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婉歡 牛志力 尹福泉 高振華
(廣東海洋大學濱海農業學院,廣東湛江 524088)
雷州山羊是廣東省粵西地區優良地方品種,為中國國家地理保護產品,是廣東省唯一進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的肉羊品種。據史料記載,雷州山羊的養殖已有1200 多年的歷史,具有性成熟早、繁殖性能高、耐粗飼、耐炎熱、抗病能力強等特點,是粵東西北及海南地區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養殖山羊品種之一。山羊肉不僅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膻味小且易加工,而且營養價值高,能“補虛勞、益氣力、壯陽道、開胃健力”,屬草食動物中的高端食品,具有美食與藥用滋補功效,能提高人體免疫力,老幼皆宜,深受當地民眾喜愛。雷州山羊板皮優良,可以制作柔軟、舒適的皮革制品。
雷州山羊被毛多為黑色,少量麻色或褐色,無絨毛,毛短且富有光澤。面部平直,額頭稍微凸出,頜下有髯,耳朵中等大小且向兩側豎立開張,背腰平直,胸窄腹大,臀部短狹而傾斜。公母羊均有角,公羊的角較粗大,角尖向下彎曲并向后方兩側伸展,頸部粗壯,母羊的角較小,角尖向上向后彎曲,頸部細長,其乳房發育良好,呈球狀。雷州山羊肉質鮮嫩,板皮致密且有彈性。在長期選育中,雷州山羊形成高腳和矮腳兩種體型[1],高腳種為大骨羊,體型高大,呈長方形,腹部緊,善于行走和跳躍,多產單羔,喜食灌木枝葉,數量比較少,適合放牧養殖。矮腳種為細骨羊,體型矮小,腹部大,多產雙羔,不擇食,適合舍飼養殖,也是目前主要的飼養品種,存欄數量較大。雷州山羊成年公母羊平均體重分別為54 和47kg,平均身高分別為60 和55cm,平均體長分別為62 和58cm,平均胸圍分別為87 和80cm,平均宰前體重分別為42 和39kg,屠宰率50%~64%[2]。廣東海洋大學研究結果顯示,雷州山羊的屠宰率為62.35%。
養殖場實際觀察結果顯示,在放牧養殖和粗放管理的條件下,雷州山羊2 月齡左右的母羊有發情表現,5~6 月齡性成熟,6~7 月齡可以進行第一次配種,平均妊娠期147d。母羊一般兩年三胎,平均年產羔率203%。雷州山羊常年可以發情[3],產后發情時間平均為29d,平均發情周期20d(16~26d),高溫高濕和放牧養殖的環境下,部分雷州山羊在初情后5~8d 會有第二次發情表現,經過2~3 次后發情間隔時間會達到20d 左右[4]。
母羊發情后8~12h 一次配種受胎率為80%,復配受胎率可達100%。雷州山羊產仔多集中在春、夏和冬季3 個季節,三季度間差異不明顯,分娩時間多集中在下午。胎平均產羔數1.73 只,雙羔率74%。高腳種一般多產單羔,矮腳種一般多產雙羔,而且隨著選育強度的加大,雙羔率有增加趨勢,雙羔成活率可達90%以上。公羊種用年限一般為5 年,母羊種用年限一般為6~7 年。
經廣東海洋大學肉羊產業體系研究人員觀察測定,雷州山羊成年公母羊平均體重分別為40 和30kg,羔羊初生體重平均為1.8kg 左右,其中單羔2kg 左右,雙羔1.7kg 左右,出生后10d 平均日增重表現為單羔90g 左右,雙羔50g 左右,此結果和其他學者的研究有較大差距[2],主要原因是雷州山羊長時間缺乏系統的選育和規范的飼養,導致品種退化,生長性能和繁殖性能均有所下降。另外,肖育華等試驗結果表明,在舍飼狀態下,雷州山羊初生至2 月齡生長相對緩慢,雌性與雄性的生長速度差異不顯著,3~8 月齡時生長快速,且雄性生長速度大于雌性,9 月齡后山羊生長速度逐漸減緩[5]。
雷州山羊作為雷州地區著名的肉羊品種,其瘦肉率高且肉質鮮美。魏武川等試驗結果表明,15~18 月齡的雷州山羊屠宰率為40.34%~42.76%,凈肉率為29.05%~31.59%,眼肌肉酸度pH 為5.82~6.12。肌纖維直徑較細,為44.68~49.72μm,所以羊肉嫩度較高[6]。熟肉率為45.49%~55.11%,而肉的肥度與熟肉率呈正相關,因此,雷州山羊的羊肉肥度不高,表明雷州山羊具有很大的肥育潛力。由于雷州山羊缺乏系統選育,不同個體之間相應的肌內脂肪含量差異較大。另外,雷州山羊的羊肉營養價值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含人體必需氨基酸15 種以上,尤以谷氨酸含量高。
有記錄記載,雷州山羊最早來源于山東省[7],適應北方的氣候和環境條件,隨著南遷逐漸適應南方的亞熱帶氣候和熱帶氣候,具有良好的耐熱性能。童雄等試驗結果表明,在全天溫濕度指數(THI)均值為84.30 的熱應激環境下,雷州山羊表現正常,在環境溫度28~35℃,相對濕度67%~82%,溫濕指數81~88 的條件下,雷州山羊的表皮溫度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變動范圍為35~36℃,直腸溫度變動范圍為38.61~39.29℃,直腸溫度較體表溫度高3.71~3.23℃,而且環境溫度越低,兩者的差值越大[8]。呼吸頻率和心率隨環境溫度變化有較大變化,THI 從81 上升到87.8 的極重度熱應激條件下,雷州山羊的呼吸頻率增加14 次/min,心率增加8 次/min。除此之外,雷州山羊夜間游走的時間多于白天,以此來減少蚊蟲叮咬[9]。
