勤勉敬業理念。地域優秀傳統文化也蘊含著豐富的勤勉敬業的理論資源,忠于職守、敬業樂業、嚴肅認真、踏實勤懇等價值理念仍是如今不可或缺的。如福州連江溫麻街區凸顯連江“崇文尚禮、廉政重教”的傳統文化,通過舉辦街區保護修繕成果展、舉辦老照片展和舊物件展、開放如楊家古厝等古民居、設立溫麻記憶館、設置福州市紅色旅游線路宣傳欄、設置手工藝體驗區、設立民俗文化展館、展示銷售相關文化文創產品、宣講歷史人物故事、舉辦社區文化節等方式影響著老百姓對勤勉敬業思想的理解。而汲取地域優秀傳統文化中與敬業思想有關的主要內容,可以豐富、深化新時代敬業觀念。愛崗敬業凝聚著公民在職業領域內的最大價值共識,要求公民無私奉獻、盡職盡責,促成個人人生價值的實現,并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第三,厚德仁愛理念。厚德仁愛也是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理念,即一是要妥善對待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即善愛他人,與他人友好相處;二是要善愛萬物、善待自然,重視人與自然友善相處。如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通過豎立歷史人物雕像、開設民俗博物館、舉辦主題講座、舉辦書畫展、宣講歷史人物故事、舉行二十四節氣活動、志愿者活動、傳統中醫坐診等提升居民善愛他人、善愛萬物、善待自然的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友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厚德仁愛”的當代體征。將傳統友善思想進行現代轉換,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過程,崇尚、加強友善這一價值理念在個體成長、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主要作用,這是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底蘊的重點所在[5]。
第四,和合理念。和合思想包含普遍和諧的價值理念、中庸之道的價值調和、和而不同的價值選擇。如福州臺江南公園街區以商貿朝貢文化、手工藝文化、愛國主義文化為主題,通過開展茶攤文化節、開展夏日文化月活動、游玩園區景觀和建筑、居民晨間鍛煉和晚散步、宣講歷史人物故事、參觀民俗博物館、組織小學生游園、宣傳公園入口處“請用國貨”石碑的來歷、荷花池寫生等影響著老百姓對和合思想的理解。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社會,首先要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必不可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在一定程度上挖掘、汲取傳統和合理念的精華,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第五,民富國強理念。民富國強理念是新時代中國的首要價值目標,具有厚重、深刻的傳統文化內涵和思想淵源,優秀地域傳統文化同樣全方位闡釋民富國強的重要作用。如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凸顯因歷史上多種文化交融而形成的豐富多樣的地域文化以及獨具特色的名人文化,通過文藝表演、手工藝品展銷、美食節、元宵燈會、建設民俗文化廣場、廟會、土特產展覽、參觀名人故居、戲曲表演、節日慶祝活動、開設特色餐飲館、主題競賽等加強居民的富強理念與愛鄉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開篇之句就是富強,居于國家層面的具體要求的首要位置,蘊藏著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呈現全體中國人的價值追求。
第一,豐富宣傳教育方式。其一,歷史文化街區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保護,利用文化遺產的舉措,尤其是契合當下生活的措施,如通過建立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直播公眾號、手機應用軟件、抖音賬號等平臺,引導大眾自覺接受、認同核心價值觀的倡議,這必須建立在引導大眾掌握、體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個人成長三者之間辯證關系的基礎上,并逐漸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二,歷史文化街區緊密依托大數據平臺保護利用文化遺產,開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網上課程,介紹各街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區。因此,要拉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眾間的心理距離,滿足大眾的精神需求,使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7]。
第二,健全制度保障的機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制度體系相互滲透、相互作用,有序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民眾認可[7],所以勢必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機制。如由政府部門印制《歷史文化街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主題區的實施意見》《歷史文化街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主題區的工作方案》等文件,使居民和社會各方力量均能同行政組織、規劃部門對話,用制度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落到實處。
當今社會,相當部分群眾簡單化對待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的關系,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間的關系絕對化,片面地把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立起來,忽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科學關系,導致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保守主義等錯誤思潮的產生。
歷史文化街區具有多重價值,包括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教化價值等。其歷史價值在于,歷史文化街區記錄了城市歷史演變的軌跡,為古建筑、城市社會形態等研究提供重要歷史資料。其文化價值在于,歷史文化街區記載了眾多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多角度反映人們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理念和地域文化。其藝術價值在于,歷史文化街區擁有“美”的特征,具有美學鑒賞的意義。其社會價值在于,歷史文化街區是城市對外宣傳、展示其獨特傳統文化和歷史發展的舞臺。其經濟價值在于,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底蘊可以給自身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其教化價值在于,通過歷史文化街區知曉居民以前的生活狀態、鄰里關系、社會交往等,使大眾從中獲得認同感、歸屬感。發揮歷史文化街區多重價值的作用,弘揚核心價值訴求,可以幫助大眾更好地抵御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和毒害。
歷史文化街區是人文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城市文脈,滿載著居民的城市記憶與認同感,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和諧并存,密不可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堅定傳統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自信。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人民和社會,加快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靈魂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進一步創新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如何進一步挖掘利用歷史文化街區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素,助推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助推中國夢的實現,這些值得進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