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xiāng)下,從元旦直到農歷二月二,都洋溢著濃濃的年味。而這期間的高潮當然是農歷的大年了。一過元旦,農家就開始忙年了。爆米花、殺年豬、蒸黏豆包、撒黏糕、掃塵、糊墻糊棚、蒸饅頭、包凍餃子、趕年集、辦年貨等,都是準備過年的常規(guī)項目。我的故鄉(xiāng)尤其如此。
父親是在鄉(xiāng)鎮(zhèn)機械廠上班的工人,是非農戶口,吃供應糧。母親是農民,祖母、哥哥們和我,隨母親都是農業(yè)戶。母親去世得早,忙年的活兒一般都是由祖母張羅。那時,日子過得雖然緊巴,年近古稀的祖母卻給安排得井井有條,家里充滿了溫馨和幸福。
村頭大榆樹下,一聲“崩爆米花啦”的喊聲開啟了小村過年的序幕。那個戴著狗皮帽子,搖著“葫蘆”似的機器的老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見他搖著那機器,風機把下面的炭火燒得紅彤彤的。我和村里的小伙伴們聽到那一聲喊,就匆忙地跑來大榆樹下。而最先來到大榆樹下的,常常是老王家的五舅奶,老人把五舅奶帶來的苞米裝進機器搖著時,陸續(xù)的,曹家六嬸、左家大嫂、康二舅等人就紛紛端著一小盆苞米和一個準備裝爆米花的空面袋子走來了。爆米花要好了時,老人讓我們小孩子站到遠處去,就見他打開了閥門,只聽“砰”的一聲,白花花、香噴噴、甜滋滋的爆米花就滿滿地裝進了五舅奶的面袋子里。她樂呵呵地給我們這些小孩子每人抓上一把,就快步地離去了。祖母總是等別人都崩差不多了才去,她說這時候要禮讓為先,再急也不差那么一會兒。等到祖母崩完了爆米花,老人也就收工準備回家了。祖母常常是把那袋子爆米花放在炕頭上,以免反潮。從這天起,我們就有了“嚼果”了。我常常把上衣口袋裝得滿滿的,跑出去與小伙伴們一起分享。
那時,家家戶戶都要掃塵,干干凈凈地過年。我家掃塵是在二十三過小年這天。祖母拿一把掃帚,先是象征性地在墻上劃拉幾下,說道:“二十三,掃房梁,蚰蜒蜘蛛不上房。”然后,二哥就開始掃房了,邊掃邊重復著祖母說過的話。他用一條白羊肚毛巾把頭蒙上,像陳永貴似的。我管他叫“大寨人”。“大寨人”會在一根長長的木桿一頭接上笤帚,連高高的房脊都能掃得到。他掃得很細心,那些蛛網(wǎng)和灰嘟嚕在他的掃帚下都跑得無影無蹤了。我贊嘆二哥,二哥就抿著嘴笑。大哥是負責清理的,他用報紙做個帽子戴在頭上,顯得很有文化氣質。他把箱柜、鍋臺、碗柜等都蓋上報紙,把柜后、墻角、旮旯等處都掃得干干凈凈,有的地方還用抹布擦凈。三哥和我喜歡刷洗壇壇罐罐,因為偶爾會從里面得到幾個硬幣或是玻璃球。當然,忙完了,祖母會做一頓豐盛的晚餐犒勞我們。
那年月,多數(shù)人家是住土坯茅草房,年前常常要糊墻糊棚。父親早就買好了報紙。祖母早早就打好了糨子。大哥負責往墻和棚上貼報紙,二哥負責刷糨子。三哥和我負責把刷完糨子的報紙遞給大哥。我們哥兒四個忙活完,常常要小半天。不過,看著新糊的棚和墻,心里覺得很爽。
過年,我最怕的就是剃年頭了。記憶中,街里剃頭的姓孫,人長得細長干瘦。他把剃刀在圍布上不停地蹭來蹭去,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生怕他一不小心,就在你頭上割個口子。他的生意很好,要排很長時間的隊才能等上。那時的頭型像個壺蓋,因為清一色的都頂一個“壺蓋”,村里的孩子們誰也笑話不了誰,而祖母卻很喜歡地說:“壺不漏財,是個聚財頭呢。”
祖母是個做干糧的高手。她撒的黏糕、蒸的黏豆包都非常好吃。蒸的饅頭是最香的了。那饅頭個頂個的都是又大又暄,白胖白胖的,咬一口都能使人醉了。蒸饅頭時,祖母要在饅頭上印一種紅色的小花。她讓我采集苘麻的果實來印小花。那種果實叫麻果,頂是平的,是天然的小印章。不知祖母是用什么做的印泥。饅頭上印了這些紅紅的小花,增添了許多喜慶味道。和許多人家一樣,過年時,我家也會包出夠初七之前吃的凍餃子,但年夜餃子,每年都是現(xiàn)包的,要吃個新鮮。我家包年夜餃子時,祖母總要包三個吉祥餃子。三個餃子分別包進了硬幣、糖塊和大棗,表示誰吃到了,誰在新的一年里就會有財氣、喜氣和福氣。
大年三十的晚飯最豐盛,是全家人在一起吃的團圓飯。三哥早早地就放了二踢腳,向全屯子聲明我家開飯了。吃飯時,父親讓祖母坐在炕頭,向祖母拱拱手說:“母親大人過年好!” 然后他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祖母磕了三個頭。這時,祖母笑呵呵地說:“過年好,起來吧!”父親就站起來。我們哥兒四個一起學著父親的樣子給祖母磕頭,說:“奶奶過年好!”祖母也是笑呵呵地說:“過年好,起來吧!”我們起來后,她就分別給我們每人五角錢。然后我們再給父親磕頭,說:“爹爹過年好!”父親也說:“過年好,起來吧!”我們就起來,每人又都得到五角錢。這是過年得的頭兩張壓歲錢,都是祖母和父親早就準備好的嶄新的角票。現(xiàn)在我還常常憶起父親說的話:“賢孝傳家從過年開始!”
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多年了,因為與過年有關,體現(xiàn)了濃濃的年味,就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之中。現(xiàn)在每每想起這些,還是覺得如在眼前,依然那么鮮活,那么有趣,那么動人。
作者簡介:韓志軍,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吉林省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長春市九臺區(qū)檢察官文聯(lián)專職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著有《心香》《飲馬河畔》《還陽草》等多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