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文祥 郭麗紅 劉成良
(1.云南省巍山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大理 672400;2.云南省巍山縣綜合檢驗檢測院,云南大理 672400;3.云南省巍山縣畜牧工作站,云南大理 672400)
巍山縣是全國肉牛優勢區域布局規劃重點縣之一,縣境內瀾滄江和紅河兩大流域海拔2000m 以上,草山草坡較多,青綠飼草資源充足,可利用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多,種養資源十分豐富,肉牛產業歷來是縣域產業發展中的一個傳統優勢產業,廣大群眾養牛的歷史悠久、經驗豐富,目前肉牛存欄達10 萬頭,出欄和牛肉產量居大理州第一,是巍山發展基礎最好、產業化程度較高的產業。近年來,巍山縣確立“1+3+N” 的高原特色產業發展思路,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和肉牛養殖規模優勢,大力推動肉牛主導產業發展,形成了以市場和政府為主導、新型經營主體和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的“一縣一業” 產業發展良好局面,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強力推進鄉村振興。
巍山縣在2018 年脫貧摘帽后,圍繞“1+3+N”(即全縣以大力發展肉牛為主導產業,著力打造紅大特色煙葉、泡核桃、巍山紅雪梨3 個產業,因地制宜培植N 個地域特色產業)的產業發展思路,加快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構建“123N”(即打造1 個百億級文化旅游產業,做強核桃、肉牛2 個五十億級產業,發展紅雪梨、中藥材、礦電產業3 個十億級產業,培育優質烤煙、綠色建材、小吃產業、熱區水果、現代物流等若干個億級產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50 億級肉牛產業發展,把發展優質肉牛產業作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繁榮縣域經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快農民收入的大事來抓。采取規模化養殖和分戶飼養相結合的方式,努力增加肉牛養殖數量和擴大養殖群體規模,打造一二三產高度融合的肉牛全產業鏈,書寫巍山的“牛文章”,積極爭創全省“一縣一業” 肉牛示范縣。全縣肉牛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肉牛產業由傳統分散飼養逐步向規模養殖發展,由低質、低效向高質、高效、生態環保方向發展,已成為發展基礎較好、產業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傳統優勢產業,進一步鞏固了肉牛特色縣成果,扎實推進肉牛示范縣爭創,有力助推肉牛產業健康發展。2019 年巍山縣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命名為“一縣一業” 肉牛特色縣,2021 年肉牛存欄10.9 萬頭、出欄7.46 萬頭,牛肉產量9329t,建成省級肉牛示范場2 個、州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1 個,存欄100 頭以上的肉牛規模養殖場17 個、50~99 頭的22 個、10~49 頭的645 個,其中創建省級肉牛標準化示范場4 個,肉牛產值達14.9 億元。
1.2.1 養殖歷史悠久,產業基礎好
巍山各民族群眾飼養牛的歷史悠久、經驗豐富,特別是廣大回民尤其擅長短期快速育肥,全縣總戶籍數9.98 萬戶中有養牛戶2.39 萬戶(占23.94%),肉牛養殖已成為農村經濟穩定增收點。地處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帶,草山草坡較多,青綠飼草資源充足,自然資源稟賦明顯,縣域內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加上青貯飼料的廣泛推廣,發展肉牛產業有良好資源基礎。隨著科技推廣深入,飼養技術管理水平提高,有效降低肉牛養殖成本,提高了養殖收益,肉牛養殖成為在家務農群眾的首選。
1.2.2 牛凍精改良成效明顯
巍山縣自1978 年開展肉牛凍精改良工作以來,已累計改良肉牛超過42 萬頭,特別是2004 年至今,凍精改良數年年保持在2 萬頭以上,改良的雜交肉牛平均初生重35kg 以上,周歲雜交肉牛平均體重320kg,3 周歲成年雜交肉牛平均體重700kg以上,肉牛個體產肉量300kg,改良牛質量穩定,成效明顯。2021 年凍精改良肉牛2.5 萬頭以上,良種覆蓋率達80%以上,其中云嶺牛凍精改良擴繁數量為0.3 萬頭,位居全省前列。
