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琛,劉志勇,陳語,陳利麗
(1. 郵政科學研究規劃院有限公司 郵政研究所,北京 100096;2.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郵政研究中心,北京 100096)
物流銜接上下游,分別銜接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隨著商流的變化,生產企業也對供應鏈提出了更高需求,物流外包和一體化供應鏈已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在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四流合一”的模式下,供應鏈已成為物流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供應鏈物流業務的發展無論對于快遞物流企業還是生產企業都具有重大意義。
在價格戰持續壓縮盈利空間的被動局面下,各大快遞企業加快構建多層次產品體系和多賽道綜合物流服務能力[1]。例如,各大快遞企業普遍在主營快遞業務的基礎上,相繼開展倉儲、快運、信息化建設、供應鏈金融等多元化服務業務。“通達系”、百世、順豐等快遞企業紛紛在供應鏈物流方面加深布局,阿里、京東、蘇寧等在數字化的商流、物流、資金流的供應鏈大閉環中積極拓展綜合供應鏈服務,從而完成企業自身逐漸向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商的轉變。然而,現階段供應鏈物流行業集中度和標準化相較于快運均處于較低水平,物流企業仍需深耕部分細分行業進行業務延伸[2]。
政策方面,國家政策持續支持物流業的發展,促進物流行業進入新里程。2021年2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中,20處提到“物流”,13處提到“供應鏈”,而且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中闡述了“十四五”期間物流行業發展目標。“十四五”規劃首次高頻部署物流與供應鏈,供應鏈物流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屆時,20萬公里的“八縱八橫”鐵路網絡、16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絡、400個民用運輸機場和2.5萬公里高等級航道網將構建水陸融合協同的多式聯運網絡。
本研究對供應鏈物流的發展動態、細分市場現狀和預測、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分析,重點考察了當前供應鏈物流的主要運營模式,消費電子、汽車、快消食品和鞋服紡織細分市場的規模、市占率、外包率等,最后對中國供應鏈物流未來發展定位提出對策建議。
2020年中國供應鏈與合同物流市場規模約1.795萬億,預計未來五年符合增速11.6%,至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14萬億。供應鏈和合同物流30強2020年營收總規模2704億。京東物流(一體化供應鏈)以556.2億營收持續位列第一,而且仍有33.1%的增長。4家物流公司增速顯著:順豐(供應鏈)、準時達、中國物流、密爾克衛(44.40%、43.30%、42.60%、41.70%)增速超過40%。8家企業規模過100億(2020年為7家)。排名前8的物流企業:京東物流、上汽安吉物流、中儲智運、外運股份、日日順、準時達、中通服供應鏈和安得智聯規模突破100億。中郵物流和中都物流分別位居第9位和第10位,營收總額均為80億元以上。中郵物流增速為20.5%,處于中上水平;中都物流增速為10.8%,與前者存在顯著差距(圖1)。
圖1 中國供應鏈和合同物流30強
供應鏈物流市場集中度低。全球供應鏈物流前五大龍頭公司DHL、XPO、KNIN、Hitachi、CEVA,行業集中率(CR5)約為13%。國內供應鏈物流先驅企業為京東、中國外運、順豐、菜鳥和蘇寧,2020年CR30約為15.8%,CR10約為10.5%,CR5約為5.3%,并購是提升市占率的重要手段(圖2)。
圖2 2019年與2020年30強營收規模分布
供應鏈運營與管理服務,主要是圍繞核心企業客戶的商業訴求(制造、品牌、線上、線下零售等)提供解決方案與服務,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1.3.1 制造供應鏈物流服務
主要服務于制造型企業的制造供應鏈,包括原材料采購、生產等;其供應鏈的特點是零部件SKU量級大(汽車上萬零部件SKU),全球范圍復雜的原材料供應商體系,產線物流的精細、精益化要求高。制造業供應鏈服務對全球化服務網絡,信息化管控,庫存控制與精益交付,多式聯運均具有較高的要求。
1.3.2 品牌供應鏈服務
主要服務于品牌商流通供應鏈,包括分銷、零售等;其供應鏈的特點是渠道多元:傳統多級分銷體系、線上多類渠道,覆蓋范圍廣泛:全國、全球,庫存前置與一體化管控,以更快響應用戶需求。品牌供應鏈服務對匹配企業當前和發展需求的服務網絡,端到端、全渠道一體化交付服務能力,業務的全程可視化與數據分析能力。
1.3.3 電商平臺供應鏈物流服務
主要服務于電商平臺等客戶的平臺采購以及to C交付需求。新冠疫情加速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國內電商滲透率已近25%,其供應鏈的特點是平臺連接商品與客戶,實現線上銷售、線下交付,價格、物流(服務&時效)是決定平臺粘性的關鍵要素,平臺屬性決定物流倉運配網絡體系。電商平臺供應鏈物流服務對全國范圍的深度區域倉配服務網絡,快速、低成本的訂單交付具有較高的要求。
1.3.4 實體零售供應鏈物流服務
主要服務于實體零售企業的采、銷供應鏈,其特點是圍繞覆蓋半徑內用戶需求的選品與及時補貨是消費轉化的關鍵,通過快速周轉降低庫存與成本,門店作為線下消費與線上訂單履約點,覆蓋1~5km消費半徑內線上、線下用戶需求。實體零售供應鏈物流對城市內2B高頻(一日多次)配送能力,2C即時配送服務能力,城市內面向特定區域(商場、醫院等)的穩定服務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圖3)。
