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站國
(吉林省汪清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延邊 133200)
豬疥螨病又叫做癲病,是豬場常見的慢性寄生蟲病,會對豬的皮膚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豬皮膚病。豬發生該病后,會出現皮膚瘙癢、脫毛、濕疹性皮炎及增厚等癥狀。治療不及時,會影響患病豬的生長發育,變成僵豬,嚴重的引起死亡。特別隨著豬場建設逐漸走向規模化與集約化,豬疥螨病也時有發生,如果防治不及時,會對養殖效益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做好豬疥螨病防治工作十分關鍵,本文主要從該病的發病原因及臨床癥狀入手,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方案,避免豬疥螨病的大面積感染,保障養殖效益,促進養豬產業的健康發展。
豬疥螨蟲體較小,顏色為淡黃色,有四肢體,寄生在豬的深層皮膚中,一般通過肉眼難以發現。蟲體在活動過程中會對豬的皮膚組織造成破壞,同時在皮膚組織內不斷發育和繁殖,分泌毒素,對豬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蟲體主要依靠皮膚中的組織液與上皮細胞提供營養成分而存活,并具有非常強的抗擾能力,當幼蟲發育為成蟲后,僅依靠一般殺蟲劑無法將豬疥螨病消滅。
豬疥螨病發病率較高,在豬任何發育階段都有可能感染該病,5 個月以下的豬易感[1]。同時,幾乎所有品種的豬都有可能感染發病,發育瘦小、營養不良的豬感染概率更高。
豬疥螨病傳染源主要是患病豬及被污染的環境、物品等。當健康豬接觸患病豬或接觸被患病豬污染的物品,如圈內墻壁、飼養工具、木樁等,會感染發病。豬疥螨病最初的傳染源大多數是經產母豬,母豬在患此病時沒有臨床表現,但哺乳仔豬會在出生幾天內出現感染情況,再對其他豬造成傳染。感染順序通常是由圈內到圈外,呈現持續向外擴散趨勢。
豬疥螨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最易感染的季節是氣溫較低的秋冬春季。在環境相對潮濕、陰冷,陽光照射較少,更有利于蟲體的生長發育。而夏天陽光強烈的季節,圈內環境相對干燥,通風及光照條件更好,不利于蟲體存活。在一些規模化養豬場中經常會出現全年發病情況。加上對疾病防治不到位、飼養管理不當等因素的影響,該病的傳染速度將會進一步加快。此外,在豬生長發育過程中,豬體抗螨免疫力會有所增強,感染此病的臨床癥狀會表現出輕微特點,也有可能不表現臨床癥狀。
豬患疥螨病后,發病初期蟲體寄生在皮膚上,通過不斷生長代謝,對皮膚神經末梢造成強烈刺激,從而引起發紅及劇烈瘙癢情況。同時,豬只為了抑制奇癢會在墻角、木樁、圍欄等處進行摩擦,進一步造成豬毛脫落,還有可能出現滲血、皸裂、水皰等情況,皮膚也會因此變得粗糙無彈性,生長發育速度變緩[2]。一旦患上豬疥螨病,豬的皮膚機能遭到嚴重破壞,食欲逐漸消退,營養不良、精神不振,變得消瘦或停止生長,更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除此之外,患上豬疥螨病也會對豬的繁殖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公豬配種價值因此降低,母豬哺乳能力日漸下降,進一步影響產仔數量,不利于養殖效益的提升。
1.4.1 直接檢查方法
直接檢查法是一種較為簡單、便捷的方法。是從病豬皮膚上刮取皮屑物質放置于黑紙上方,再對其進行烘烤,溫度控制在40~50℃,時間控制在30min 左右,然后取走皮屑,觀察遺留在黑紙上的寄生蟲體,判斷是否患病。
1.4.2 低倍顯微鏡檢查法
利用低倍顯微鏡進行診斷,需要先將刮取病豬的皮膚組織,將其放置于載玻片上,并在刮取物上滴50%的甘油水溶液,然后蓋上蓋玻片進行觀察[3]。
1.4.3 溫水檢查法
首先,將病豬刮取物浸泡在溫水中,溫度保持在40~50℃,放置1~2h 后倒入表面皿中,利用顯微鏡檢查,如果存在活螨,可以觀察到其在升溫狀態下從皮屑內爬出,聚集成團,并沉沒在水的底部。
