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衛平 中陜核集團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和積累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展現,它包括愿景、核心價值觀、發展宗旨、企業精神、行為規范、管理制度、企業產品等,其核心是企業價值觀。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把握中陜核文化建設的現狀,探索中陜核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和建設途徑,對助推中陜核集團高質量發展,實現追趕超越具有重要意義。
中陜核隊伍的發展歷史證明,核工業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已深深溶鑄在這個隊伍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新時期核文化建設的思想根基。“兩彈一星精神”、核工業“四個一切”精神、核地質“四個特別”,地質勘查“三光榮”和新時代中陜核精神,是中陜核集團精神譜系的寶貴財富,是文化的根和魂。
中陜核隊伍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國家鈾礦勘查專業隊伍,長期以來為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因此,伴隨著核地質單位的建立,核地質企業文化也就應運而生了。大致可以分三個階段:
1.屬地化管理前(1955-2000年):從基本方面看,核地質單位在長期為國防事業服務中,采用了準軍事化的管理方式及事業單位模式,核工業西北鈾礦地質人以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忘我工作的精神鑄就了“事業高于一切,責任重于一切,嚴細融于一切,進取成就一切”的核工業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核地質文化精神。具體體現在核地質最為普遍、最具鮮明特點的五種精神。即:(1)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2)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3)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的精神;(4)嚴謹細密、科學求實的精神;(5)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
2.屬地化及事企分離期(2000-2012年):屬地化后,逐步推進企業化改革,加大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力度,著力培育新的企業精神。以“核地報國、富民強局”為宗旨,以“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團隊精神,努力實現“奉獻一流地質成果、創建一流市場品牌、實現一流經濟效益、構建一流和諧團隊”的愿景,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3.成立中陜核集團后(2012年以后):中陜核工業集團公司成立后,集團確立了“以核鑄魂,興業報國”的核心價值觀,加強了戰略謀劃,調整了產業結構,圍繞“核產業鏈和大健康產業鏈兩大主業為依托,以核醫學為紐帶,協同一體化”發展戰略,形成了主業突出,雙鏈融合,多元配套的產業格局,推進了企業轉型升級。在實施過程中,以核工業“四個一切”精神教育激勵員工,以“造福社會,成就員工”為發展宗旨,為集團改革的深化和經營規模上臺階提供了精神動力,實現了“十三五”末企業產值、收入雙百億的宏偉目標。
1.以核鑄魂,興業報國是隊伍的核心價值觀,愛國奉獻是最鮮明的特色。鈾礦地質隊伍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胸懷強烈的報國之志,主動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把個人理想目標與民族振興宏偉目標緊緊聯系在一起,以強國富國為己任,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幸福乃至生命。
2.牢記使命,信念堅定是隊伍的政治品質,服從大局、紀律嚴明是其鮮明的特色。鈾礦隊伍從建隊初期的半軍事化管理開始,便養成了嚴明的紀律意識和服從大局意識。核地質隊伍的歷史和實踐證明,當這種精神融入核地質人的思想并轉化為行動時,就會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四個一切”精神貫穿創業改革發展始終。
3.科學求實,勇于攻關是隊伍的工作作風,尊重規律性、富于創造性是其鮮明的特色。核工業人在創業中創新,尊重科學,尊重人才,邊學邊干,邊干邊學,加強科研,總結規律,許多重大成果的取得,都是在艱苦條件下以最短的時間和最低的成本下取得,顯示了核地質隊伍優秀品質,也是核地質工作者勇于攻關的真實寫照。
4.開拓創新,開放兼容是隊伍的基本工作態度,學習創新,注重能力是其鮮明的特色。隊伍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和保密性,但這支專業隊伍廣泛吸收和運用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成果,顯示了海納百川、通達天下的博大胸懷和躋身世界強國的雄心壯志。按照“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先后與國際機構和企業院所建立了學術交流、學習考察、互派工程技術人員等合作機制,探索地浸砂巖型鈾礦勘查開發、“鈾油兼探”“鈾煤兼探”、等找礦和開發新理論新方法,為豐富和發展我國鈾成礦理論和探索鈾成礦規律做出了貢獻。
5.樂觀豁達,團結友愛是核隊伍的人生態度和處世風格,公平正義,助人為樂是其鮮明的特點。核工業的行業特點造就了員工四海為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粗獷豪爽的性格特點,他們的內心充滿愛心和正義,他們的工作踏實認真、精益求精。長期艱苦環境下,職工上山打橡子,挖野菜,“低標準,瓜菜代”,繁重的體力勞動后,職工們因陋就簡,組織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隊伍呈現出蓬勃的朝氣與活力。
6.注重黨建,典型引路體現了核地質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重品行、做表率、樹形象是其鮮明的特點。落實全面從嚴治黨,黨組織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形勢任務教育結合起來,形成了動員、總結、考核、表彰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機制與形式;堅持寓教于樂,重視發揮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的作用等等,形成了核工業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設的特色和優勢。