雷州山羊在湛江地區的養殖方式為以放牧養殖,歸牧補飼為主,近年來,雖然有一些羊場采用集約化和規?;B殖方式,但農民的放牧養殖依然是雷州山羊生產的主流。經觀察測定,放牧條件下雷州山羊采食時間占放牧時間的70%~80%,反芻多發生于夜間,且全天用于反芻的時間為6h 左右[9]。雷州山羊喜歡采食蛋白質含量高、粗纖維含量低的牧草,在植被種類復雜、牧草豐富的草地放牧,雷州山羊對牧草種類的喜好程度依次為大花牽牛>牛筋草>柳葉苕>其他>白茅。在放牧采食過程中,雷州山羊能主動避開有毒有害牧草,采食易消化和營養豐富的鮮嫩牧草。有研究表明,牧草的中性洗滌纖維(NDF)含量與雷州山羊的采食頻率呈強負相關[10],即牧草NDF 含量越高,雷州山羊對應的采食頻率越低。與此同時,魏子維等試驗表明,舍飼狀態下,在飼料中添加精料能有效提高雷州山羊的平均日增重和總增重[11],因此,在放牧加補飼條件下,歸牧后補飼精料有助于雷州山羊的生長和育肥。另外,在放牧過程中,羊只若出現缺水情況,會表現出采食量降低、游走增加、離群尋找水源等行為[9]。在排泄行為方面,雷州山羊每天排糞和排尿次數分別為9 次和7 次,均表現出白天排糞次數與排尿次數多于夜間的趨勢,原因是雷州山羊白天采食時間長,且體內新陳代謝旺盛。
雷州山羊的群居行為較強,在野外采食時喜歡結伴同行。放牧過程中通常由頭羊帶隊,其他羊只跟隨。羊只若脫離群體,則會發出嗚鳴聲表示不安。由于雷州山羊一年四季均可發情,公羊在爭奪交配權時會發生打斗現象,而且繁殖季節的打斗頻次增加。放牧時在頭羊帶領下,羊群上午出牧時采食積極,下午和臨近夜晚時采食急迫,以便過夜;上午采食時間占13%,下午占17%;上午采食速度平均為38 次/min,下午為33 次/min[9],相比于其他的山羊品種,雷州山羊的采食速度比較慢,而且放牧過程中一般不會發生打斗和競爭性采食。由于放牧條件下雷州山羊夜間補料較少,出牧時腹部縮癟,歸牧時腹圍增加,有“草包” 之態。舍飼條件下食槽不夠會發生擁擠和競爭性采食行為。
雷州山羊性成熟早,繁殖能力較強。能觀察到雷州山羊的公羊爬跨和母羊接受爬跨等性欲行為的年齡為58 日齡[4]。鳴叫、搖頭擺尾、陰門腫脹和爬跨是母羊比較典型的發情表現。雷州山羊雖然常年發情,但發情有較大的季節性差異。秋季發情的母羊發情癥狀比較明顯,特別是鳴叫行為,初產羊和后備羊發情時陰門腫脹明顯,而經產羊不明顯。雷州山羊上午出現發情的情況多于下午,發情時母羊會興奮不安,四處張望,不停地搖尾巴,放牧時離群,對外界反應敏感,食欲減退,有交配欲,主動接近公羊,在公羊追逐或爬跨時站立不動或叉開后腿呈排尿姿勢。性成熟的公羊會用鼻子嗅聞母羊,或用蹄子挑逗母羊,甚至爬跨母羊。雷州山羊在春、夏、冬3 個季節產仔較多,且分娩時間集中在中午和下午[4],母羊分娩前1~3d,會有腹部下垂、乳房表面光滑、明顯增大、乳頭發紅等明顯癥狀。當母羊乳頭垂直發硬,后腹兩側明顯塌陷,常回頭望腹部,發出鳴叫時表明母羊可能會在當天或第二天分娩。臨產前母羊不愿行走,起臥不寧,陰戶有黏液流出時即表明羔羊即將娩出。
雷州山羊母羊的護仔行為較強。在羔羊出生后,母羊通過舔舐與聞嗅行為和羔羊建立親子聯系。試驗結果表明,母羊尋找羔羊和哺乳的時長均在分娩3d 內逐漸增加,3d 后逐漸穩定,而與羔羊待在一起時長則在3d 內逐漸下降,3d 后逐漸穩定[3]。經產母羊熟悉羔羊的時間一般在分娩后6h,而初產母羊由于缺乏經驗,需24h 接觸后才可以和羔羊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在不考慮胎次的情況下,單羔母羊對羔羊的舔舐與聞嗅時長相比于雙羔母羊較長。分娩后母羊通過尋找羔羊、舔舐、哺乳及和羔羊共處等方式實現與羔羊的互動,經產母羊的表現欲高于初產母羊;試驗條件下,雷州山羊母羊僅出現拒絕或中斷哺乳的輕微異常母性行為,沒有發現踩踏、攻擊或丟棄羔羊等異常的母性行為。
目前廣東省粵西地區雷州山羊的養殖方式是舍飼和放牧并存,小規模養殖以放牧為主,規模養殖以舍飼為主,研究雷州山羊的生物學習性和行為習性,可以更好地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減少疾病,提高生長速度,實現高效養殖。
雷州山羊作為廣東省粵西地區優良的地方品種,能適應特定的自然環境和養殖條件,具有耐高溫、耐粗飼等特點,具有良好的開發利用前景。根據雷州山羊的生物學特性和行為特性,建立科學完整的良種繁育體系,可以改善飼養方式,實現精準化養殖和標準化生產,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