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李玉華,王忠英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疾病科,北京,100069)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臨床特征為全身同時出現丘疹、水皰及結痂,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多見于兒童[1]。孕婦妊娠期間機體抵抗力下降,妊娠合并水痘者病情重,可并發重癥水痘肺炎、腦炎、皮膚繼發感染;水痘引發的病毒血癥可能導致胎兒宮內缺氧、新生兒水痘等[2],危及到母親、胎兒及新生兒健康,值得臨床重視。醫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共計收治9例妊娠晚期合并水痘患者,經規范治療護理,均痊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2020年7月—2021年6月醫院先后收治9例妊娠合并水痘患者,年齡26~37歲,孕32~41周。自訴發病前無明確水痘患者接觸史,均否認“水痘疫苗”接種史。患者主要癥狀為:發病初期乏力、發熱、咽痛、頭痛、畏寒等癥狀,全身不適,體溫37.8~39.0℃;1~2 d后,頭面、軀干皮膚及黏膜部位分批出現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疹,水皰直徑3~5 mm,初期皰疹周圍有紅暈,壁薄易破,皰液透明,后變渾濁,數日后干燥結痂,符合水痘臨床特征[3]。9例患者出現皮疹至皮疹全部結痂為6~12 d,平均病程9 d,住院期間無嚴重并發癥。出院隨訪產婦恢復良好,所有新生兒均無先天性水痘綜合征及新生兒水痘發生,無畸形及胎兒窘迫。
2.1.1 嚴格消毒隔離:單間隔離,病室外懸掛呼吸道疾病隔離標識,工作人員做好雙向防護。室內配備新風系統,促進空氣凈化流通。病室每天紫外線空氣消毒2次,每次30 min。限制探視陪護人員。醫務人員進入病室時,佩戴醫用防護口罩、帽子,接觸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性物質時穿隔離衣、戴手套;操作前后嚴格執行手衛生。體溫計、聽診器等物品專人專用,用后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生活垃圾按醫療廢物處理。患者轉科或出院后病室嚴格終末消毒。
2.1.2 嚴密觀察病情:嚴密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氧變化及精神狀態、詢問是否存在呼吸困難、胸悶、頭痛、腹痛等癥狀。遵醫囑給予低流量吸氧,以提高血氧含量,防止胎兒宮內窘迫。嚴密觀察孕婦胎心、胎動、宮縮、陰道流血、流液情況,胎心監護1次/d,指導孕婦自數胎動。如出現臨產先兆,及時通知醫生,必要時通知產房及手術室多學科聯合,及時處理。
2.1.3 皮膚護理:每日觀察皮疹性狀、分布范圍等,判斷是否出現感染。患處皮膚做好清潔護理,保持干燥,清洗時勿使用堿性肥皂,穿棉質寬松柔軟衣褲為宜,避免摩擦患處;積極開展宣教,囑患者勿抓撓、擠壓皰疹,以免引發患處感染。對皰疹以0.5%碘伏進行涂抹消毒,3次/d,出現皮膚感染時通知醫生,根據皮膚感染程度采取相應治療護理,可給予莫匹羅星涂于患處,或靜脈抗炎治療。做好口腔護理。靜脈穿刺時避開皰疹和破潰處。皰疹結痂后讓其自然脫落,避免強行撕脫。
2.1.4 高熱護理:監測患者體溫變化,監測次數≥4次/d。囑患者臥床休息,觀察熱型、持續時間、伴隨癥狀。給予冰枕降溫處理,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物理降溫效果不佳,體溫持續>38.5℃時給予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治療;高熱不退、皮疹密集、毒血癥狀嚴重時,遵醫囑給予阿昔洛韋抗病毒治療。給予退熱處理后,密切監測體溫變化、退熱效果、評估出汗情況,及時更換被服。多飲水,必要時遵醫囑靜脈補液。
2.1.5 心理護理:科室收治妊娠合并水痘患者均在孕中晚期,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無助等消極情緒,分析原因:家屬不能入室探視陪護;患者全身多發皰疹,擔心會留下瘢痕影響美觀;擔心疾病及藥物對胎兒發育有不良影響等。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個體情況進行心理疏導,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臨產和分娩相關注意事項緩解不良情緒。告知患者水痘皮疹結痂脫落愈后良好,不留疤痕。治療時選用的藥物是對孕婦及胎兒影響小且安全有效的藥物[4],囑其不必擔心。提倡患者家屬通過視頻進行線上探視,消除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治療和護理依從性,早日康復出院。
2.1.6 飲食護理:患者孕期需要營養補充,加之疾病引發高熱,飲食應加強營養攝入,宜高熱量、高維生素、富含蛋白質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豆類等,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量,對于食欲不佳者可給予半流質飲食,忌辛辣、刺激、油膩及生冷飲食,適當增加飲水量,提倡少量多餐。
患者臨產時轉至產科,安置于單間產房,助產人員穿隔離衣、佩戴防護口罩。新生兒出生后避免肌膚接觸。根據產程變化給予針對性指導,實施人性化關懷和照顧。
2.3.1 產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產后24 h內子宮復舊和陰道流血情況,以防產后大出血。及時更換衛生墊,保持內衣褲及床單位清潔,指導患者每天定時用吸乳器吸空雙乳,避免發生乳腺炎。由于疾病特殊,皮疹全部結痂前不能母嬰同室,提倡家屬拍攝寶寶照片和視頻與產婦溝通,促進產后恢復。
2.3.2 新生兒護理:產前積極治療水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兒發生水痘的風險。產婦分娩后予暫時母嬰分離,必要時予新生兒接種水痘免疫球蛋白預防性治療[5]。嚴密觀察新生兒有無發熱、出疹,如出現新生兒水痘,給予積極治療。指導產婦皮疹全部結痂后再行母乳喂養,防止新生兒感染水痘。
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出院后注意事項,提高患者依從性,促進全面康復。如飲食指導、皮膚衛生清潔指導、家庭消毒隔離措施、母乳喂養方法。隔離直至皮疹完全結痂,囑患者保持愉悅心情,定期復查。
護理人員進行電話或微信隨訪母嬰預后[6]。通過隨訪了解水痘產婦出院后康復情況,了解新生兒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先天性水痘綜合征及新生兒水痘,并指導其新生兒適時接種水痘疫苗進行免疫保護[7]。
水痘主要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通常潛伏期10~21 d,發病前1~2 d至皰疹結痂為止均有傳染性。妊娠合并水痘的發生率為0.04%~0.07%[8],但水痘傳染性強,且孕婦免疫功能低下,病毒可經胎盤感染胎兒,治療護理不當、不及時可出現多種嚴重并發癥,需要感染性疾病科、產科、新生兒科等進行多學科合作,給予有效治療及護理干預,確保母嬰安全。本組9例妊娠晚期合并水痘孕婦,產前均給予嚴密觀察病情,積極開展皮膚護理、高熱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產后加強并發癥預防和新生兒護理,完善出院指導和居家隨訪。充分做好妊娠晚期合并水痘孕婦的臨床護理工作,對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具有積極意義,是確保母嬰安全的重要有效措施。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