1.4.4 螨蟲濃集方法
采用這種方法需先將豬皮屑放置在試管中,然后往試管中倒入適量5%~10%氫氧化鈉溶液,再對試管進行持續加熱,直至沸騰,將試管靜置一段時間可以借助顯微鏡觀察到蟲體與皮屑分離的現象,據此進行患病診斷[4]。
豬疥螨病帶來的危害極大,規模化養殖場經營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經濟效益,但患疥螨病后,養殖成本增加。據有關數據顯示,豬疥螨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總產值的8%,對養殖效益造成嚴重影響[5]。為了有效防治與凈化豬疥螨病,必須加強防治措施研究,下面就對此進行重點探討。
2.1.1 做好日常飼養與管理
科學的飼養管理可有效預防疥螨病的發生。禁止飼喂變質或發霉的飼料,保證營養充足,同時控制飼料飼喂量,還可在飼料中加入黃芪多糖等成分,以提高豬群抵抗力。豬舍環境是豬患病的關鍵性因素,必須保持舍內環境衛生,及時清理糞便及異物,可以將糞便集中堆放,進行發酵處理,不但可以為豬群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還能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對陰冷、潮濕的環境必須創造良好的通風、采光條件,保持環境干燥衛生。也要合理安排養殖密度,做好飲水衛生工作,從根本上控制蚊蠅滋生。
2.1.2 落實消殺制度,定期進行全面消殺
圈內各角落(包括圈內環境、飼養工具、地面、隱蔽處)都要進行全面消殺,從根本上控制病源的進一步傳播。可以采用石灰乳、2%氫氧化鈉溶液或百毒殺、過氧乙酸等進行消毒,控制病菌滋生[6],同時,使用消毒藥品時要定期更換,避免蟲體產生耐藥性,影響消殺效果。除此之外,要對豬體進行定期驅蟲,科學合理地制定驅蟲計劃,合理控制驅蟲次數,采用有效的藥物進行驅蟲,如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避免蟲體生長繁殖。還可采用敵百蟲水溶液進行體外驅蟲,切記不可濫用驅蟲藥物,在長期使用同種藥物后必須更換為其他藥物,注重藥物的輪換使用,避免影響藥物效用,促使藥物能充分發揮自身效果。
對已感染疥螨病的病豬要積極進行診斷治療。首先,必須將患病豬進行隔離治療,避免對其他健康豬造成影響,降低繼發性感染與接觸性感染的發生。可以使用適量的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進行皮下注射,并在豬日常飼料中添加散劑成分進行治療。此外,對已感染病豬的豬毛進行修理,并用溫熱的肥皂水擦拭豬的皮膚,可以用雙甲脒、繩毒磷水乳劑進行噴洗或擦拭,進而帶來良好的治療效果[7]。值得注意的是,藥物對蟲卵的治療效果并不明顯,在進行藥物治療時,治療次數應保持在2~3 次,間隔天數為5~7d,同時在藥物噴淋時要將豬皮膚濕透。
飼養管理人員應加強飼養知識的學習,做好日常飼養管理工作,加深對豬疥螨病的了解,學習病因、發病特點、發病規律、臨床表現等,提高觀察能力,如果發現有疑似病癥,必須及時隔離,并采取措施進行診斷治療,避免對其他豬群造成感染,或耽誤病情診治,從而遭受更大的經濟損失。同時,養殖戶應樹立正確的養殖觀念,積極做好防治工作,將預防豬疥螨病措施嚴格落實到養殖的各個環節中,從根本上降低豬群發病的可能性。
豬疥螨病帶來的危害極大,一旦感染此病,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對此,要注重提高豬群自身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保證豬群日常能量供給,保持營養均衡,可以在飼料中適當添加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這樣不僅能促使豬群正常生長發育,還能有效增強豬群免疫力,抵抗豬疥螨病的危害。
總之,做好豬疥螨病診治研究十分必要,針對豬疥螨病,必須了解其發病因素、特點、癥狀等,進行對癥下藥,提高診治水平,提升治療效果,從而促進養豬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