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畜牧獸醫事業發展中心,山東聊城 252600)
非洲豬瘟流行傳播背景下,需要養殖戶意識到各類傳染性疾病暴發流行所造成的危害性,要從防范非洲豬瘟疫病角度入手,指導養殖戶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切斷病原傳播途徑,提高豬群身體抵抗能力,保證斷奶仔豬能順利度過應激階段,更好的生長發育,避免出現各類傳染性疾病。
非洲豬瘟是一類重大傳染性疾病,國際畜牧獸醫局將其劃歸為法定報告的A 類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劃定為一類重大傳染性疾病,一旦發生流行,應將疫情上報,由專業的工作隊伍對疫情作出有效處理,并落實封鎖、隔離、撲殺、無害化處理制度。非洲豬瘟具有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點,某些高強力毒株的致死率能達到100%[1]。
2018 年非洲豬瘟從國外傳入我國后,便在國內迅速傳播。其傳播速度之快主要有幾下原因,一方面,養殖場頻繁調運生豬,通過運輸造成非洲豬瘟病毒傳播,另一方面,養殖戶一直堅持傳統的養殖管理方式,不注重養殖環境的管理,并習慣使用泔水飼喂生豬,泔水中攜帶有大量非洲豬瘟病毒,通過飲食傳播該類病毒。當前,非洲豬瘟傳播流行對生豬養殖領域造成的威脅逐漸加重,再加上病毒傳播途徑錯綜復雜,沒有針對性的疫苗和特效藥物,防控壓力巨大。非洲豬瘟的進一步傳播和蔓延會促使相關產業不斷調整,在這一背景下,要求廣大養殖戶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做好疫情封鎖、隔離、消毒、排查和疾病診斷,進而推動生豬養殖產業結構的調整及養殖方式的創新和改革。針對當前非洲豬瘟沒有針對性藥物的現狀,應嚴格落實生物安全防范措施,防范非洲豬瘟這類重大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流行,保證養殖安全。
自2021 年以來,山東省臨清市在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開展過程中做出了突出努力,為確保轄區范圍內的生豬養殖安全,臨清市采取多項舉措切實做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首先,及時調整非洲豬瘟防控領導小組,以黨工委書記、鎮長(辦事處主任)為組長,分管負責同志為副組長,相關職能站所、辦公室負責人、各村(社區)書記為成員,加強對防控工作的指導。其次,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微信公眾號、各村微信群、村內公示欄等形式廣泛宣傳“非洲豬瘟” 的危害性及防控知識,及時普及非洲豬瘟防控知識,提高群眾防范意識,營造群防群控群治的良好局面。最后,加強檢疫管控。加強獸醫的警示教育工作,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做好檢疫出證工作,管控號檢疫證章。嚴格落實生豬定點屠宰許可制度,強化生豬入場查驗,嚴禁“三無” 生豬進入屠宰環節。截止到2021 年上半年,發放張貼明白卡2000 余份、預警告知書1200 余份、公告1200 余份、防控知識掛圖2000 份。同時對養殖場(戶)、生豬屠宰場、生豬交易市場進行排查日報告,掌握轄區內養殖動態變化情況,安排專職檢疫人員負責產地和屠宰檢疫,做好檢疫消毒登記。堅持趕場日和日常排查巡查相結合,嚴厲打擊非法售賣行為。
首先,設消毒卡哨加強生豬流通環節監管。在各個縣鄉范圍內的主要路道口設立消毒卡哨,實行24h 值班制度,對過往運輸動物及動物產品車輛進行檢查、消毒、登記。同時對非洲豬瘟疫情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鎮農技站按規定及時上報。其次,建聯防體系加強生豬疫病防控。鎮層面建立鎮村社三級聯防體系,由政府牽頭,村級組織實施,村(社區) 書記、防疫員具體落實。農技站人員包片定期進行技術指導,督促春秋兩季強制免疫落實到位。加強疫情處理能力。給各村印發《臨清市非洲豬瘟應急預案》、分發防控資料,不定期走訪排查養殖戶,一旦發現生豬可疑病變立即上報。鎮農技站建立緊急防疫物資儲備庫,儲備足夠消毒品、消毒設備、生物制品、防護用品等防疫物資。