1.2.3 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
巍山縣畜牧獸醫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健全。擁有縣、鄉(鎮)畜牧獸醫科技人員122 名,村級防疫員126 名,其中高、中級職稱科技人員有101 名,科技人員服務覆蓋了全縣10 個鄉鎮,83 個村。建立了鄉鎮改良站和個體私營改良站以異地輸精流動定點約時輸精為主的農村肉牛改良體系,建立了一支由縣到村全覆蓋的防疫隊伍,同時還完善了肉牛生產重點鄉鎮的防疫冷鏈設備體系,配套了冷柜、冷藏包、疫苗運輸箱和獸醫器械等設備。為肉牛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1.2.4 市場體系初步形成
巍山縣有史以來就是滇西商品牛羊的集散地,廣大群眾有飼養和販運牛羊的傳統習俗。全縣共有17 個大小牲畜交易市場,涵蓋10 個鄉鎮,輻射周邊縣市,有販運戶450 戶490 人,年販運肉牛5000 頭以上2 戶,肉牛遠銷上海、浙江、江西等地。
1.2.5 專業養殖雛形顯現
通過政府扶持,養殖基地、青貯飼料加工產業得到有效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初見成效,涌現出一批肉牛專業村、養殖場和肉牛販運大戶,初步形成以“黨支部+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養殖戶” 的肉牛養殖產業發展模式,全縣擁有肉牛養殖銷售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84 個,省級肉牛示范場4個、州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2 個、“一村一品” 肉牛專業村14個、存欄100 頭以上規模養殖場17 個、50~99 頭規模養殖場22 個、10~49 頭規模養殖場645 個;組建了以肉牛養殖、銷售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70 個,全縣肉牛養殖規?;潭雀哌_15%以上。合作社和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增強,促進了肉牛飼養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
巍山縣立足特色,以市場為導向,編制落實了《巍山縣“一縣一業” 肉牛示范縣創建方案》 《巍山縣肉牛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 年)》 《巍山縣金融支持“一縣一業” 肉牛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組建了“一縣一業” 肉牛產業發展專班,成立肉牛產業專家技術領導組,建立“黨支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 的利益聯結機制,整合扶貧專項、財政涉農、滬滇協作等資金,采取“資金變資產、資產變股金、股金變收益” 的資產收益模式,深入推進肉牛產業發展。
大倉鎮甸中滇西大牲畜交易市場正在升級改造,將建成一個面向滇西、輻射整個云南省的最大、最標準的商品牛羊市場。目前全縣已新建、擴建牛舍12 萬m2,建成省級肉牛示范場4 個、州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2 個、“一村一品” 肉牛專業村15 個。深入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品牌”,推動巍山高原特色肉牛產業發展。近年來共投入9120 萬元,組織實施了千頭肉牛場、百頭肉牛場、基礎母牛擴群、青貯飼料制作、肉牛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31 個項目,有力的推動了“一縣一業” 肉牛產業發展。
(1)大力發展基層工作站建設,巍山縣畜牧工作站被認定為云南省第四批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由云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王安奎” 研究員駐站指導。縣飼草飼料工作站、縣畜牧工作站先后被全國畜牧總站命名為“全國基層畜牧(草原)技術推廣示范站”。
(2)明確肉牛改良技術路線,優化牛凍精改良站點布局,建成65 個改良站點。完善站點儀器設備配置,年凍精改良肉牛突破3 萬頭大關,良種覆蓋率達到85%以上。
(3)加強重大動物疫情監測預警預報,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動物疫病的應急處置能力。認真開展疫病防治工作,配套肉牛養殖重點片區的防疫冷鏈體系設備,聘請120 名村級動物防疫員,定期對肉牛進行免疫,本著應免盡免的原則,使得肉牛免疫保護率達70%以上。
