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琳
我國的傳統戲劇具有深厚的歷史傳統,在主題和藝術形式上都具有極高的價值,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網絡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傳統戲劇無論在主題還是藝術表現上都需要做到與時俱進,才能緊跟時代變化,成為藝術大潮中不可或缺的門類。而對主旋律的表達和傳揚就是從主題的角度切入時代要求。“主旋律作品”是承載著國家和民族主流價值觀,具有很強的思想導向、很高的藝術價值,并且符合國家和民族情感,得到普通民眾認同和接受的作品,其思想性格外重要。當代的主旋律作品主要是通過人們日常生活的現實題材或是特定時期的重大問題來反映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傳揚真善美,構建和諧社會,表達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自上世紀90 年代,主旋律的內涵具有更為開放和兼容的特征,不僅僅指“社會主義好的敘事”, 兼容本土和外來價值、傳統和現代價值,創造出具有開闊視野的“共同文化”。黃梅戲《陶行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傳統戲劇中,以其崇高的思想內涵和多元的情感內蘊表達了主旋律,表現真善美的價值取向。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核心之一。《陶行知》中陶行知先生正是對這一價值觀的踐行。陶先生辦教育是為了使我們的祖國強大起來,不受外人的欺負。為了辦教育,他一個“堂堂的留美博士,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卻衣衫襤褸,連飯都吃不飽,“為育才捐出了所有收入,一家人度日難褲帶緊勒。”陶行知先生強撐病體四處奔走為學校募捐善款,給學生認真上課,對學生諄諄教導:“希望你們以后要通過付出辛苦,來獲取幸福與快樂。”因為疾病、饑餓、勞累和多重的壓力,陶行知先生身體浮腫,但是他絲毫沒有半點懈怠,對待自己的學生和教育事業是滿腔的熱血。他崇高的奉獻精神贏得了學生和眾人的愛戴:“老師用高尚品格鑄就愛,跟著你去追夢無怨無悔。”學生陳慧“已經三個月沒拿到工資了,發的那點生活費她全都花在窮苦學生的身上。”陶先生一生無求,只是“獻身教育心無愧,不忍看我中華積貧積弱,唯希望教育興拯救垂危。”最后,陶先生因長期勞累,缺乏營養而遽然去世。他無私的奉獻精神是社會主義一代代不斷承續和發展的價值取向,是需要高度傳揚的主旋律核心之一。
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威逼利誘,陶行知剛直不阿,決不投降。國民黨為了防止共產主義進步思想的流傳,竭力壓制陶行知采用進步人士的的文章做教材,也反對他用進步青年作為教育中堅力量。“為什么學校里有茅盾、田漢、郭沫若?為什么鼎力支持周恩來?你知不知他們是共黨精英?你知不知他們是黨國禍害?”但是陶行知先生不受黨派思想的限制,他堅持進步,堅持正義,堅持從國家民族的前途出發,回答說:“我眼中他們是抗日斗士,一個個都滿腔家國情懷,中華民族已到了危險時刻,你為何只關心彼此黨派。”國民黨一邊是威逼,一邊是利誘。“識時務者為俊杰,現在這名單還壓在教育部,可一旦到了軍統手里。”“你是名人,全世界都有影響,蔣總裁讓我們一定要把你爭取過來。”陶行知先生一身鐵骨,說:“那就讓軍統先把我給抓了。”“那就麻煩你轉告蔣總裁,陶行知為中國教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先生無懼無求,以大無畏的精神、坦坦蕩蕩的胸懷和安貧樂道的情懷闡釋了一個胸懷天下、有擔當有道義的進步的知識分子形象,有力地回擊了國民黨的威逼利誘。
面對白色恐怖,陶行知深知:“愛國人士聞一多、李公樸慘遭特務暗殺! 他們,他們可全都是和我一樣操心中國教育的老師呀,看來第三個要殺的就是我陶行知了!”他不畏強暴,不為利誘,堅持正義的錚錚鐵骨表現出國家導向和人民情感的和諧共鳴,同時感動了每個中國人的心。
陶行知的女兒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讓人幫她開了一張假的學歷證明去找工作,陶行知知道了非常反對。“我陶行知畢生追求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可自己的女兒,卻為了找工作去開假證明,讓我有何顏面再去要求別人。”后來他讓人把女兒的工作開除了,女兒責備他為什么要這么做。陶行知卻說 :“開除得好,開除就是在幫助你呀!”最后他叮囑女兒“爸爸若是遭暗戕,不要膽怯和悲傷,靜下心來多讀書,追求忠誠與善良。”“不自卑、不張狂,求真知,有理想,愿奉獻,敢擔當。”陶行知先生不因為是自己的女兒就徇私情,清廉自守,表現出社會主旋律所崇尚的清正高尚,其端正的個人道德品質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和必要條件,給無數人上了寶貴的一課。
主旋律的作品并非因為主題或題材的針對性而受到限制,相反有的作品因為高超的藝術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超越語言和國別,產生跨時空的藝術魅力。因此,當代傳統戲劇要深入挖掘民族傳統的文化價值,結合現代創新,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作出優秀的傳統戲劇,將珍貴的傳統和現代價值、本土和外來價值的精華融合,創造出弘揚真善美,具有開闊情懷的“泛主旋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