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洪群 菏澤市鐵路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海綿城市屬于新型的城市雨水收集系統,不僅可以防止城市中出現較為嚴重的內澇問題,還有助于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滿足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需要和標準。在當前市政道路設計工作中需要加強海綿城市的建設,要求提升城市本身的抗洪能力,完善城市道路中的路網結構。本文通過論述海綿城市的特點以及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具體應用,為后續工作指明正確的方向。
在科技水平不斷發展的現代,傳統的設計理念已經無法滿足城市發展需要和人們出行的需求,因此在當前市政道路設計工作中,要充分發揮海綿城市的優勢,彰顯現代化的市政道路設計理念,使市政道路設計能夠煥發出新的活力,提升實際的設計水平。海綿城市主要是指在城市內部,做到像海綿一樣面對各種復雜多變的城市環境,能夠具備較強的自然災害預防能力,通過適應和修復保持本身的巨大彈性。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發揮海綿城市理念的優勢,通過綠地和城市水系統構建完善的自然生態系統。
在海綿城市設計中,要在城市內部完成雨水的吸收和凈化,并且還要融入新型材料,共同構建科學的海綿城市發展模式。通過儲存和凈化,在城市內部像海綿一樣能夠適應不同生態環境,靈活應對自然災害,降低自然災害發生時帶來的損失。在多雨季節能夠實現城市的吸水和蓄水,實現雨水的凈化,在城市需要水源時,又能夠再次利用之前所儲存的雨水,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在當前城市發展進程中實施海綿城市設計理念非常重要,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秉承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為主的理念開展實施,樹立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實現多方位保護措施,從而提高實際的設計水平。在海綿城市設計工作中,可以適當地借鑒其他地區在海綿城市設計方面的經驗及方法,再結合城市當前的發展特點融入針對性較強的設計方案,提高海綿城市本身的適用性。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保護城市的雨水綜合利用系統,以構建和諧城市為主,搭建科學性較強的生態環境。在進行海綿地帶建設時,需要加強對自然界降水和地表水的合理性利用,完善實際的設計模式,提升實際的設計水平。
違背客觀事實基礎的理念必然無法實施,因此海綿城市理念需要遵循自然客觀規律,利用集約化設計方式對資源進行協調。同時利用水庫和水道等循環儲存水資源,達到海綿吸水的效果,再利用有關排水設計將儲存的水資源排出,達到海綿擠水的效果。如此反復循環,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實施海綿城市理念,有效增加城市的穩定性。
海綿城市除了節約水資源外,還需要節約有關的土資源和鋼鐵資源等,盡量選擇在自然的基礎上建設有關設施。比如盡量在靠近河道的地方建立水庫,尤其是河道的中下游。若水庫建立的位置離河道遠,則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工、精力和資金挖掘渠道,將水流引入水庫。在這些過程中要嚴格把控資源的損耗,減少政府和企業的投入成本,踐行經濟性理念。
海綿城市設計可以實現雨水的吸收、儲存、處理和二次利用,實現對環境變化的合理響應,減少自然災害對城市產生的破壞。“海綿城市”的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地區情況、人為因素和自然規律的介入,在海綿城市項目中,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收集和處理雨水,雨水收集及其充分利用,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隨著中國生態的逐漸惡化,雨水中雜質和污染物的含量提升,原雨水未經凈化進入地下河,污染地下河水。如果路面透水性不強,降水無法滲透路面,無法補充地下水,最終導致地下水位下降。