圖3 供應鏈運營與管理服務的主要業務模式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和制造中心,全球50%以上消費電子產品由中國制造。隨著電子產品的“消費品”化發展,品牌競爭驅動的產品迭代和貶值速度愈來愈快,對供應鏈的挑戰和壓力越大。從運營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019年至2020年,整體規模已經突破120,992億元,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有所提升。消費電子的供應鏈外包率高達90%以上,可見外包對于該行業幾乎是剛需,與此同時,市場集中度也處于40%~45%的水平(相對較高),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提升。
表1 消費電子行業供應鏈運營市場規模
汽車供應鏈是復雜程度最高,同時也相對“傳統”的制造供應鏈之一。2019年至2020年,汽車行業整體規模已經突破80,846億元,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提升。汽車的供應鏈外包率高達90%以上,可見外包對于該行業幾乎是剛需,與此同時,市場集中度也處于80%以上的水平(相對較高),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提升。汽車行業的制造工藝復雜且所需原材料種類非常多,帶來供應鏈管理的難度,而且率先產生“精益制造”的理念。因此,要求物流企業實現上下游的協同,控制風險與不確定性。
表2 汽車行業供應鏈運營市場規模
根據表3的數據可知,快消食品行業與制造業的供應鏈存在顯著差異。行業整體規模為24,148~ 25,718億元,線上滲透率為20%以上,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提升。快消食品行業要求供應鏈物流的服務從B2C服務,逐步延伸至B2B,端到端供應鏈全場景的運營服務,具備較強的科技能力和深度交付網絡。
表3 快消食品行業供應鏈運營市場規模
2019年至2020年,鞋服紡織行業規模分別為23,502億元和21,951億元,物流的外包率由69%上升至83%,上升幅度顯著。鞋服紡織行業對供應鏈物流的要求從B2C服務,逐步延伸至B2B、端到端供應鏈全場景運營服務,具備較強的科技(軟、硬件)能力和to C深度交付網絡。
表4 鞋服紡織行業供應鏈運營市場規模
為進一步明確供應鏈物流行業的發展前景,本研究基于現階段研報和調查數據,前瞻性對物流行業近3~5年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度剖析與預測。
我國制造業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空間巨大。上游商流的變化驅動供應鏈物流細分市場的變化。上游行業仍處高速發展期,同時伴隨工業制造升級,未來國內制造業的物流外包比例將逐步提升且行業空間巨大。中國上游行業發展決定供應鏈物流細分市場。目前,中國汽車、零售、電子元器件市場規模均處于世界前列,新零售、生鮮冷鏈農產品、健康醫藥、快消品將是未來供應鏈業務景氣度較好行業。未來,供應鏈物流行業將根據行業的細分賽道進一步客制化、專業化,而且每個細分賽道都將存在龍頭集中。供應鏈物流行業的高度客制化決定行業必定根據細分市場提供物流方案,細分市場的上下游企業逐漸集中必將導致供應鏈物流細分賽道的龍頭集中。因此,物流公司需要針對細分市場的具體場景做更深入的沉淀和 挖掘。
科技賦能,提供數智化“平臺+服務”供應鏈綜合解決方案[4,5]。“平臺+服務”將成為供應鏈運營平臺的主要服務方式:以平臺實現供應鏈整體可視化,為客戶提供基于數據的決策與優化支持;以服務實現供應鏈運營與優化落地。數字孿生供應鏈真實呈現物流網絡運營。針對物流網絡中無資流轉的設施選址、流量流向規劃和運輸方式安排,進行仿真模擬和運籌優化,運用實際網運數據和規劃假設,對運輸網絡迭代仿真,可呈現不同規劃情景下的物流網絡整體運營情況。
環境可持續發展被納入國家戰略視野。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面對的形式非常嚴峻。2020年9月,中國政府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下簡稱30·60目標)。綠色供應鏈旨在全生命周期綠色環保。2025年和2035年具體目標,旨在構建綠色供應鏈體系,從設計、選材、采購、制造、包裝、運輸,到廢棄回收處理等,實現產品的全周期綠色環保[6]。實現綠色供應鏈的有效途徑主要包括:1)提高能源利用率(航空、汽車運輸創新節約燃油);2)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3)綠色包裝研發(減量化包裝、可循環包裝)。
構建供應鏈科技產品和服務能力體系是未來供應鏈物流致勝的關鍵因素。加強科技賦能系統的建設,包括供應鏈網絡(供應鏈中臺、云倉生態、算法平臺、物流生態)、科技產品(智能供應鏈、智能倉儲、智能配送、物流平臺和智能運輸)開發與應用。整合云平臺大數據,加強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打造高科技的物流服務、云倉系統。
深耕重點行業細分市場的供應鏈物流,如汽車、3C、醫藥、快消、服飾、餐飲等,而且為細分市場的物流提供專業解決方案和服務。依托自身軟硬件的協同優勢,能夠根據不同的需求場景設計供應鏈,為客戶提供專業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促進供應鏈物流的服務延伸。在已有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拓展大客戶群體。
端到端的供應鏈控制塔,實現物流全流程管控。通過大數據與算法技術,對需求進行預測(不斷提升預測精準度)為業務決策提供參考。以物流控制塔,實時管控供應鏈全程,保障穩定運行和持續優化。
當前,我國已處于產業互聯網階段,供應鏈物流正在從支撐消費互聯網階段(應對服務于C端)向產業互聯網階段升級,未來供應鏈將更多的為應對B端需求而延伸其服務觸角。
1)上游商流對供應鏈的細分市場具有決定性作用。中國汽車、電子元器件新零售、快消品將是未來供應鏈業務景氣度較好行業。
2)構建供應鏈科技產品和服務能力體系是未來致勝的關鍵因素。云平臺大數據的整合,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設可打造高科技的物流服務;端到端供應鏈控制塔的應用可實現供應鏈物流的全流程管控。
3)供應鏈物流行業細分賽道的高度客制化、專業化特點,決定物流企業需結合自身優勢深耕重點領域,結合客戶具體場景做深入沉淀與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