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麗,王轉莉,師 靜,譚珍珍
(寧夏農業學校,寧夏銀川 750000)
草莓外觀佳、口感甜香濃郁,備受大家喜愛。近年來,利用地膜覆蓋、小拱棚、大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溫室和加溫溫室等栽培設施,草莓成熟期得以縮短,從11 月至翌年6 月都有新鮮草莓上市,滿足了淡、旺季的市場需求,給種植戶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對于設施草莓,其生長效果不僅取決于品種,還取決于設施環境的調控,良好的設施草莓栽培環境是保證草莓高質高產的關鍵性因素。
草莓植株矮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呈短縮狀,分地上、地下部分,地上短縮莖節間極短,節密集,其上密集輪生葉片,葉腋部位著生腋芽。地下短縮莖為多年生,是貯藏營養物質的器官,可發育為不定根。匍匐莖是草莓的特殊地上莖,是其營養繁殖器官,莖細,節間長。葉為基生三出復葉,呈螺旋狀排列,離生雌蕊呈螺旋狀排列在花托上,花序為二歧聚傘花序至多歧聚傘花序,果實為假果。
草莓喜光耐陰,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下生長旺盛,葉片顏色深,花芽發育良好,產量高。在光照不良的情況下,植株長勢弱,葉柄及花序柄細,葉片顏色淺,花朵小,果形不佳,果實著色不良。草莓根系分布淺,植株矮小,且葉片較大,植株蒸騰量大,在整個生長季節,葉片在不斷地進行老葉死亡、新葉發生的更替。這些特點決定了草莓對水分的要求較高,但不同的生長階段需水量不同,且草莓不耐澇,所以科學的水分供給和良好的土壤透氣條件是草莓健康生長的重要因素。草莓對土壤適應性強,在各種土壤中均能生長。
1)生長期。當扣棚保溫工作完成后,草莓會長出新葉進入生長期。2)開花結果期。花期持續20 d 左右,花期結束后30 d 左右果實正式成熟。3)旺盛生長期。進入旺盛生長期后,草莓的生長速度及生長規模會持續增大,持續出現新莖、分枝及不定根。4)花芽分化期。定植20 d 后是花芽分化的關鍵期,花芽分化期決定草莓收獲期的早晚。當平均溫度低于17 ℃、每天日照時間小于12 h時,可誘導花芽分化。5)休眠期。當環境溫度低于5 ℃、花芽分化期結束后草莓進入休眠期[1]。
有“水果皇后”之稱的草莓是我國當前設施栽培面積最大、栽培技術最完善的水果,因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香甜濃郁的口感而受到消費者的喜愛,近年來種植面積逐漸擴大,種植技術也在飛速發展,在日光溫室光照充足條件下,設施草莓的栽培方式有半基質栽培、土壤栽培、高架栽培。
半基質栽培采用上下分層的結構形式,將土壤置于下層,基質置于上層,通過相應的設施壘砌而成,深40 cm,寬20~30 cm。在種植槽中鋪好塑料薄膜,依次填入土壤和基質(1 ∶2),再加入營養液,使草莓植株在營養液環境下生長,滿足草莓生長的水肥需求。半基質栽培減少了基質的使用量,降低了草莓基質栽植成本,滿足了草莓的栽植需求[2]。1)土壤與水分需求。在草莓種植過程中,半基質栽培模式的上層基質疏松,可以保證土壤透氣性,下層土壤孔隙小,可以保存土壤水分,從而達到通氣又蓄水的土壤條件。2)養分需求。在水肥一體灌溉時,多余的水肥會滲透到下層土壤中,而下層土壤孔隙小,保肥能力強;同時,草莓根系通常在20 cm 左右,完全可以吸收下層土壤養分。3)溫度需求。半基質栽培模式土壤孔隙度下降,土壤溫度受天氣影響變化較小,使草莓能在恒溫環境生長。半基質栽培模式操作簡單且能實現草莓保質保產,但其穩定性較差,有一定的局限性。基質使用3 年后需采用高錳酸鉀進行消毒殺菌,同時要對基質中的鹽分進行沖洗。
草莓根系分布淺,主要分布在5~20 cm 的表層土壤中,表層土壤的狀況對草莓的生長影響極大。1)酸堿度。草莓可以在pH 值4~8 的土壤中正常生長,當土壤酸堿度不符合生長要求時,草莓植株生長不良,成活后葉片逐漸黃化干枯。草莓適宜栽植在pH值5.5~6.5、富含有機質的中性砂壤土中。2)土壤性質。草莓栽植地的地下水位應在1 m 以下,沼澤地、鹽堿地、黏土和沙土都不適宜栽培草莓。例如,黏土雖有較好的保水性,但其透氣性不良,極易影響草莓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其他生理活動,造成草莓爛根,影響果色,降低品質,推遲成熟期。在黏土環境下種植草莓,需減少灌溉次數,進行黏摻沙或增施有機肥處理,以保障草莓果色,提高草莓質量。3)有機質含量。草莓土壤栽培優先選擇肥沃土地,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草莓需施足有機肥。草莓根系分布層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達1.5%~2.0%時,草莓生長良好,產量高,品種佳。有機質含量低于1%時,草莓品質差。4)地勢要求。草莓適宜種植在疏松、肥沃、通氣良好、保肥保水能力強、質地疏松的砂壤土中。選擇地勢稍高,地面平坦,灌排方便,光照良好的肥沃土地種植。
草莓的土壤栽培模式對土壤的質量、性質、酸堿度和地勢要求極高。土壤處理不當會增加病蟲害感染率,且在連作情況下土壤會出現鹽漬化,導致草莓產量、品質下降[2]。
草莓高架栽培作為新型的栽培模式廣受關注[3]。高架栽培模式能有效提高草莓整體的品質和產量,但高架栽培模式種植的草莓口感較差,且前期投入成本較高[4]。
