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陳亞寧

220千伏岳村變電站秋檢現場,工作人員在對主變壓器進行高壓試驗。
10月27日上午,國網濮陽供電公司檢修人員正在220千伏岳村變電站技改大修現場拆除岳222東、湯岳2東隔離開關等設備。“這是一項‘一停多用’的綜合集中檢修項目,包括7組開關技改和4臺端子箱更換,作業風險為III級。”現場指揮部組長王曉華介紹,這是該公司今年最重要的一個主網秋檢項目。
進入10月份,濮陽地區用電負荷趨于穩定,濮陽電網秋季檢修工作也大規模鋪展開來。據悉,今年秋檢國網濮陽供電公司共安排輸變電設備停電計劃74項,重點開展220千伏倉頓I線等12條輸電線路、220千伏岳村站等66座變電站秋季檢修。與往年稍有不同的是,該公司在各點位電網綜合體檢和集中檢修中,全面加強科技新裝備的應用,確保安全優質高效完成秋檢任務,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為迎峰度冬、保暖保供打下堅實基礎。
國網濮陽供電公司嚴格落實“四個管住”要求,層層壓實各級安全責任,以安全風險管控平臺、“和對講”調度管理系統和現場4G移動布控球、4G對講機等視頻設備為依托,常態化開展風險管控工作,深化應用“1+5+10+22”安全管控體系,實現安全管控關口前移,形成市公司重點管控秋檢四級及以上作業,分中心管控本單位全部秋檢作業的管理模式,護航秋檢工作高質量實施。
該公司安全監察部副主任閆子光介紹:所謂“1+5+10+22”管控體系,是指1個市級中心、5個縣級中心、10個二級生產部門分中心以及22個縣公司中心供電所安全督查微中心,將秋季安全大檢查期間的營銷服務、后勤基建、電網建設、配網施工、技改大修、日常運維等工作全部納入平臺管控中,能夠對所有工作現場實現監控全覆蓋,提升安全管理能力,讓安全監督管理“由線下到線上、由分散向集中、由被動向主動”轉變。
秋檢期間,該公司在實施常態化督查現場安全管控的基礎上,在電網建設、檢修等作業現場設置布控球,360度無死角監控,并按照“工作不停、監控不斷”原則,對班前會、接受調度命令、作業流程等場景進行監控,全程監督工作人員的行為,及時發現和制止現場違章行為,形成“反違章糾察隊現場督導、安全管控中心遠程視頻監控”的線上線下實時互聯監督模式。今年以來,已遠程監控現場5811個,安全提醒2142次,遠程查處違章57起。
10月14日,國網濮陽供電公司220千伏濮陽變電站內,一架無人機正懸在設備上空,在工作人員操控下進行巡檢飛行。此次飛行拍攝點有70多個,覆蓋斷路器、隔離開關、電壓互感器等全站室外設備。無人機通過機載高倍可見光鏡頭和紅外攝像頭,高效地完成地面站上傳的巡檢任務,為變電站“體檢”。
“相較于傳統的人工巡檢,現在利用無人機進行巡檢,效率能提高十幾倍,還有效保障了巡檢人員的安全,并且搭配新的高科技設備,能夠更精準地實現問題巡檢,及時解決問題。”國網濮陽供電公司濮陽變電運維班副班長畢永齡介紹,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完成濮陽、岳村2座220千伏變電站全面飛檢,13座220千伏變電站紅外測溫,實現了220千伏變電站無人機巡視全覆蓋,共計飛行119架次,累計發現各類隱患40處,準確無誤地將隱患點“大曝光”。
由于變電站內設備密集,為了避免無人機撞上設備,該公司也對巡視的質量和安全提出了極為“嚴苛”的要求。為此,根據變電設備運維策略的巡視要求,制定航線規劃標準,明確無人機拍攝位置、角度和重點,該公司制定形成了“變電站無人機智能巡檢技術規范”“變電站無人機智能巡檢作業技術指導書”“變電站無人機管理辦法”等建設管理方案,保證無人機巡視全方位、無死角,提升航線規劃效率。
10月9日,筆者走進國網濮陽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安全管控中心,看到工作人員正坐在大屏幕前電腦旁,鼠標不斷點擊,大屏幕畫面輪番顯示各個輸電線路監控畫面,此外,還有無人機航線規劃、缺陷自動識別、飛行模擬等多種信息合理分布在大屏幕各個區塊。“這就是我們智慧線路‘立體巡檢+集中監控’運維模式的落地成果,融合了輸電線路的全業務場景。”負責人邵震介紹道。據悉,該平臺能實現110千伏以上輸電線路的智能視頻監控、無人機航線規劃、自動識別缺陷、人員物資調度、飛行模擬訓練等功能,融合了輸電線路全業務場景,工單管控、智能巡檢、風險研判等模塊有效服務了工作人員開展現場作業。平臺的成功應用對設備狀態、通道風險、巡檢結果、到崗到位及安全督查等信息進行了總覽、統計,同時向一線巡視人員提供了計劃制定、任務分配、巡檢作業、隱患(缺陷)管理、工器具和備品備件維護、設備監測等服務。
“利用此平臺,我們線路巡視和隱患排查的效率有了極大提高,一般情況下都能做到通道隱患所見即處置。”截至目前,國網濮陽供電公司共在輸電桿塔上安裝視頻監控裝置1116臺,220千伏桿塔覆蓋率全省排名第一。通過視頻監控設備的星光夜視功能,實現24小時在線監控,有效利用“人工+智能”系統,準確識別機械施工、導地線異物、違章作業、火災異常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