最后,做好強化疫情排查,防患未然。繼續推進“3+1” 網格化監管體系,構建嚴密的防控體系,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動態掌握轄區范圍內畜禽發病死亡情況,嚴格落實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情日排查、日報告制度。此外,全范圍開展培訓,切實加強非洲豬瘟防控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各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派出技術人員到各鄉鎮,采取分類指導、分層施教、逐級培訓的方式,廣泛開展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大培訓活動,切實提高養殖戶生物安全意識。
3.2.1 做好寄生蟲清除工作
蜱蟲是非洲豬瘟病毒等多種病原的中間傳播媒介,在傳播疾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很多病毒性傳染性疾病和細菌性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吸血昆蟲叮咬皮膚傳播病原,具有典型的季節性,主要以夏秋季節發病為主。為了有效降低寄生蟲感染引發的各類傳染性疾病,應做好環境清理,消滅環境中的諸多寄生蟲,防止其他疾病的傳播和蔓延。進入夏秋季節,各種蒼蠅蚊子和蜱蟲處于繁殖生長高峰期,在這類害蟲繁殖高峰期到來之前,應提前采取措施進行消毒處理,一般使用菊酯類農藥,加強對養殖周邊環境,尤其是隱蔽環境噴灑消毒,殺滅寄生蟲的幼蟲,減少寄生蟲數量[2]。另外,在保育豬養殖場內部禁止飼養犬科動物和貓科動物,因為這些動物是某些體內寄生蟲,尤其是血液原蟲病的中間宿主,通過控制其活動范圍,能有效降低各類血液原蟲病的發生流行,保證保育豬健康生長。
3.2.2 構建完善的衛生消毒制度
在發展保育豬養殖產業過程中,應根據豬群生長發育階段構建完善的消毒方案,做到定期消毒,嚴格消毒,清理環境中的多種病原,切斷病原傳播途徑,確保仔豬能健康生長。結合當前養殖規模,應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要求養殖戶嚴格執行。在疫病進入流行高發期前,應定期使用高敏類消毒類藥物進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劑包括次氯酸鹽、氫氧化鈉、過氧乙酸[3],這類消毒劑對殺滅非洲豬瘟病毒等多種病原均有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應加強對圈舍環境和飼養管理用具的徹底消毒,切斷病原傳播途徑,避免養殖設備傳播疾病。做好圈舍通風換氣工作,保證整個圈舍干燥整潔,及時清除各種糞便和污染物,減少蚊蟲滋生的可能,為保育豬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3.2.3 禁止使用泔水飼喂生豬
當前基層地區養殖戶在發展生豬養殖過程中,仍習慣使用泔水飼喂生豬。泔水在長時間堆積發酵過程中會攜帶大量病原微生物,它是造成各種病毒性疾病和細菌性疾病傳播流行的重要途徑,極易引發病原的大范圍傳播。為防范非洲豬瘟這類重大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流行,要求養殖戶禁止使用泔水飼喂生豬。引導廣大養殖戶根據豬群不同生長階段科學調控飼料,嚴格控制各種化學添加劑,尤其是違規添加劑的使用,推廣應用微生態添加劑和中成藥添加劑,提高豬群身體抵抗能力,減少應激反應。
3.2.4 做好糞污無害化處理
養殖場需嚴格落實衛生清理制度,定期清理豬舍中的糞便,并進行堆積發酵,做好無害化處理工作。對傳染性疾病造成的病死病例,一定要妥善處理,不能上市銷售,更不能隨意丟棄。無害化處理一般采用深埋或焚燒的方式。與病毒相關的一切物品都應執行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不能隨意丟棄養殖場中的廢棄物,否則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也很容易傳播疫病。另外,在保育豬養殖期間也需要通過接種疫苗來防范傳染性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