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珠,唐穎,黃怡婧
(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上海 200040)
色牢度是指紡織品的顏色對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各種作用的抵抗力。這個定義同樣適用于皮革近年來,皮革產業趨向多元化、時尚化發展,但由于起步較晚,所以在標準化方面與紡織品尚有差距,皮革的標準大都由企業自己制定。如今皮革的國家標準如雨后春筍般迎頭趕上,這樣不僅規范了市場,也讓生產企業在生產產品時有據可循,讓偽劣產品無處遁形。
皮革耐摩擦色牢度是模擬皮革制品在加工或日常使用過程中,因經受摩擦作用,產生的表面涂層損壞、脫落、變色現象及摩擦材料的沾色情況[1-2]。耐摩擦色牢度是皮革產品色牢度檢驗的常規項目,也是皮革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最容易出現質量問題導致消費者投訴的項目之一。2021年6月1日,GB/T 39366—2020《皮革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實施,2022年5月1日,GB/T 40920—2021《皮革 色牢度試驗往復式摩擦色牢度》實施,與以往測試皮革耐摩擦色牢度的標準QB/T 1327—1991《皮革表面顏色摩擦牢度測試方法》、QB/T 2537—2001《皮革色牢度試驗往復式摩擦色牢度》形成鼎足之勢。本文對皮革耐摩擦色牢度常用的方法標準進行比較分析,探究了標準測試方法之間的差異、皮革耐摩擦色牢度影響因素、產品標準對皮革耐摩擦色牢度的要求等,以更好地指導生產和質量監督。
GB/T 40920—2021《皮革色牢度試驗往復式摩擦色牢度》修改采用ISO 11640∶2018《皮革色牢度試驗往復式摩擦色牢度》,由于儀器評定毛氈色牢度等級在我國尚未普及,因此GB/T 40920—2021刪除了ISO 11640∶2018中儀器評級的部分內容,其他調整不影響測試結果。李珊珊等[3]的研究表明,光學測色儀可用于皮革耐摩擦色牢度的沾色評級,并且評級數據重現性好,與目光評級的結果接近,希望我國早日推出儀器對皮革評級的方法標準。
QB/T 2537—2001等效采用ISO 11640∶1993《皮革色牢度試驗往復式摩擦色牢度》,因此GB/T 40920—2021和QB/T 2537—2001的區別在于ISO 11640∶2018和ISO 11640∶1993的區別,除具體參數的差異外,操作方法及操作儀器均相同。見表1。

表1 皮革和紡織品耐摩擦色牢度不同測試方法對比
由表1可知,GB/T 40920—2021、QB/T 2537—2001、SATRA TM 173均采用往復式摩擦的方式測試皮革耐摩擦色牢度,測試時用符合要求的毛氈對皮革試樣表面進行摩擦至規定次數,用灰色樣卡評定毛氈表面的沾色以及皮革表面的變色情況。SATRA是世界鞋業權威認證研究機構,不僅致力于鞋業還服務于家具、安全防護產品、服裝、皮革和纖維領域,SATRA TM 173是其針對皮革制定的方法標準。
GB/T 39366—2020采用ISO20433∶2012《皮革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并進行了適當技術性修改,以適應我國實際情況;GB/T 39366—2020和紡織品耐摩擦色牢度的標準GB/T 3920—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除適用范圍、調試時間和棉摩擦布的具體參數不同外,其他測試方法均相似,統一了紡織品和皮革的耐摩擦色牢度。GB/T 39366—2020和QB/T 1327—1991的差異見表1和表2。QB/T 1327—1991由于標準制訂年份較早,采用儀器為專用儀器,試驗操作時,樣品夾取較困難,引用QB/T 1327—1991的產品標準只有QB/T 2536—2007《毛革》、QB/T 2277—1996《公事包》和Q31/0105000855C004—2019《時尚皮革服裝》,并且QB/T 1327—1991的測試方式與GB/T 39366—2020類似,GB/T 39366—2020作為國家標準也更具有權威性,建議與GB/T 39366—2020統一,從而使試驗結果更具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表2 GB/T 39366—2020與QB/T 1327—1991耐摩擦色牢度參數對比
由于不同標準對標準物質的要求各不相同,而標準物質對測試結果有直接影響,因此本文依據標準物質對標準進行分類,分別研究了不同毛氈和棉布對耐摩擦色牢度測試結果的影響。
GB/T 40920—2021、QB/T 2537—2001、SATRA TM 173測試用的標準物質均為毛氈,但這3個標準對摩擦材料(白毛氈或黑毛氈)有不同的參數要求,具體見表3。