新時代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為基本遵循,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責任。以“健全工作機制,創新宣傳載體,豐富宣傳內容,整合有效資源,加大激勵力度”為抓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核工業光榮傳統,踐行中陜核精神,強化思想道德建設,提升企業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為助推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精神支撐、文化滋養和輿論保障。
文化建設仍存在很多短板和問題:一是隨著產業規模、主業范圍、隊伍規模的擴大,集團公司企業核心價值觀和文化理念還沒有形成廣泛共識,在落地落實落細和行為轉化上還有待加強;二是隨著產業的不斷拓展,現有的文化基礎無法滿足現有的產業結構;三是隊伍新老更替加快,部分新員工對中陜核隊伍的歷史文化沒有感情,思想觀念、文化情感處于碰撞磨合階段;四是產業經濟基礎薄弱,發展不平衡,職工廣泛缺乏戰略自信,文化自信。五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創新能力不足,企業文化理念還沒有轉化為管理行為。
中陜核隊伍60年來形成的光榮傳統和精神財富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如何讓青年人認同核工業“四個一切”“四個特別”精神,是新時代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課題。新時代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和以人民為中心,傾聽廣大職工訴求,為青年人創造平臺,在自我價值的實現中創造性業績。
1.健全組織領導機構,建立運行一套協調有力、上下聯動、科學高效的文化建設運行機制。
2.廣泛宣貫企業發展戰略和文化戰略,形成職工廣泛認可的發展戰略目標和文化理念。
3.進一步修訂完善《中陜核文化宣傳手冊》,策劃拍攝企業形象宣傳片,發揮網站、公眾號、抖音等文化載體的宣傳導向作用,形成職工廣泛認可的文化環境。
4.文化建設與精神文明創建相結合,出成果,基層單位文明單位數量層次有提升,推出一批文化建設示范單位、文化教育基地、先進典型等建設成果。
5.推進執行文化建設,提高全員執行力。分級分類編印《員工手冊》,推行崗位責任和工作流程化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文化理念與崗位職責深度融合。通過加強執行文化養成,使全體員工熟練掌握企業管理標準、工作流程、崗位職責、員工形象標準并自覺遵守行為規范。
6.文化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并轉化為行為和儀式,重大活動和崗位工作著裝、戴徽、唱歌,重大節日舉行儀式,新進員工進行文化教育。
7.文化建設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文化建設創新機制和成果獎勵機制健全,每年有新成果.文化建設工作在省內進入先進行列,達到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基地的標準;
8.有條件時公司建設文化展廳并對外開放,展示企業的歷史、現狀和戰略,發揮其教育職工,提升企業社會影響力的功能。
9.推進物質文化建設,塑造現代企業形象。要完善和推行集團視覺識別系統。主要是規范企業的統一名稱、標志、標準字及標準色,集中表現集團的物質文化。
10.注重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總結和理論研究,推出一系列中陜核文化理論研究成果。
11.推進品牌文化建設,打造“中陜核”品牌。建設好集團品牌,注冊并在集團范圍內統一使用“中陜核”商標;在視覺識別系統中強調“中陜核”標志。重視和積極創造各種服務類和產品類品牌。在廣告及對外宣傳中強化“中陜核”品牌,加大品牌傳播力度。組織、參與、支持文學、藝術、體育活動進行宣傳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
12.講好企業故事,樹立企業楷模和樣板。講好中陜核故事是我們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集團公司作為一個有60多年歷史的大型國有企業,許許多多精彩的故事也是中國故事大海中的朵朵浪花。在改革發展的歷史中,每個職工都是故事的主角或親身經歷者,應該學會講述自己的故事,講述身邊的故事。故事承載著企業精神,故事傳播著企業理念,故事增強企業凝聚力,講好中陜核故事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
文化建設是一項“鑄基”和“鑄魂”的系統工程,要從基礎工作抓起,細節做起,全面規劃、穩步推進,反對形式主義,避免急功近利,防止大哄大擂。在企業文化建設規劃過程中,要與企業產業發展規劃有機對接,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完整、準確、全面理解新發展理念,深刻理解國企高質量發展新要求,促進職工的度企業發展戰略的理解、發展愿景的憧憬。通過黨建引領文化建設,促進企業布局結構更加優化,企業治理更加科學,創新驅動更加強勁,規模實力更加壯大,質量效益更加向好。
企業文化建設要堅持黨的領導,黨組織把握發展方向。黨的組織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目標一致,同頻共振。黨支部的作用在企業生產、經營、銷售等過程中體現出來。以黨建引領企業文化建設,著力體現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激勵人,作到全員參與,廣泛認同,積極實踐。國有企業員工是企業的主人,這種歸屬感、認同感是十分必要的。要尊重職工的民主權力、首創精神,做到人人既是文化建設的參與者,也是文化的宣傳者和實踐者。
要有歷史感、時代感、責任感,既要繼承中華民族和鈾礦地質隊伍的優良傳統,又要在新時代新階段,與時俱進賦予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要以創新開放、兼容整合的理念,博采眾長、融合創新,借鑒吸收國內外先進企業的先進經驗,不斷豐富中陜核文化的內涵。
要把中陜核三大識別系統作為主體母文化,結合各產業單位實際擴展范圍、豐富內涵,建設符合自身實際的多元子文化。加強化文化建設對企業經營管理促進提升的作用,促進企業文化與發展戰略、人才隊伍建設戰略等工作的深度融合。同時要鞏固文化建設成果,把經驗性的做法和職工廣泛認同的文化理念上升到制度層面,形成制度化常態化推進機制。
堅持建文化、建隊伍、建載體、建機制,強化企業文化建設的工作推進機制、人才使用機制、資金保障機制、作用發揮機制,建設規范化、現代化、專業化的企業文化干部隊伍。堅持管規劃、管標準、管評估、管考核,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集團管控,優化企業文化工作流程,量化企業文化建設標準,定期開展達標評估,加強督查督辦和監督考核,形成建設有力、管控到位的保障體系。
要通過定期評估,查找與行業先進企業之間的差距,有計劃有步驟督促整改。要通過定期開展評估,一方面挖掘和提煉企業文化成果案例,典型經驗,進行宣傳推廣。同時要積極搭建載體和平臺,讓先進典型樹的起,立得住、群眾公認的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