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興梅 李世滿 李應科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寧夏吳忠 751999)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發展,特別是畜牧業的支持力度,規模化、標準化牛羊養殖場的數量劇增,管理上更加規范,飼養技術更加科學,出欄規模大大增加,經濟效益更加明顯,為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提高農民人均收入等發揮重要作用。但在牛羊規模化養殖過程中,疫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存在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的風險。一旦發生疫情,會迅速蔓延,甚至危及一個地區的畜牧業發展,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以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為例,該區2021 年底肉牛飼養量14.7 萬頭,存欄8.6 萬頭,出欄6.1 萬頭,基礎母牛6.02 萬頭。灘羊飼養量103.7 萬只,存欄48.2 萬只,出欄55.5 萬只。千頭以上肉牛養殖場9 家、百頭以上14 家、肉牛“50” 模式家庭牧場100戶,肉牛高質量發展示范村25 個,肉牛改良點14 家。千只以上灘羊養殖場14 家、灘羊“300” 模式家庭牧場245 個,灘羊高質量發展示范村23 個。千畝以上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基地5家,以紫花苜蓿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積4467 公頃,一年生優質牧草3333 公頃;牛羊屠宰場1 家、牛羊肉加工場1 家。肉牛良種化覆蓋率、秸稈綜合利用率、糞污資源化利用率、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設施配套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動物免疫密度均達到100%。招商落地兩個億元產業引擎項目,肉牛、灘羊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因此,必須科學規劃規模化牛羊養殖場,保證養殖場硬件設施齊全,規模化牛羊養殖場建設是否標準是直接影響畜牧業高質量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疫病防控工作的關鍵。
(1)選址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避開水源地、禁養區,遠離居民區,與污染區、屠宰場保持合適距離。
(2)條件便利,地勢較高,既要遠離交通主干道,又要保證所處位置交通便利,通風良好。
(3)保證養殖場飲水安全、充足。現代養殖場多引用自來水,有的自建蓄水池,無論采用哪種方法,一定要保證水源安全。
(4)規劃要合理,布局要科學。在養殖場建設過程中,應結合實際養殖規模科學規劃,將養殖場不同的功能區分開建設,并保持一定距離。規模化牛羊養殖場一般劃分為管理區、生產區、飼草料加工調制區、病畜隔離區、糞污處理區等。
(5)消毒設施建設符合防疫審核條件。在規模場門口、每個功能區的入口都必須建設人員消毒設施和車輛消毒通道,對來往人員和車輛進行嚴格消毒[1]。
結合當地情況,參考《牛羊常見疫病防控技術指導意見(試行)》(農業農村部辦公廳2014 年3 月19 日)制定適合本規模化牛羊養殖場的疫病防控制度,加強技術指導,切實做好牛羊常見疫病防控工作。由于疫病分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故在制定疫病防控工作方案時,不僅要考慮布魯氏菌病、牛結核病、牛流行熱、炭疽、綿羊痘和山羊痘、小反芻獸疫、梭菌病等常見傳染病的防控,也要考慮棘球蚴病(包蟲病)、肝片吸蟲、牛羊疥螨病、蜱、虱子等寄生蟲病。
疫情防控工作是規模化養殖場的生命。安排有責任心的負責人專門負責疫情防控工作,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對駐場獸醫和從業人員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加強理論指導。認真總結牛羊疫病防控工作經驗,提高從業人員的健康意識,指導獸醫安全使用獸藥,特別是合理應用疫苗,避免因疫苗使用不當而造成疫病的發生和流行,制定嚴格的獎懲工作機制,調動從業人員的積極性[2]。