表3 不同標準用毛氈規格參數對比
由表3可知,標準要求羊毛氈厚度允差為±0.5,相應于羊毛氈的質量極差是20%,而在進行濕擦時,由于沒有規定羊毛氈的含水率,而只規定了羊毛氈的質量為1 g左右或吸水質量約1 g,SATRA TM 173甚至只要求輕輕擠掉毛氈的水分,如果濕毛氈質量在0.9~1.1 g之間,羊毛氈的含水率誤差將超過40%。此外,由于羊毛氈本身質量存在一定差異,所以只規定最終濕毛氈的總質量或吸水質量,羊毛氈的含水率很難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李珊珊[4]的研究表明含水率對測試結果的影響最為顯著,低含水率和高含水率的測試結果差距最大可達3級。由此建議濕摩擦時采用含水率而不是質量控制標準物質,從而降低誤差。顧鈺華[5]的研究也表明毛氈本身質量差異可能會對耐摩擦色牢度的試驗結果造成影響。
此外,由于3個標準對pH的范圍要求差異較大,尤其是新制定實施的GB/T 40920—2021要求毛氈pH在4.5~8.0之間,因此試驗時要留意不同pH毛氈對測試結果的影響。
由于GB/T 39366—2020、QB/T 1327—1991以及紡織品耐摩擦色牢度的標準GB/T 3920—2008測試時均采用白色棉布進行往復式摩擦測試,因此就三者白棉布具體的參數進行了對比,具體見表4。

表4 GB/T 39366—2020、QB/T 1327—1991和GB/T 3920—2008棉布參數對比
由表4可見,GB/T 39366—2020和GB/T 3920—2008所用的白棉布較為相似,但二者仍有一定區別,因此二者的標準物質不能混用,使用之前需分別驗收。QB/T 1327—1991與上述二者差距較大,而GB/T 39366—2020與時俱進,統一了紡織品和皮革對耐摩擦色牢度的測試方法,操作簡便,重復性好,建議產品標準耐摩擦色牢度采用GB/T 39366—2020,從而使試驗結果更具可比性。
目前國內常用的關于皮革的產品標準有QB/T 1615—2018《皮革服裝》、Q31/0105000010C005—2016《水洗皮革服裝》、QB/T 5245—2018《充絨內膽皮革服裝》、Q/OANN 19—2014《皮帶》、QB/T 1333—2018《背提包》、QB/T 1618—2018《腰帶》、QB/T 2155—2010《旅行箱包》、QB/T 2277—1996《公事包》、QB/T 2536—2007《毛革》、Q31/0105000855C004—2019《時尚皮革服裝》和Q31/0106000080C02—2020《包類、帶類、鞋類、服裝類和配飾類產品》等,其對耐摩擦色牢度的要求見表5。

表5 皮革產品標準耐摩擦色牢度測試要求
目前,國內皮革產品標準引用的耐摩擦色牢度的方法標準主要是QB/T 1327—1991、QB/T 1327—1991和SATRA TM 173,這些標準修訂年份較為久遠,GB/T 39366—2020和GB/T 40920—2021作為新修訂的國家標準,更加與時俱進,細節規定更加細致,從而更具有可比性,企業和質量監督部門可以更好地進行質量控制,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通過比較常用的皮革耐摩擦色牢度的標準,并指出可能影響測試結果的因素,并就產品標準對耐摩擦色牢度的要求進行了匯總,逐漸發展和優化耐摩擦色牢度的測試方法是發展趨勢。
耐摩擦色牢度的質量關系到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我國質監部門不斷加強對皮革和紡織品的監督力度,尋求快速有效的檢測方法進行質量控制并進行質量提升,是降低生產企業成本、提高效率的關鍵,也是維護消費者正當權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