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云
(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王孟動物防疫中心站,河南漯河 462600)
豬偽狂犬病在全世界廣泛流行,病原是豬偽狂犬病毒,該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科,可引起感染動物急性發作,死亡率高。多年來,規模豬場都按時接種疫苗提前防控,陽性豬場很少見。最近兩年受豬價低迷影響,很多豬場老板為了節約成本,對豬場管理松懈,甚至解散獸醫隊伍,撤銷或減少消毒防疫工作,導致沉寂多年的豬偽狂犬病卷土重來,并迅速蔓延,多處豬場病豬急增,臨床癥狀呈現加重趨勢,母豬感染后流產、死胎,公豬繁殖性能下降或不育,低齡仔豬表現為神經癥狀,死亡率高,對養豬業危害極其嚴重。
弓形體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病原是龔地弓形蟲,屬于球蟲目,弓形蟲科,弓形蟲屬。本病最早在1955 年的福建發現,后來至1977 年在上海某豬場暴發,流行至今。本病由開始的顯著暴發,到現在的隱性感染,一直沒有斷絕。弓形體病對豬場造成的影響巨大,發現一頭病例,往往全群都有感染并陸續發病,很快出現大批量豬只急性死亡現象。母豬感染后可造成繁殖障礙,出現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種公豬不育,喪失種用能力;成年育肥豬一般呈隱性感染,可引起呼吸困難,生長停滯,增重緩慢;新生仔豬感染后,可引起腹瀉、嘔吐,并伴有運動失調等神經癥狀,兩周齡內仔豬發病死亡率高達100%。本病在我國大部分豬場均有存在,近年來,其流行特點已經發生變化,由以往的暴發流行轉為隱性感染或散發,對繁殖母豬和新生仔豬危害極其嚴重,本病臨床癥狀與豬偽狂犬病非常相似,二者混合感染后往往可引起全群發病,造成母豬流產、仔豬大批死亡[1]。
2022 年4—5 月,臨潁縣轄某地區多個養豬場都出現母豬流產、早產情況,病豬其他癥狀較為相似。以其中一個養豬場為例,母豬數量為86 頭,全群生豬為387 頭,4 月份有6 頭母豬早產,8 頭母豬流產,正常產仔的存在較多病弱仔豬、木乃伊胎和死胎等情況,所有初生仔豬存活下來的有135 頭,10d內有30%左右的仔豬死亡,采用多種抗生素類藥物對病豬進行治療,沒有出現較為明顯的改善癥狀,搭配頭孢類藥物和地塞米松藥物進行注射治療后,病豬癥狀也沒有得到有效緩解。
母豬在感染該病后會出現精神狀態比較差、采食量下降、高溫發熱等癥狀,其體溫升高到40~42℃,部分母豬糞便質地偏硬。仔豬會出現嘔吐、腹瀉和水樣糞便,糞便顏色呈黃色,體重快速下降。病豬頭部、頸部甚至全身皮膚增厚、結黑色痂皮,有些病豬還會出現一些神經癥狀,如四肢顫抖、共濟失調或原地轉圈,病豬病情加重后全身麻痹、嘔吐嚴重,若沒有進行及時治療,最后會因身體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妊娠母豬在感染該病后會出現流產、早產、死胎和木乃伊胎等情況。
解剖病死豬可以發現,其鼻腔、咽喉、氣管等部位出現嚴重充血和水腫,同時存在大量泡沫性液體;其肺部有不規則出血點,且腫脹充血、全身淋巴結呈現不同程度的腫大現象,腸系淋巴結出現腫脹粘連情況,脾大,肝臟表面有較多壞死灶。切開淋巴結后內部存在出血點。腎臟有分散性出血點和灰白色壞死點,胃部表面存在出血點和灰白色壞死灶。腸系黏膜充血、出血。解剖有神經癥狀的病死豬發現其腦膜充血嚴重,腦脊髓液量比較多,腦白質和腦灰質均有出血點[2]。
豬場發病豬群按照不同年齡隨機選擇18 頭病豬進行抽血采樣,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測。采用乳膠凝集試驗對豬偽狂犬病毒進行檢測,有15 份樣品檢測呈陽性,其中2 份為2+,其余為4+;采集病死豬病變組織使用PCR 法進行藍耳病檢測和支原體病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采用血清學檢測法檢驗弓形體病,有6 頭呈陽性,其中4 頭同時感染了偽狂犬病。根據上述檢測結果可以了解到,豬群存在兩種疾病混合感染的情況。
首先,根據病豬發病后的具體癥狀對其進行初步診斷,而后根據實驗室檢測結果可以確診該養豬場生豬出現豬偽狂犬病與弓形體病混合感染情況。
對豬偽狂犬與弓形體混合感染目前還沒有特效藥,需要在養殖期間做好檢疫、凈化、預防等工作,在疾病發生后要及時隔離、治療和淘汰病豬。一般會采用以下幾種方式治療該疾病。
