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姣,胡海榮,惠鑫源,劉素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西院區中醫綠色護理門診,北京,100078)
糖尿病屬于慢性糖代謝異常疾病,以2型糖尿病多見,若不能及時控制血糖水平,隨著病情進展,可誘發腎衰、神經病變等多種并發癥,危及患者身體健康[1]。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糖尿病從罕見病逐漸發展為常見病,我國2型糖尿病發病率上升明顯,預計到2030年,我國患糖尿病的總數將超過4000萬[2]。目前,臨床治療以2型糖尿病暫無特效藥物,以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強化治療為主,但長期服用易導致肝腎功能不全、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遠期效果不佳。中醫治療本病優勢明顯[3]。全息刮痧充分運用中醫基礎理論,能夠達到平衡陰陽、調節臟腑、治療疾病、改善預后的目的,且此法簡便易行、無依賴性、綠色安全、效果明顯。本文觀察全息刮痧治療濕熱困脾型2型糖尿病1例的效果,總結護理經驗,現報告如下。
患者女性,67歲,主訴晨起空腹血糖約10 mmol/L。飲食可,夜寐安寧,小便頻,大便正常。舌質紅,苔黃膩,脈象滑數,體態肥胖,偶有胃脹。西醫診斷:2型糖尿病;中醫診斷:消渴病,辨證分型為濕熱困脾型。患者既往糖尿病史17年,賴脯胰島素注射治療(早10 IU,中午6 IU,晚6 IU);睡前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島素注射治療(16 IU);阿卡波糖口服治療,3次/d,1片/次;二甲雙胍片口服治療,3次/d,1片/次。血糖控制良好。患者既往高血壓史20余年,服藥可控;冠心病史20余年,服藥可控;腎蛋白尿偏高;白內障術后10余年,否認食物藥物過敏史。
2.1.1 全息穴區:用厲刮法刮拭頭部額旁2帶中焦區,額頂帶中1/3中焦區;邊刮法刮拭腹部胰臟、脾臟體表投影區;邊刮法刮拭背部脊椎胰臟、脾臟對應區。每次調理選擇2個全息穴區。
2.1.2 經絡穴位:患者小便頻繁,因此運用推刮法加平面按揉法刮拭足少陰腎經太溪穴。
2.1.3 刮痧要點:全息穴區與經絡穴位相結合,每次調理選取全息穴區2個加經絡穴位。刮拭壓力取4~6分中等壓力,平補平瀉法,調動機體自調機能,有補有泄,自動調平衡,暢通氣血津液。速度與患者心臟跳動頻率相合,每分鐘60~80次。頭部全息區厲刮法角度為90°,方向為在穴區內前后或左右來回刮拭;腹部與背部采用的邊刮法角度為30°~60°,方向為單一方向直線刮拭。在全息穴區及經絡穴位上找陽性反應點,用軟堅散結法刮拭刺激陽性反應點并消除陽性反應點。30 min/次,每周1~2次,2周為1個療程。
2.2.1 飲食指導:告知患者首先應注意低糖飲食,減少含糖、含淀粉成分較多食物的攝入,如水果、飲料、地瓜、粉條等;注意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有利于促進血糖的代謝而降低血糖水平,維生素和纖維素應足量攝入,保證營養的均衡;適當飲水,飲食中增加蔬菜、粗糧的攝入。告知患者忌煙忌酒,減少油膩性食物、含脂肪高食物的攝入[4]。
2.2.2 加強運動鍛煉:指導患者通過長期、有效的運動鍛煉,通過運動鍛煉提升機體的各項機能,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和預防能力。囑咐患者根據自身的情況,加強對運動量與運動鍛煉強度的合理控制[5]。通過每天堅持鍛煉30 min,堅持長期鍛煉,以促進自身的體質能力提升[6]。
2.2.3 心理健康教育: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積極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說出內心的想法,對患者提出的疑慮及時給予解答,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使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指導患者每日晨起檢測并記錄空腹血糖值。2021年4月8日第一次調理,刮拭頭部額旁2帶中焦區及腹部胰臟、脾臟體表投影區,加太溪穴,刮拭后測患者晨空腹血糖8.6 mmol/L。2021年4月12日第二次調理,刮拭額頂帶中1/3中焦區及背部脊椎胰臟、脾臟對應區,加太溪穴,刮拭后測患者晨空腹血糖8.4 mmol/L。2021年4月16日第三次調理,刮拭頭部額旁二帶中焦區及腹部胰臟、脾臟體表投影區,加太溪穴,刮拭后測患者晨空腹血糖8.0 mmol/L,尿頻癥狀有所緩解。2021年4月20日第四次調理,刮拭額頂帶中1/3中焦區及背部脊椎胰臟、脾臟對應區,加太溪穴,刮拭后測患者晨空腹血糖7.5 mmol/L,晚間胰島素用量減少2 U。2021年4月27日第五次調理,刮拭頭部額旁2帶中焦區及腹部胰臟、脾臟體表投影區,加太溪穴,刮拭后晨空腹血糖7.2 mmol/L,晚間胰島素用量減少2 IU。經過5次調理,患者晨起空腹血糖從10 mmol/L降至7.2 mmol/L,糖化血紅蛋白從9.0%降到6.0%,晚間胰島素用量減少2 IU,胃脹癥狀有所緩解,患者對治療效果滿意。
糖尿病屬于中醫“消渴病”范疇,病名最初見于《素問·奇病論》,在我國古代文獻中記載頗多[7]。二型糖尿病患者伴有多飲多尿、身體疲乏感、肥胖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全息刮痧通過刮拭皮膚經絡穴位的皮部和全息穴區的刺激作用,激發經氣,良性刺激會啟動體內的傳導通路,再經過經脈特有的能量傳導作用,并通過多層次的連接,可到達全身各臟腑器官,發揮經絡整體性、雙向性的良性調控功能,使相連接或相對應的臟腑器官也發生良性調整反應。從而達到調暢氣機,平衡陰陽氣血,激發和調節各臟腑功能活動的作用[8]。全息刮痧解決了因等待痧退而無法連續治療的局限性,且選取部位靈活、刮拭面積小,擴大了刮痧治療的思路。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島β細胞功能退化或者代謝紊亂所導致的胰島素抵抗[9]。本例患者辨證分型為濕熱困脾型,病位在胰腺和脾,所以選擇頭部全息穴區的額旁2帶中焦區、額頂帶中1/3中焦區以及腹部胰臟、脾臟體表投影區、背部脊椎胰臟、脾臟對應區。經絡穴位選擇足少陰腎經太溪穴,古代醫家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太溪穴系腎經俞穴、原穴,用于治療小便頻繁等泌尿生殖系統疾患。通過應用全息刮痧治療濕熱困脾型二型糖尿病患者,能夠有效降低血糖,提高臨床療效,并且全息刮痧療法操作簡單,安全可靠,值得臨床借鑒參考,刮痧的同時開展辨證施護,配合對癥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及情志護理,不但能有效提高刮痧的質量,也更符合個性化護理的需求。但由于本案例僅對1例患者行研究,未來建議可以開展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進一步探討全息刮痧治療的效果。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