(4)抓實“糧改飼” 技術,實施“糧改飼” 7 萬畝,全縣推廣全株玉米青貯18 萬t 以上,建設青貯池2.5 萬m3,配套秸稈加工機械120 臺,每年制作青貯飼料10 萬t 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8.8%。抓實人工牧草種植,提高天然草場和人工草場的利用率,人工種植牧草13.8 萬畝。
(5)切實做好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2020 年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87.36%,超年度目標12.36 個百分點。
注重提升肉牛產業市場競爭力。加大巍山縣5 萬頭肉牛屠宰精深加工項目招商引資力度,引入大理滇牧肉牛發展有限公司。從肉牛養殖、大牲畜交易市場建設、肉牛精深加工3 個環節進行深度合作,打造全產業鏈的肉牛產業。抓品牌建設,爭創名牌農產品商標,全縣通過無公害肉牛認證2 個,有機認證1 個,永建清真肉牛食品加工廠“回輝” 牌牛干巴商標擁有外觀設計專利4 個(牛干巴、牛肉脯、油淋牛干巴、乳扇),已被認定為大理州知名商標、云南省著名商標。
長期以來,我縣肉牛產業以活牛銷售為主,缺少精深加工企業,本土加工企業(例如永建牛干巴廠)產能低、工藝落后、產品種類少,特色品牌打造不足,競爭能力弱。肉牛養殖產業融合度低,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加工環節產值較低,成為畜牧產業由大縣向強縣跨越的瓶頸。
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多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存在不同程度的 “空殼社” 和“僵尸社”,養殖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低,農民合作組織實質性推動肉牛產業作用弱,加上缺乏肉牛生產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加工企業尚未能發揮牽市場、帶基地、聯農戶的龍頭作用,嚴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肉牛養殖投入大、周期長、效益低,肉牛存欄數增長緩慢,養殖戶收益與外出務工相比,收入較低。市場銷售網絡不健全,現有的市場銷售、牛肉加工企業、合作組織與基地、農戶之間沒有建立市場信息共享機制,缺少畜牧產品供求信息,合作社、企業與養殖場(戶)的利益連接機制不健全,未形成真正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的經營利益連接機制,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肉牛產業動能總體不足。
資金和土地是制約肉牛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財政扶持資金投入有限,資金保障不足,政策引導作用不明顯。肉牛產業發展周期長,固定資產投入大,流動資金需求大,但金融部門貸款門檻高,受擔保抵押物所限,企業或養殖大戶貸款難,難以籌集資金擴大生產規模,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突出。在養殖用地上,一方面,可利用農地、林地較少,畜牧業用地問題突出,養殖場(大戶)難以擴大規模。另一方面,部分養殖戶對養殖用地的辦理程序和政策知曉度不高,在投資建場前,政府相關部門對肉牛養殖場的提前介入不夠,缺少事前溝通咨詢和事中監督指導服務,形成不必要的投資反復或浪費。因此,肉牛產業要突破資金和土地的制約比較困難。
現有科技服務體系與快速推進肉牛產業不相適應。一是科技服務隊伍人員老化、弱化、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突出。目前,全縣畜牧系列核定編制134 個,在編122 人,在崗82 人,在崗率為67.2%。其中,鄉鎮畜牧系列核定編制63 個,在編58 人,在崗42 人,在崗率為72.4%。人員結構斷層隱患突出,在職在編122 人,其中30~40 歲17 人、40~50 歲70 人、50 歲以上35 人。二是基層隊伍不穩定,專業技術人員行政化現象突出。鄉鎮科技服務人員存在被長期抽調的情況,在編不在崗,部分鄉鎮畜牧獸醫組工作人員只有1~2 人,科技服務工作難以開展。三是村級防疫員待遇低,技術服務能力弱,管理激勵機制不健全,影響全縣的動物疫病防治工作。
