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星浩 薛俊生
(1.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 長春 130021;2.吉林工商學院 吉林 長春 130102)
擁有深厚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中國共產黨成功的密碼之一。我國步入新時代以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歷史重要性更加被我們黨所認識。“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216中國共產黨人的制度自覺與自信、道路自覺與自信、理論自覺與自信都包含于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當中。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中,形成了包含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培育發展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自信。
從廣義上講,文化自覺是指一個民族、國家、黨派或者是社會對文化的必要性的充分認知,進而自發地認識到應該繼續創造和繁榮優秀的文化,應該準確了解整個國家文化發展動態,準確把握整個社會文化發展格局,充分認識到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強大影響力。
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是黨對文化的重要性的充分認知,進而主動地認識到自身作為國家的領導核心要繼續創造和繁榮優秀的文化,能夠動態、正確地了解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發展,對中國社會文化發展格局的變化及時做出回應,制定正確的文化政策,認識到文化在自身和整個民族前進中的推動力。
文化自信表現出一個主體對自身文化充分肯定和支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具有信心,堅持對這個文化進行傳承和繁榮。
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信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歷史上形成的優秀的文化充滿信心,對自身帶領下形成的各種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念,并且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加以繼承并實現更加繁榮的目標。
從深層次講,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含有文化自信的內容。所謂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就是對文化的一種醒悟,從而開始反思,最終達到文化的創新。在表達方式上,文化自覺往往需要文化自信才能展露給世人,這種自信“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2]13。
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征程中建立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雖然有過失敗和錯誤,但是中國共產黨從來沒有被打倒過,而是在一次次挫折當中反思,并汲取經驗和教訓,乘風破浪,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并開啟改革開放的新道路,向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前進。在一代代共產黨人的接續奮斗中,創造了豐富的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并自覺承擔起文化的創新和傳承,構筑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實踐,就沒有中國共產黨今天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來源于對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歷史擔當。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主動擔負起實現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在這種力量的感召下,中國共產黨人戰勝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困難。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沒有辜負中國人民,這種主動擔當為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底氣,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
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來自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實踐。從黨的一大開始,中國共產黨人就嘗試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并在實踐中逐步認清實事求是的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形成了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現實相結合的動能,在實踐中敢于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并不斷創造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為解決時代之困提供了思路,為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深厚的理論來源。
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來自黨和國家的穩步發展。中國共產黨在一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把積貧積弱的中國逐漸改造成一個強大的中國,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覺的現實來源。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把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并不斷向著這一遠大目標奮勇前進。無論從黨員人數還是執政地位上看,中國共產黨實現了由弱到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以自覺和自信的姿態帶領中國人民朝著遠大目標前進。事實證明,在黨的指引下,不僅中國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而且國家也得到長期穩定的發展。這種發展是中國共黨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物質基礎。第二個百年奮斗之路已經開啟,到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中國共產黨對國家長遠發展的新承諾,更是中國共產黨的道路自信。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增強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不僅關系到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還關系到中國共產黨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增強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十分重要且十分必要的。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最深厚的理論來源,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增強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必然選擇。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直面中國的現實,并且將這些現實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聯系在一起,理清教條主義和實事求是的區別,正確回答了“走一條什么樣的革命道路”的時代之問,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并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人繼續以馬克思主義為引領,并且第一次弄明白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幾十年都沒有弄明白的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并且在實踐中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正確道路,徹底顛覆了過去人們對社會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堅持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在馬克思主義的引領下前進,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以及“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和怎么發展”的問題,在實踐中開創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和諧社會等偉大創舉。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中國共產黨更加重視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創新,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1]219,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3],提出一系列原創性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戰略,將“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作為新的發展方向,實現了我國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以日益深厚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實現了黨和國家的長遠發展,并且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可以說,正是這種敢于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時代之問的偉大實踐,讓中國共產黨擁有了深厚的文化和理論根基,為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供了發展的源泉,同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為我們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指明了根本方向,讓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因此增強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揮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領導核心作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4]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實現民族解放、民族復興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他們以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姿態,開辟了一條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道路。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拓者,中國共產黨必須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在完成使命的新征程中增強自身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發揮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領導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在回答時代課題時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的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在豐富執政規律、社會建設規律和歷史發展規律的認知,是中國共產黨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現,也是中國共產黨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理論根基。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中,繼承和創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文化的新發展,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彰顯出中國強大的軟實力,展現出中國共產黨在文化建設中的引領地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共產黨起到了始終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歷史作用,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既引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又在這一過程增強了自身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中國共產黨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也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
“軟實力是一種吸引人的力量”[5],是當今政黨、國家競爭的一個重要方面。軟實力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升的基礎,缺乏軟實力的政黨和國家不具備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提升空間。