通常會根據病豬癥狀及發病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對臨床癥狀表現不明顯的病豬可以使用復方鹽酸嗎啉胍藥物進行治療,主要采用肌肉注射用藥的方式,根據病豬體重按照0.05~0.10mL/kg 的標準進行給藥,每天用藥1 次;對臨床癥狀表現較為嚴重的病豬則需要每天用藥2 次,連續用藥4~5d。與此同時,搭配豬白細胞干擾素和黃芪多糖進行治療,每天注射1 次,連續用藥3~5d。采用其他藥物輔助治療能提升治療效果。
對疑似混合感染弓形體病的病豬要使用磺胺-6-甲氧嘧啶藥物進行治療,根據病豬體重按照60mg/kg 的用量將其配置為濃度為10%的溶液進行注射治療,連續用藥5d。也可以采用磺胺嘧啶+乙胺嘧啶藥物搭配治療的方式,前者用藥標準為70mg/kg,后者為6mg/kg,第一次用藥時可加倍給藥,后續按照上述標準用藥,每天2 次,連續用藥5d。
上述發病豬場用藥3d 后病情基本穩定,死豬不再增加。治療5d 后病情好轉,癥狀基本消失。淘汰流產母豬和出現神經癥狀的仔豬。育肥仔豬病情輕微者可保留隔離飼養,鞏固用藥2~3d,以利穩固病情,防止復發,出欄時需檢疫,并做好無害化處理。
因為康復生豬體內已產生抗體,所以可用已康復的生豬血液制作血清。通過進行定量采血、無菌分離等方法,將血清提取出來為病豬和新生仔豬注射,不同年齡段的生豬注射量也有所不同,新生仔豬一般會控制在1mL,其他病豬需注射3~5mL,治療2 次/d,有助于病豬產生抗體,使其快速恢復[3]。
若發現豬群中出現豬偽狂犬病和弓形體病混合感染的情況,必須要為整個豬群注射偽狂犬病疫苗,新生仔豬(日齡7~15d)按照0.5 頭份采用鼻內接種的方式進行免疫,3 周后還需對新生仔豬進行加強免疫,疫苗用量為1 頭份;仔豬按照1 頭份進行注射,3 周后進行加強免疫;成年豬注射1.5 頭份,在緊急注射疫苗后能增強豬群抗病能力和免疫力,降低疾病發生后的死亡率。
生豬在養殖期間一定要做好消毒和清理工作,及時清除圈舍中的糞污,對所有欄舍使用消毒效果比較好的藥劑進行全面消毒處理,常用消毒劑為百毒殺,這種消毒液的消毒殺菌效果較為徹底,每周消毒2 次,同時也要保證欄舍內干凈整潔和通風良好,以免細菌病毒滋生,為生豬提供適宜環境。
(1)養豬期間若發現生豬感染疾病則要及時了解豬群免疫情況,若出現混合感染現象必須要快速確定疾病類型,采用臨床癥狀加實驗室檢測的方式進行診斷,誤診或漏診情況會導致病情嚴重,從而耽誤最佳治療時間,也會增加治療成本。
(2)夏季生豬若出現呼吸系統疾病,除了要對常見豬肺疫、傳染性肺炎等疾病進行排查,也要考慮蚊蟲叮咬后通過血液傳播各種疾病,若感染弓形體病會使病豬出現呼吸道癥狀,嚴重時還會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因此,一定要對病豬臨床表現進行細致觀察,以免漏診、誤診。
(3)若養豬場有多頭生豬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癥狀,采用不同類型抗生素藥物治療后沒有好轉,則可分析是否感染了病毒性疾病,通過實驗室檢測的方式進行多種病毒檢測,結合最終檢測結果對病豬進行針對性治療。豬場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免疫程序,定期檢查豬群抗體水平,選擇能較快產生抗體的疫苗種類。
(4)病毒性疾病在確定疾病種類后會使用專門的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但治療期間也一定要做好細菌性疾病防控工作,可以使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在飲水和飼料中加入電解多維,降低病豬應激反應,也能增強生豬抗病能力,促進病豬快速恢復。
(5)母豬出現流產、死胎癥狀、神經癥狀和腹瀉癥狀要進行淘汰處理,新生仔豬若在出生3d 內發生感染也要進行淘汰處理。其他染病豬在采用以上幾種治療方法后一般在30d 左右全群癥狀會得到有效控制,60d 后養豬場便能恢復正常生產狀態。
綜上所述,豬偽狂犬病與弓形體病混合感染后,病豬臨床癥狀較為明顯,養殖人員要掌握相關特點,根據病豬臨床癥狀、組織器官解剖及實驗室診斷結果來確定疾病類型。在此基礎上對病豬進行針對性治療,要做到對癥用藥,治療期間觀察病豬狀態,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法。另外,養殖期間也要重視預防免疫和消毒處理工作,為生豬提供干凈、衛生的飼養環境,這樣才能防止疾病及混合感染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