城市傳統街道附近的短暫暴雨可以導致水位快速上升,會給城市排水管道帶來巨大壓力,影響雨水排放,最終造成內澇。城市規劃和發展,無論是綠化工程還是污水處理工程,都需要大量的水資源。如果雨水資源無法得到有效利用,就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在城市街道設計中,海綿城市設計可以提高防洪效率,確保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海綿城市是一種可以提高城市排水效果、優化城市結構體系、優化雨水回收再應用、解決城市住宅用水問題的海綿效應設計理論。
從城市規劃設計中可以看到,最為重要的是要協調好城市內部和外部,確保地上建設與地下建設能夠做到相互配合。但是就目前來看,針對排水系統建設滯后這一問題在很多城市普遍存在,雖然城市建設和發展速度日益加快,但是缺少與之匹配的排水系統。
從地下系統建設這一角度來看,不注重整體形象,影響到城市整體外觀。在這種觀念下,導致地下系統建設無法與地上的高樓大廈建設相適應。需要注意的是,造成城市內澇出現的主要原因不能完全歸結到地下系統建設滯后,其根本原因與城市規劃設計的不夠科學有著直接關系。
在城市人口數量逐漸增加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房屋建設起來,大大降低了設計標準,導致建設缺少一定的前瞻性。與城市道路一樣,隨著城市建設和發展速度的加快,排水系統設計同樣也缺乏前瞻性。針對地下排水系統建設,與其他市政項目建設之間有著密切關系,而且相互之間的影響面也都比較廣泛,如果建設缺少一定的前瞻性,在這種情況下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
有些城市在進行道路升級改造時,往往會忽略某一片區對排水需求的考慮,沒有將排水設施一同進行升級改造,甚至在升級改造的過程中還破壞到了原有排水設施。城市的排水系統維護水平也普遍降低,這同樣也是造成城市內澇的一個主要原因。
綠化帶在市政道路設計中占據的比例較大,并且也是重要的基礎,在儲存雨水時要更加科學合理的設計綠化帶,其高度須超過道路本身的高度,綠化帶總高度要符合相關的標準,同時也要注意其高度不要超出預定的范圍。在設計時需要考慮如何建成綠色城區,并且逐步實現水資源的有效過濾和滲透,完成管道之間的安裝設計,綜合性解決在以往管道運行時存在的問題及偏差,改善城市區域的過濾功能。
在實際設計工作中,需要在雨水口設計明溝,之后再進行引流,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多雨季節,充分利用綠色城市區域中的水管進行合理排水,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雨水的無效排放,還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在實際設計時還可以融入一些滲透水的裝置,制作成雨水滲入地層的重要渠道,提高實際的設計效果。在設計工作中可以開展立體三維模型,全方位了解綠化帶設計的要點和周邊的區域特點,完善設計方案,彰顯現代化的設計模式。
國內市政道路設計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便是車行道。以往市政道路在施工的過程中,大多數都是選擇使用非透水性路面進行道路的建設,在該方式下,一旦發生了特大暴雨、強降雨等降水量倍增的情況,容易導致路面的嚴重積水,給城市人們的出行帶來許多困難,甚至還會阻止地下水的正常供給,導致熱島效應的出現,這對城市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
使用海綿城市理念對車行道的給排水系統進行設計時,相關人員需要在施工中多加使用透水性路面材料,通過科學利用,不僅可以降低雨水徑流的總量,還能對地下水進行良好補充,防止熱島現象的出現。相關人員在對車行道進行施工設計時,需要在上方層面中使用透水性瀝青混凝土材料進行施工;在車行道的中下層、基礎內利用不具備透水性的材料進行作業,在雨水降落入車行道路面中時,其會通過橫坡向盲溝內進行排放,最終進入檢查井、綠化帶內部,不僅優化了市政道路的給排水工作,還能防止路基結構因此受到影響。
海綿的材質是可伸縮性,有一定的飽和度,防止吸水過多而炸裂,也有一定的彈性,防止壓縮過于激烈而失去材質復原的可能。因此,城市道路材料根據海綿城市理念進行選擇,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的飽和性和彈性。如瀝青它具有速干性,與其他材質相比水干的速度更快,水資源疏通的速度也更快,能有效減少路面積水的可能性,進而減少路面濕滑的概率,有效降低車禍發生的概率,符合海綿的特性。而瀝青的環保材質——橡膠瀝青,較之瀝青具備更好的彈性,能有效加強路面的承重性。因此橡膠瀝青在保證環保的同時能有效減少道路建設的成本,還進一步優化使用年限以及輸水效果,可謂是海綿城市理念踐行中首選的材質之一。