當前,國內牛肉消費不斷增長,肉牛養殖市場前景較好。巍山縣具備快速發展的良好基礎和條件,應充分發揮其優勢,以創建全省示范縣為近期目標,加快產業化發展步伐,推動肉牛產業,盡快由大縣轉變為強縣。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創建“一縣一業” 示范縣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 的指導意見》 《巍山縣“一縣一業” 肉牛產業發展實施意見》 和《巍山縣創建“一縣一業” 肉牛產業發展示范縣方案》,突出重點,突破瓶頸,重點加大對存欄在50~200 頭規模的標準化養殖場(戶)的扶持,加快肉牛產業轉型發展,爭取在1~2 年內創建為“一縣一業” 肉牛產業發展示范縣。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整合種植業、養殖業、飼草飼料、觀光農業和工業等行業,完善肉牛產業鏈和提高附加值,不斷提高巍山縣肉牛存欄數、出欄率,促進肉牛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實現肉牛產業產值達到50 億的目標。
加強政策扶持引導是前提。要充分利用低息貸款、貼息貸款、小額信貸、創業貸款等貸款措施,促進肉牛產業的發展。縣級財政每年籌集一定財政資金,作為“一縣一業” 肉牛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項用于扶持肉牛凍精改良、改廄、無害化糞池、基礎設施建設等;強化規劃和用地保障是關鍵。結合十四五規劃,進一步修訂完善巍山肉牛產業發展規劃,優化產業布局。根據產業布局,規劃和用好農業設施用地,積極為適度規模的標準化養殖場(戶)、龍頭企業提供養殖用地;探索多渠道融資解決企業困難是力舉。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肉牛產業發展的特色金融產品,如云牛貸項目,解決企業融資難等問題,支持肉牛產業發展。開展創新合作模式,引導企業與農民形成新型肉牛養殖合作模式,發展訂單農業,解決養殖戶資金困難的問題,穩定畜產品銷路,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當的利益共同體。
加快推動肉牛產業轉型,以政策引導本地肉牛加工企業開展技改升級、擴大產能、發展精深加工、開發新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全產業鏈招商的思路,明晰招商引資的條件、目標和政策措施,加快推進肉牛萬頭場、千頭場、肉牛養殖示范專業村建設,提升肉牛養殖存欄規模。引進國內知名肉牛深加工企業,發展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肉牛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拉動肉牛產業健康發展。進一步強化品種改良,加快“云嶺牛” 等優質品種的推廣,加強綠色飼草飼料建設,提高肉牛產品品質。充分利用大數據管理,開展可溯源的養殖過程信息化,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 肉牛特色品牌,促進肉牛產業的提質增效。
加強管理,圍繞肉牛特色縣建設,加強特色肉牛基地建設,發展肉牛專業合作社,加強政策激勵,清理或激活“空殼社” 和“僵尸社”,使其發揮作用,完善“黨支部+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養殖戶” 的經營模式,努力提高肉牛產業化、規?;潭?。建設牲畜交易市場,搭建市場銷售平臺,大力發展山區大牲畜交易市場,升級改造永建、大倉大牲畜交易市場,加快肉牛銷售體系建設,從而滿足肉牛產業發展需要。制定獎勵政策,促進販運組織、經紀人組織與養殖企業合作,形成肉牛訂單產業,共享信息資源,增強抵抗市場風險能力。
產業快速、持續發展科技是保障,肉牛產業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科技服務體系。要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制定縣、鄉(鎮)畜牧獸醫專技人員從事專業工作的具體措施,注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科研及農技推廣等工作。采取多形式解決人員老化問題,進一步促進科技隊伍合理配置。建立完善村級動物防疫人員利益激勵機制,適當提高其待遇,穩定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加大對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其服務水平。要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加強縣鄉村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基層防疫工作條件,加強重大動物疫情監測預警能力,提高對突發動物疫情應急處置的能力,抓實產地檢疫,嚴防輸入性疫情,保障肉牛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