規模化牛羊養殖場要防控疫病流行,必須按照免疫程序及時進行免疫接種。注射疫苗是最簡單、最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故疫病免疫程序必須合理。在疫苗注射前要仔細閱讀使用說明,對生產廠家、疫苗批號、有效期、保存環境、注射劑量、注射方法、注意事項等了如指掌;疫苗接種后要及時觀察,觀察有無過敏等反應,對出現過敏反應的動物及時注射腎上腺素,一般過敏病例的癥狀很快會消失,個別嚴重的病例需要靜脈注射治療;對免疫后的疫苗空瓶、剩余疫苗要登記后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妥善保存;免疫結束后及時規范填寫免疫檔案。一般疫病免疫接種多在春季和秋季進行。在生產實踐中,根據規模養殖場的生產實際靈活應用[3]。
在牛羊規模化生產經營中,科學驅蟲健胃是加強規模化牛羊養殖場疫病防控的常用技術之一。規模化養殖場衛生環境相對較差,糞尿等清理不及時,環境相對潮濕,為寄生蟲繁殖和傳播提供條件,容易引發寄生蟲病。其中常見的寄生蟲包括螨蟲、球蟲、線蟲等等,這些寄生蟲會與牛羊爭奪營養,不僅會增加養殖成本,還會導致牛羊食欲下降,胃腸功能紊亂,機體逐漸消瘦,威脅牛羊生命健康。因此,要根據生產實際及時驅蟲。選擇適宜的驅蟲藥品,嚴格核算使用劑量,合理安排驅蟲次數,防止使用不當引起中毒事件的發生。驅蟲后,飼料添加健胃散、山楂酵母粉、人工鹽等健胃藥品能恢復牛羊胃腸功能,增加采食量。
此外,通過驅蟲健胃,牛生長性能會得到提升。如西門塔爾肉雜牛育肥月增重平均比奶牛公犢多10kg。此外,西門塔爾肉牛胴體價格每千克較肉雜牛高10 元。加之飼草和精料成本綜合考慮,在銷售渠道相同的情況下,每頭育肥牛凈利潤在2000~7000 元。
規模化牛羊養殖場由于飼養規模大,家畜數量多,環境控制非常困難,很容易導致各種病原滋生和傳播。因此,要制定非常完善的衛生消毒制度,并嚴格落實。
(1)杜絕一切外來車輛和人員進入場區,避免疫病傳入。
(2)保持圈舍及周圍環境干凈衛生,及時清理糞污。
(3)定期消毒,合理使用消毒藥品。選擇廣譜、高效、低毒的消毒藥品對圈舍及周圍環境定期進行消毒,交替使用消毒藥品,水槽和食槽也要定期消毒。
(4)不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每天要及時清理飼槽,避免剩余飼料發霉變質。
根據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必要時可以加強養殖場環境清理力度。規模化牛羊養殖密度與普通養殖相比較大,且養殖數量極多。因此,在養殖中有可能會出現相關疫病風險。在加強環境控制中,根據環境情況制定合理的養殖制度。如果養殖方式出現失誤,會導致細菌性疾病的蔓延。在日常飼養管理過程中,必須控制好養殖環境,加強對養殖環境的徹底清潔及衛生消毒。在飼喂過程中,應注重整個飼槽、飲水槽的清潔。必要時可清理部分雜物,避免飼料在飼槽中發霉變質。定期更換飲用水,并對飲水槽進行衛生消毒,保證飲用水的清潔衛生。最為重要的是規模化養殖場必須制定完整的衛生消毒制度,要有科學的消毒計劃,并結合實際消毒位置及消毒范圍,確定最佳的消毒方法,有效使用消毒劑。春秋季節是傳染性疾病的流行高峰階段,需要全面執行衛生消毒制度。通過輪換使用消毒劑,完成定期噴灑、消毒。對養殖場各入口采取有針對性的消毒工作,定期更換消毒劑,車輛及人員需要執行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避免病原體進入養殖場。
結合本地動物疫情流行特點,開展相關家畜疫病監測工作,及時檢測家畜血液中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疫病免疫抗體水平,定期開展病原學監測工作,及時掌握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發布的疫情預警預報。如發現牛羊出現傳染病癥狀時,應及時向當地獸醫主管部門報告,妥善處置,科學防控。
根據不同生產階段、家畜營養需要和飼養目的,科學配制飼糧,每天定時定量飼喂,建議使用全混合日糧(TMR)技術,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夏天防暑,冬天防寒;落實防蚊蠅、防鼠等措施;堅持自繁自養、分群管理、全進全出等飼養模式,不與其他動物混養;要保持圈舍清潔衛生和通風良好,防止賊風侵襲,封閉管理,謝絕參觀;及時治療感冒、前胃遲緩、瘤胃積食、胃腸炎等常見病和原發病,保障畜群健康。
綜上所述,規模化牛羊養殖場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業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實際生產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防控措施不力,有可能發生疫情,一旦發生重大動物疫情,會給養殖場帶來毀滅性打擊。因此,規模化牛羊養殖場管理人員要高度重視疫病防控工作,采取積極措施,科學防范,避免疫病的發生和傳播,保障畜牧產業健康、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