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佃德
(山東省諸城市桃林畜牧獸醫站,山東濰坊 262222)
在病牛養殖及疾病防治過程中,養殖戶始終要建立“防大于治” 的養殖觀念,無論是何種疫病,均會對牛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還會額外增加治療成本。另外,隨著牛養殖利潤可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行進入養殖行業,由于缺乏相應的養殖知識,養殖過程中疫病越來越嚴重,為養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尤其是對剛剛進入牛養殖行業的養殖戶而言,若要謀求長遠發展,首先要做好疫病防控工作,掌握各類疫病發病原因及治療手段,構建科學的疫病防控機制,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牛瘤胃積食的主要致病因素與日常飼養有關,如使用劣質飼料及大量豆類飼料均易產生瘤胃積食,患有瘤胃積食的病牛通常會表現出食欲下降、鼻鏡干燥,且患病牛背部會出現拱起,受消化系統壓力的影響,牛會發出呻吟聲,觸摸牛的胃部會加劇患病牛疼痛感,除此之外,患病牛的糞便比較干燥,且糞便帶有刺激性氣味,但體溫通常不會發生變化。牛瘤胃積食的死亡率較低,但會對牛的消化系統產生損壞。因此,養殖戶要做好相應的防控措施。
養殖過程中,由于牛瘤胃積食通常是由飼料品質引起。因此,養殖戶要做好飼料管理工作。首先,嚴格規定飼喂時間及飼料投入量,在牛饑餓時更要控制飼料投放量,防止牛一次性攝入過多飼料,加劇腸胃消化負擔。其次,控制薯塊及豆類飼料用量,對比較堅硬的秸稈等要切割為小塊或進行軟化處理,提升飼料適口性。再次,變換飼料時要做好過渡,不可突然更換飼料。最后,適當提升牛的運動量,通過運動能促進牛的腸胃蠕動,從而降低瘤胃積食的發病概率[1]。
除上文所描述的方法外,養殖戶可以按摩患病牛瘤胃,每次按摩5~10min,每隔0.5h 按摩1 次。其次,可以通過腹瀉療法使病牛及時排出瘤胃積食,將液狀石蠟油或植物油灌服給患病牛,加速瘤胃積食的排出。再次,通過藥物促進患病牛瘤胃蠕動,準備30mL 10%的高滲氯化鈉靜脈注射同樣能緩和病痛。最后,使用膠管或塑料管將牛瘤胃積食導出,若瘤胃內的積食無法排出,可使用虹吸法將積食引出體外.若牛由于食欲廢絕可產生脫水癥狀,還應補充氯化鈉及葡萄糖等。
牛肺疫是牛養殖過程中常見的肺部疾病,牛肺疫主要有敗血型、水腫型及肺炎型3 種。如水腫型牛肺病發病時患病牛的頭部和胸部會出現水腫,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及流淚等癥狀,若缺乏治療很容易導致患病牛窒息死亡?;技毙詳⊙筒∨5捏w溫會迅速升高,且產生腹瀉等疾病。此外,急性敗血型牛肺疫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養殖戶要科學防治。首先,牛肺疫有傳染性,因此,要從源頭切斷傳染途徑,嚴禁從疫區采購種牛,此外可以接種牛肺疫弱毒疫苗,提升牛群免疫能力。其次,在發現牛肺疫病例時要在第一時間隔離病牛,而后進行消毒。最后,無害化處理病死牛。使用麥冬、桔梗、黨參、黃芪及冬瓜子,連翹等中藥治療犢牛,成年牛可通過肌肉注射青霉素的方式進行治療[2]。
牛流感在養殖中比較普遍,此疫病是一種由于病毒引起的熱性病,且具有傳染性,雖然牛流感的死亡率不高,但養殖戶同樣要做好防控工作。牛流感多發生在春季和秋季,尤其是秋季天氣轉涼后極易引發牛流感,在預防過程中首先要做好舍飼保溫工作,防止寒潮對牛造成的應激反應,且在春、秋季節還要在牛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及葡萄糖等物質,提升牛的機體免疫能力。治療過程中,通常牛流感能自愈,養殖戶可肌肉注射生理鹽水或葡萄糖的方式加快患病牛恢復,若病牛出現發燒,可使用水楊酸鈉退燒。此外,可肌肉注射20mL 30%的安乃近進行治療,且為了防止患病牛產生繼發感染,還應使用磺胺類藥物及抗生素輔助治療。
首先,霉菌性腹瀉是由于患病牛攝入霉變飼料引起的霉菌性胃腸炎,常見患病表現為反芻能力下降甚至停止,且隨著持續性腹瀉,排泄物氣味較重并混合血絲及黏液等?;济咕愿篂a的病牛體溫不會出現變化,治療過程中首先要調整飼糧結構,患病期間可使用青綠飼料或精飼料調整病牛消化系統,并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使用5%的葡萄糖溶液或維生素進行治療。