軟實力的提升要依靠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也是我們黨文化自覺和自信的基礎。在五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匯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形成了一套根本不同于西方的文化體系。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感召群眾、聚集民心的重要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在文化上能夠繼續保持自信的根源,是我們黨自覺傳承的優秀文化。通過建設優秀傳統文化,發揮自身的文化魅力,最終在國際形成影響力,實現軟實力的提高,由內而外地增強了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軟實力的提高要依靠完善執政話語體系來完成。從總體上看,當代執政話語體系的建立需要把“執政”放在中心的位置,要和中國的基本國情、社會狀態、發展歷史、政治生態相吻合,并且承擔堅守文化的責任,最終表達出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優點和特色,顯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從建設的基本內容結構上看,構建執政話語體系的基本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內政、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系統規范的理論表達和話語表達。從方向上看,既包括對內的執政話語體系建設,又包括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在新時代話語體系建設中,我們要堅持整體規劃、協同推進、共同創新,把問題作為目標,將馬克思主義作為引領我們話語體系建設的基礎,對內要構建好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保證自身話語權,對外要講好中國故事,從而提高國際威望。
軟實力要以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構建作為依靠。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是中國共產黨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在新時代,我們要重視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建設。面對各種思想觀念日益靈活、主流文化和亞文化甚至是反文化同時并存、社會上各種不良思潮接連出現的狀況,我們一定要規劃構建一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引,能夠充分地展現出我們黨的自覺和自信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當今,我們黨在國際上面臨著各種文化的影響,要想把我國建設成擁有強大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的國家,就一定要注重建設自身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從而用中國自身的語言講好自身的故事。建設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要做到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借鑒國外優秀文化。一方面,要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哲學、傳統思想繼承下來,為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所用;另一方面,要進行創新,吸收國外優秀文化,絕對不能閉門造車,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必須以開放的方式來迎接時代的發展,以當代黨的實踐作為基礎,特別是加強對新時代以來黨領導人民進行各方面建設實踐的整體性研究,從而構建全方位、系統化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凝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提升文化軟實力必然要求。“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是什么?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是什么?就是核心價值觀,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因素。”[1]52能否凝聚起整個國家,要看這個國家有沒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能否建立起核心價值觀,是衡量一個現代國家和一個現代政黨的重要標志。中國共產黨以國家、社會和個人作為基本的維度構筑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答了我們要構建什么樣的國家、什么樣的社會、培養什么樣的人的時代課題,在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進程中發揮了決定性的優勢。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構過程中,要將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貫徹到人民生活的各個角落和育人的全過程,特別是將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建構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1]77。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靠我們黨日積月累地培養,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全黨、全國,才能真正達到培育我們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效果。
軟實力的增強是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現實問題。沒有軟實力的建設,就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強大文化根基,沒有強大的文化根基就沒有文化上的自覺,更無法提到文化上的自信。所以說,提升自身的軟實力是中國共產黨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徑之一。
增強傳播能力是展現中國共產黨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在日新月異的傳播格局中,中國共產黨應該主動把握媒體發展的新變化,堅持黨管媒體的根本原則,達到展現自身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目的。
第一,中國共產黨要把握媒體發展的趨勢脈搏。當今,我們面臨著形式多樣的媒介發展格局,呈現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并存、媒體之間融合發展的新特點,特別是新媒體的發展,使得傳播形式日益多樣化。這種發展變化既給中國共產黨表達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帶來機遇,又帶來了一定挑戰。因此,中國共產黨在展現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過程中要繼續把握媒體發展趨勢,在引領媒體發展潮流的過程中深刻了解媒體發展前沿,順應發展規律,領導媒體改革工作,使各類媒體在堅持黨性的原則下實現新的發展。
第二,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記者要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255黨管媒體是指中國共產黨對媒體的領導和管理,是中國共產黨引領新聞媒體事業發展的根本指導原則。當前,面對紛繁復雜的輿論傳播場,我們的媒體在國際國內傳播能力上仍然存在一定短板,黨對媒體的管理面臨著諸多挑戰,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不斷豐富黨管媒體的手段,運用好國內外信息傳播的主流渠道,增強傳播能力,樹立良好的政黨形象,展現和增強自身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第三,堅持輿論導向的正確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導向,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導向。輿論導向的正確與否關系到新聞傳播影響的大小,更關系到中國共產黨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展現和增強。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就能起到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作用,進而增強和展現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錯誤的輿論導向則會讓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精神萎靡,斗志全無,最終會逐漸喪失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所以說,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就是增強和展現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擁有深厚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堅強有力的重要因素。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是“中國先進文化的引領者和踐行者”。[1]13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的一百年中,黨一直引領文化的發展方向,把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作為自身的力量之基。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以高度自覺自信的姿態,引領文化發展,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實現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黨中央多次強調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應當以壯士斷腕的精神從嚴治黨,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基礎。同時,亦能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系豐富,蘊含廣泛。增強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就會繁榮和創新作為淵源之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由此可見,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增強也會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不斷強調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對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堅持守正創新,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使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達到新的高度,從而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傳承和繁榮。
在“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當中,我們黨將文化發展視作一個重要維度,也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為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目標。增強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構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渠道。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引領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特殊的傳統文化、特殊的歷史遭遇、特殊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走的是和別人不同的道路。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這條道路的一盞指明燈,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增強,最終將會作用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中,中國共產黨不斷在繼承傳統、推陳出新中堅持增強自身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引方向。
在馬克思主義所構想的共產主義發展過程中,不僅最終要實現社會全面進步,還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培育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促進人和社會進步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將精神文明作為和其他文明同等重要的維度對待,“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實現中國夢,必須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2]76。文化自信作為實現中國夢的條件之一,是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標志。中國共產黨提倡包括文化在內的五個維度的共同繁榮,其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決定著包括文化在內的社會全面進步。在人的全面發展過程中,“習近平的文化自信觀,繼承了中國共產黨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6],將促進人的精神文明作為我們黨的重要目標,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并在教育過程中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目標,努力實現每個公民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繁榮培養人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對人的全面發展的促進。
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中,深厚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兒女戰勝挑戰提供了不竭動力,也是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的文化基因。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時代為擔當,自覺承擔起傳承中華文化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歷史重任。敢于自我革命,領導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能夠成功的重要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