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言虎
這些年在外工作,下班之余我養成了刷短視頻的習慣。這并非是想從中獲取什么資訊,或者瀏覽花花綠綠的他者生活。我是帶有專門目的的——刷短視頻,是為了看看老家的父老鄉親最近又在平臺上發了什么,他們過得怎么樣。
或許我是一個重鄉情的人,就像鄉賢王鼎鈞,少小離家,但一輩子都在與故鄉纏綿,憶故鄉的云,寫故鄉的事,怒目少年,關山奪路,自始至終不能忘記根本。科技日新月異,當下的條件,早已非王鼎鈞時代所能比。想家鄉的人了,就打開短視頻,看一看他們的生活,回憶下小時候的味道,內心倍感親切,又百感交集。
最初看這些鄉土短視頻,我是帶著一份故鄉情結的,但時間一久,反倒咂摸出更多況味。這些故鄉的人,大爺大媽,叔侄嬸子,雖是最樸素的農民,生活也不寬裕,但短視頻對鄉村生活的介入,給了他們一個表達自我的通道,激活了他們內心展示自我的渴望。他們不再是卑微的默不作聲的,他們也可以成為生活舞臺上的演員。
這種主動展示自我、表達鄉村的姿態,給了我很多感動。幾年前,自媒體“X博士”一篇《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里的中國農村》,第一次將短視頻平臺上的鄉村生活曝光于大眾面前。那時候很多農村人玩短視頻都是想“火一把”,內容以獵奇獵艷為主,出位才能火,吸睛才有流量。加之平臺運營規則尚不完善,短視頻中的鄉村內容怪相迭出,大眾觀感不佳,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都市對鄉村的偏見。
但五六年過去,情況已大不一樣。不論是短視頻社區運營規則,還是玩短視頻的鄉親們的心態,都在悄然發生變化。越來越多鄉民發視頻是為了展示自己的生活,或者與“粉絲”拉家常,交朋友。這是一種普通又平凡的生活姿態,他們并不想出名,或者獲取什么利益,僅僅是為了活得更精彩一點。
無疑,短視頻從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對鄉民的啟蒙:即便身處農村,即便過著最粗糲的生活,也可以有血有肉、多姿多彩。原始的未必是低級的,粗糙的未必是淺陋的,土味也可以有審美,簡單也可以很動人。在由大眾媒介造就的“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機會”的今天,一個在黃土地里勞作的人,也可以像寫字樓里的中產精英一樣,閃閃發光。
我的鄉親們,他們拍的內容,有很多是自己編的段子,幾個人用不那么自然的動作表演著,但在我看來,這就是真實的生活,他們是熱烈真誠的,毫無矯飾的,喜就是喜,怒就是怒,悲就是悲。就像那句歌詞所唱的,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這就是短視頻時代的鄉村生活。很多平平無奇的普通人,找到了人生出彩的機會,他們的個性、才華哪怕是最簡約樸素的鄉村生活,也有了被看見的可能。父老鄉親們勇敢地搭上了新技術的快車,完成了自我人生的“升級”。
正如《技術的本質》一書中所描述的,“時代創造著技術,技術同時創造著時代”。短視頻的技術與模式創新,給了鄉親們獨特的生命體驗。從曲高和寡到與父老鄉親打成一片,互聯網與大眾實現最廣泛的“合流”,技術的普惠價值不斷抵達每一個人。科學家尼葛洛龐帝說數字化的本質是賦權,我的這些鄉親們做出了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