其次,病毒性也是常見的腹瀉原因之一,病毒性腹瀉多發生于兩季交際時節,溫度變化導致牛機體免疫能力下降,最終患病,當病毒進入牛體內會對病牛的體免疫能力造成破壞。通常情況下,病毒性腹瀉有傳染性,且在牛排泄物及分泌物中通常會帶有大量病原體,此種類型的腹瀉還具有潛伏性。因此,養殖戶要切實做好病毒性腹瀉的防治措施,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展開治療。首先,使用堿式碳酸鉍片及磺胺脒片進行治療,每只患病牛使用堿式碳酸鉍片30g 或磺胺脒片40g,每天用藥2 次,連續向病牛投喂5d 左右。其次,牛在腹瀉后,機體免疫能力會迅速下降且產生脫水等癥狀。因此,養殖戶要聯合使用四環霉素及土霉素等藥物防止牛繼發性感染,并向患病牛補充葡萄糖等物質緩和脫水癥狀。最后,一些中藥同樣能緩和腹瀉病癥,同時還能調和患病牛消化系統,提升免疫力,養殖戶按照每只患病牛使用烏梅25g、黃連20g、茵陳及姜黃15g、柿蒂10g 等中藥組成藥方,而后加入潔凈的水源后煎煮,待藥汁溫涼后過濾掉殘渣并向患病牛灌服,連續用藥3d 能減輕病牛腹瀉程度,若患病牛熱度較為旺盛,可以加入金銀花等清熱解毒藥劑。病毒性腹瀉與日常養殖管理存在很大關聯?;诖?,養殖戶還應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勤打掃、勤消毒,以此降低患病概率。
最后,細菌性腹瀉種類較多,最常見的為大腸桿菌引發的腹瀉,除了腹瀉外,通常還包括敗血及相關器官感染等癥狀,主要臨床表現為體溫升高及腹瀉等,腹瀉呈黃色水狀且帶有血絲,此種腹瀉可能會導致患病牛死亡。針對大腸桿菌引發的腹瀉通常使用恩諾沙星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用量通常為2.5mg/kg,每天用藥1 次,連續用藥3 次,此外還應使用碳酸氫鈉溶液及生理鹽水給患病牛補液,防止由于腹瀉造成脫水。大腸桿菌疾病與養殖環境存在關系,在日常管理中,首先要及時清除養殖場內的糞污,同時結合全面消毒,若沒有感染病例,在消毒過程中可使用普通消毒劑,當出現患病病例時應使用戊二醛等中性強化消毒液,并及時做好免疫接種工作,提升牛體內的抗體水平[3]。
養殖過程中,養殖戶一定要落實“防大于治” 的養殖原則,現階段,雖然牛疫病種類較多,但發病大多都與日常飼養管理方式有關。因此,養殖戶要不斷學習理論知識,結合實際養殖工作,提升養殖管理水平。
通過接種免疫能有效防止多數疾病,但在養殖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免疫效果不佳的情況,究其原因,首先與養殖戶的接種方式有關,在免疫過程中存在少針、漏針現象。其次,某些養殖戶為了壓縮疫苗成本,選擇三無疫苗產品進行接種,且某些個體養殖戶并未認識到接種免疫的重要性,忽視了接種免疫工作。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養殖戶,均要重視疫苗在牛養殖中的重要作用,養殖戶要自覺學習牛接種免疫的流程及必要性,在免疫過程中嚴格按照疫苗規范進行接種,政府可適當提升接種補貼力度,保證農戶養殖接種免疫的規范性和科學性[4]。
現階段很多牛疫病是由于養殖環境引起,如某些養殖戶布局不合理,周邊環境對于牛的影響較大,且內部牛舍通風及光照條件不良,牛長期生活在陰冷潮濕的環境中,某些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消毒工作,且沒有及時清理牛舍糞污,這使得牛舍內產生大量有害菌體和病原體。此外,在溫度起伏較大的季節沒有做好保溫工作,使牛機體免疫能力下降,這些就是?;疾〉闹匾T因。基于此,養殖戶首先要確保牛舍布局合理,創設良好的通風條件,且養殖場位置要遠離交通主干道及人員密集場所,防止病原體借助風力等進入養殖場中。其次,做好消毒管理工作,確保消毒工作的及時性和全面性,尤其是在疫病頻發季節,對整個養殖區域均要進行消毒。再次,在溫度起伏較大時一方面要通過飼料提升牛群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要及時做好保溫措施,通過營造一個安全的養殖環境能大幅降低牛的患病概率[5]。
綜上所述,養殖戶在牛養殖過程中最大的威脅就來自于疫。當前,隨著牛養殖規模的擴大,各類疫病呈現出流行性特征,某些疾病不僅傳染性較強,還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诖?,養殖戶要不斷強化自身理論建設,學習養殖知識,科學展開疫病防控和治療,出現傳染性疫病時要第一時間將病牛隔離,通過構建科學的養殖管理體系極大降低了疫病的發生,從而為健康養殖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