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晶
晉中市科技館是晉中市科協所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于2018年底建成并全面免費開放,是山西省率先建設并首家投入運行的市級科技館,現已成為晉中市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提升公眾科學素質的公共科普服務重要窗口。在近年來的建設和運行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立足晉中實際的新時代公共科普服務高質量發展創新實踐之路。
在服務人群上,突破局限于青少年的傳統思維,將服務對象定位為全社會公眾。廣泛邀請科技領域專家參與到建設中來,為布展陳設和展項制作獻計獻策,開發適合不同年齡的互動、體驗式科普展品。
在展區規劃上,突出綜合服務的功能,在一層設置兩個滿足不同年齡段需求的兒童科學樂園,四層設置兩個探索與發現基礎科學展廳;突出“科技、智慧、健康、文明”的主題特色,大力倡導生命、生活和生態的“大健康”理念,在二層和三層分別設置生命健康展廳、科技生活展廳和生態文明展廳;突出輔助教育功能,設置科普特效影院、科學報告廳和STEAM、機器人、腦科學等5個科學工作室。
在展項陳設上,七大常設展廳共陳設展品展項300余件,涵蓋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自然學科,運用機械、多媒體、虛擬體驗、競技等多種互動形式,融入幻影成像、模擬實驗、AR、VR等先進技術,為受眾提供廣闊的科技學習交流平臺。
堅定科學性,突出“四科”特質。利用四層科技之星走廊集中展示了中外著名科學家突出的貢獻和感人的事跡,彰顯其求真、真實、理性、創新的科學精神。在5個科學工作室中,倡導了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TRIZ等科學方法。同時,在整館建設中,始終倡導積極、健康、正確的科學思想。
突出主題性,賦予科學的思想和靈魂。在保留兒童、基礎等綜合性科技館必備內容外,巧妙地把生命、生活、生態的大健康理念融入展示脈絡和展項內容中,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
兼顧地域性,增強觀眾的親近感。堅持把具有科技內涵的晉中地域特色融入展項中,將平遙票號“匯票”中的密押技術設計為多媒體與實體互動展項,展現古代晉商的智慧;利用鏡子的半透半反原理展示昔陽的大寨梯田,還展示了榆次液壓紡織技術、榆社化石中的秘密等,增強了觀眾的親近感和代入感。
增強互動性,倡導探究式學習方法。館內設置了動手創作、探索實驗、知識競技等互動類展教內容,孩子們可以在此自由創作、大膽探索,提升探究式學習能力。同時,還借鑒上海等地科技館的做法,大膽發問,引發公眾思考,培養發散性思維。
立足超前性,拓寬展教維度。在展項規劃中,多處引入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提升展教效果;在多媒體展項中,充分考慮內容更新的便捷性,保證大家??闯P拢辉跈C器人展廳設置了生產、生活中常用的工業機械臂、迎賓機器人、科普機器人、娛樂機器人和掃地機器人等,還將機器人用于展廳講解,提高講解的實效性和趣味性;在信息化建設中,設置了人臉識別、自助講解、展項互動和任務測評等,通過線上線下、資源共建共享、用戶智能推送等形式,極大地拓展了科技館的科普展教功能。
建設全民科學素質提升主陣地,打造公共科普服務新地標。自2018年底全面開放以來,承接各類團體參觀420余場6萬余人次;接待團體以外各界觀眾100余萬人次,其中青少年近80萬人次。基于展品展項,緊扣觀眾需求,舉辦科學實驗、科學表演、科普講座等線上線下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傳播活動850余場次,參與受眾達8萬多人次。
構筑全民科學素質提升主平臺,促進公共科普服務大融合。與晉中市24家全民科學素質成員單位緊密協調配合,充分利用科技館科普資源集約優勢,先后承接干部科學培訓、農民技術培訓、學會學術交流等團體活動400余場。每年承辦晉中市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主場活動。
融入全民科學素質提升主渠道,實現青少年綜合素質全面發展。與各中小學校聯合組織“館校合作 唯創唯新”科技教育公益行動,廣泛開展科學工作室體驗課、“小館員”志愿服務、科普進校園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與教育局等單位聯合組織發動,晉中市每年約有5000名中小學師生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品牌性科技競賽活動,在參賽規模、作品質量、獲獎情況等方面均位居全省前列。
推動公共科普服務體系創新升級。推動科技館由常設展覽教育向提升科普能力的內涵式發展模式轉變,圍繞打造“三基地一平臺”,不斷完善以實體展覽為基礎,科普實踐體驗、流動科技館、“掌上”數字科技館、行業科普教育基地等為拓展和延伸的現代科技館公共科普服務體系。
實現流動科技館巡展市域全覆蓋。不斷加大中國流動科技館對基層的配發力度和服務范圍,大力提升流動科普設施服務群眾的能力與水平,晉中市每年開展4~5個區域的流動巡展,服務已覆蓋全市所有縣(區、市)。
完善科技志愿隊伍建設。利用山西大學城地域優勢,與多所高校簽署“校館合作、協同育人”戰略合作協議。廣泛聯系各行業科技工作者,組建科技志愿服務隊。聯系并組織山西省眼科醫院、晉中市醫學會等機構,以及山西醫科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高校與周邊10余所中小學校,共約千名志愿者常態化開展科技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