海綿城市理念的實際應用首先要確保排水的科學合理性。因此,市政機構應根據現狀對地基進行審查和研究,以確定排水的結構和范圍。在路基排水設計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透水性。應結合施工實際需求,選取相應的施工技術完成施工。對于軟地基的性質,采用堆載預壓技術來滿足施工地基的質量要求。如果土壤干燥,施工需要含水量較高的地基,可考慮設計挖排水溝,在保持雨水排水系統重復利用的同時,增加地基蓄水功能。
在市政道路設計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的優勢較為突出,因此設計人員需要更加科學有序地完成當前的道路設計方案,為后續道路使用提供重要的方向。在道路設計時,透水鋪裝為重要組成部分,透水鋪裝是對路面結構層的改進,能夠提高路面本身的透水性能,同時也可以適當地提高路面對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在實際設計時設計人員需要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分析研究路面滲透能力的深度型,以此完善當前的設計模式。在以往道路運行的過程中,一些污染物在路面很難達到預期的滲透效果,在道路中堆積了大量的污染物,例如銅和鉛等污染物存留較多,如果沒有進行妥善處理,會對城市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設計人員要加強對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的深入研究,設置相對應的透水鋪裝系統,全面提高污染物的滲透能力,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在實際設計時,需通過物理化學的機理深入分析,開展更加系統的設計方案,提高透水鋪裝系統設計等效果,并且遵循可行性設計原則,以此提高整體的設計水平。在此基礎上,根據區域的特點全面分析土壤特性和徑流比例等,優化當前的結構設計模式,并且還需要保護地下水本身安全性,避免出現污染的問題。設計時需要先實時監測地表水情況,做好系統預警的構建,之后再采取更加科學的優化措施,完善當前的設計模式。
在道路低洼的區域中,可以適當增加透水鋪裝的比例,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污染物快速滲透的要求,還有助于避免對當地環境造成的影響,逐漸完善當前的設計模式。
從市政道路的角度分析時,附屬設施是路緣石、路肩邊溝。路緣石便是道路排水系統中的設施之一,正常情況可以被分為兩種:①平緣石。其使用的優勢是能與地面的高度一致,可以有效避免路面出現大量積水的情況,讓雨水能夠順利進入綠化帶、雨水口內部。②立緣石。對其進行使用時,會讓雨水收集工作的難度增加,想要保障排出工作的效果,便需要在特定的位置打孔,或是利用間隔鋪設的方式,讓降水順利進入到綠化帶內部。
在面對路肩邊溝的設計、施工來講,需要嚴格檢查混凝土的質量,適當提高整體美觀性,但要防止造成堵塞問題。不僅如此,還要考慮水凈化工作問題,例如,通過種植草溝大幅提高凈化工作的效率,從而及時進行輸送、排放。
在城市街道設計中應實施邊坡支護設計。傳統的城市道路規劃可以采用景觀美化、植草、灰漿等護坡技術,結合擋土墻、護面墻、預制板等增強防御效果。目前,相關產業正在廣泛討論生態邊坡防護的措施,為實現邊坡防護,應根據土壤類型、合理利用施工方法和工藝,如人造草坪、草皮平鋪、草坪噴霧器和土工網植草等,采取環保措施,增加邊坡植被密度,防止雨水積聚、水土流失、滑坡和斜坡失穩。在引進生態護坡技術時,要加強人工與自然植被的融合,在生態護坡中實行喬木、灌木、草類植物的協調布置,以平衡生態坡上的植被。
綜上所述,為了能讓城市進行可持續發展,需要在市政道路的給排水工作中引入海綿城市理念,提升對雨水的吸納程度,以及整體彈性。通過對海綿城市建設概念、市政道路在海綿城市理念下的給排水設計重要性、給排水設計中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進行細致分析后,了解到在現實施工時,可將相關理念與橫斷面、車行道、道路景觀、附屬設施等方面的設計進行融合,讓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實現和平發展,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