與其他栽培模式相比,高架栽培用地少,使用范圍廣,植株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產量高。1)高架栽培模式無需土壤,避免了土傳病害,從根源上解決了草莓對土壤病菌抵抗力弱的問題,同時節省了農藥支出。2)高架栽培模式需在草莓生長過程中供給充足的營養基質和營養液,從而提高了草莓品質。3)高架栽培模式下草莓的栽植環境干凈衛生,符合休閑型農業的發展需求,提供了良好的休閑觀光場所,給種植戶帶來多元的經濟收入。4)高架栽培模式有利于實時監控,可根據草莓不同的生長階段控制水肥供給,使草莓始終處于最佳生長狀態。5)高架栽培模式可以避免種植戶長時間彎腰勞作,從而降低勞動強度,節省勞作時間,提高勞動效率,節約勞動成本。
由于草莓作為中高檔水果深受消費者喜愛,且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草莓種植被很多投資者看重,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種植草莓作為增收手段,而選擇適宜當地環境、抗病性強、產量高、口感好、符合市場需求的草莓品種是草莓栽植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銀川市干燥少雨、溫差大,8 月下旬至9 月下旬適合栽植草莓。主要的草莓品種有紅顏、妙香 7 號、麗雪、粉玉、白雪公主和天仙醉等,當前以栽植紅顏、妙香7 號、立雪、粉玉4 個品種為主。
草莓種植前要選苗,在葉片和根的交接處用小刀切斷,根莖部橫切面可見由外向內發生褐變,而維管束未變色或有黑圈或整片黑褐色,表明此苗患有炭疽性根腐病,每667 m2用50%多菌靈500 倍液連續灌根,防止病害蔓延,導致草莓減產。
設施草莓的栽培環境決定了草莓的生長效果,種植戶可以通過調控栽培大棚溫濕度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從而提高設施草莓栽培成活率[5]。通過人工調控設施環境,可以克服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草莓產量和品質、延遲采收期或提前上市,給種植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設施草莓栽培環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在草莓不同的生長階段,需進行針對性的溫度調控,以保證草莓正常生長。1)當生長環境氣溫達到5 ℃時,草莓根系開始生長。2)草莓萌芽期環境溫度應不低于5 ℃。3)草莓緩苗期氣溫需穩定在20~25 ℃,同時,緩苗期間夜間將棉被(遮蔭作用)升起來,6:00 將棉被放下,通過棉被升起與放下的空間、時間來調控溫度。4)環境溫度在5~25 ℃時有利于誘導花芽分化,當大棚溫度不能滿足此溫度條件時,花芽停止分化[6]。花期環境溫度應控制在20~25 ℃,當大棚草莓開第一朵花時,需放蜜蜂進行授粉。5)果實膨大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8 ℃,夜間控制在8 ℃,果實膨大期結束時,需適當降低棚內溫度,白天溫度控制在25 ℃,夜間在6 ℃左右。當日間溫度達到35 ℃時,需配合通風處理以達到快速降溫的效果;夜間溫度低于8 ℃時,需在棚上覆蓋草墊以達到保溫效果,并在白天適時撤掉草墊。也可以通過調控出風口的大小來調節棚內的溫度[7]。
草莓濕度的控制在草莓種植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影響草莓成活率的一項關鍵性因素,不適當的濕度會導致草莓病蟲害的產生和果實的不良膨大。溫室內的空氣濕度是在密閉環境下由于土壤水分蒸發、植株體內水分蒸騰形成的,因此控制濕度就要注意控制棚內溫度。一般情況下,早晨大棚內濕度最高,需要保溫,中午前后需通風降溫,其他時間降低濕度應以保溫為首要原則。1)草莓緩苗30 d 后,需清除老葉,鋪設黑膜,使棚內空氣濕度保持在30%左右。2)扣棚后到現蕾期,濕度控制在60%以下,這個時期草莓易滋生白粉病和灰霉病,需及時通風降濕。3)果實膨大期濕度控制在40%以下,濕度過大會造成灰霉病的發生,要及時進行排濕處理。
根據銀川市的氣候條件,濕度控制的方法主要有2 種。1)早晚各1 次葉面噴水。壟溝地面定苗水全部滲出,直到溝內有明水,開始葉面噴水,每次噴水配合沖施百菌清或多菌靈用于殺菌。噴水后鋪設一層微地膜,防止水分蒸發。2)控水。扣棚后由于土壤、植株蒸發,室內濕度非常高,鋪地膜會降低室內濕度,采用滴灌濕度會更小一些。通過澆水和控水,以及放風口的大小和開閉時間來調節草莓各個生長階段的濕度。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各地政府按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大力倡導農村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提高農民經濟收入,銀川市通過大面積應用設施草莓栽培技術,實現了草莓產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提高。在栽培過程中,設施草莓栽培環境(溫度、濕度)調控是決定草莓生長狀況的關鍵技術,因此,要加強對設施草莓栽培環境控制技術的研究,為草莓種植高質高產、草莓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