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彥麗 孫杰
(1.山東省梁山縣畜牧獸醫事業發展中心,山東濟寧 272600;2.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山東濟寧 272000)
傳染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類傳染病[1],病原為冠狀病毒,主要感染雞,包括肉雞、蛋雞、火雞、野雞等,并且各種日齡的雞均可感染,尤其以3 周齡以內雛雞最易感,病程長,傳染性強。公雞感染后能將病毒傳給母雞或下一代。其他禽類如鴨、鵝、鵪鶉、鴿子等對該病毒有較強抵抗力,很少有病例報道。冬春季節是該病高發季節,其他季節也有發生,病毒在低溫條件下可長期存活。
該病毒主要存在于患病雞的支氣管、氣管滲出物和鼻液中。試驗證實,患病雞痊愈后仍能排毒30d 左右。傳播方式主要是健康雞通過與病雞直接接觸或通過空氣傳播,通過消化道傳播的病例也很常見,傳播速度快。
目前,已知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血清型有20 多個,臨床上常根據病雞的癥狀表現和病變部位不同,將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分為呼吸型(支氣管炎型)、腺胃型、腎型等。
1.2.1 呼吸型(支氣管炎型)
6 周齡以下的雛雞,最易感染呼吸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病雞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如咳嗽、喘氣、氣管啰音、流鼻涕等。4 周齡以內的雛雞感染該病后死亡率較高。
1.2.2 腺胃型(生殖型)
腺胃型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常表現為生殖型癥狀,即成年雞感染后除有呼吸道癥狀外,還表現為產蛋量下降,產出軟殼蛋和畸形蛋等,造成雞蛋品質下降。
1.2.3 腎型
腎型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是目前國內外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患病雞除有氣管啰音、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外,常見劇烈腹瀉、下痢,排出白色或淡黃色水樣稀薄糞便,隨著病程增長,病雞會失水,導致雞冠、肉髯和皮膚發紺。
剖檢患病雞(或病死雞)發現,氣管、支氣管、鼻腔和鼻竇內有漿液性炎癥,黏膜時常附著有干酪樣滲出物。氣囊渾濁,有時可見附著黃色干酪樣物質。
剖檢產蛋期母雞可見卵泡充血、出血或變形;有的母雞輸卵管萎縮(一側萎縮較常見)、液化,變成“假母雞”。染病公雞剖檢后可見雄性特征發育不成熟。
雞只所處環境溫差大,控溫設施簡陋或欠缺,造成雞舍內溫度過高或過低,極易誘發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飼養密度過于密集,舍內污染嚴重,雞只沒有充足的呼吸空間或通風不當,風力過大或通風不暢,也是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誘因。雞和其他動物一樣,每個生長階段的營養水平需求有所差異,過高或過低都不適于其生長發育。應激性因素主要是由于雞只需要轉籠、搬運、驅趕等造成,另外,噪聲、環境污染也是引起應激反應的外在條件。患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病雞,無論日齡大小、病癥輕重,甚至痊愈后4 周內都是該病傳染源。
一是適時接種疫苗,并嚴格執行疫苗接種操作規程。選擇正規生產廠家的生物制品,利用正確的接種方式,多種亞型H120、H52、M41、2886 等交替使用,為雞只提供交叉保護。肉雞免疫程序可酌情處理,以達到最佳防疫效果。二是加強飼養管護。選擇合適的飼養品種和安全健康的飼養投入品,降低飼養密度,及時通風,根據雞種生長特點,合理控制雞舍內溫度、濕度。三是適時調整飼料營養結構。飼料使雞群保持合理的營養狀態,既不可過肥,也不要過瘦,盡力保持全群長勢均勻,增加其機體抵抗力。四是減少應激反應。雞場應保持相對穩定狀態,如患病雞只遇到應激情況時,及時在飼料、飼糧和飲水中加以補充維生素或口服補液鹽,利于尿酸鹽的稀釋,降低尿酸鹽沉積,使尿酸鹽盡快排出體外,同時增強其抗異能力。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該病主要感染雞[2],各日齡肉雞、蛋雞和野雞均易感染此病毒發病,尤其以4~10 月齡成年蛋雞、野雞發病表現癥狀最為明顯,且傳播快,病程長,死亡快,死亡率高。自2019 年以來,商品肉雞、育成期蛋雞、新型肉雞817 等發病日齡明顯提前。試驗證明,產褐殼蛋蛋雞發病比產白殼蛋蛋雞嚴重,即產白殼蛋蛋雞比產褐殼蛋蛋雞抵抗該病毒能力較強。其他鴨、鵝、孔雀等禽類對該病毒有良好抵抗力,不易發病。該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的一種,主要存在于病雞氣管分泌物和器官組織中,肝臟、血液、脾臟中也有病例。主要經呼吸道、眼睛傳染,也可經消化道感染該病[3]。該病季節性不明顯,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帶病毒雞、患病雞、病死雞均為該病傳染源,病毒潛伏期3~12d。
急性型:新發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的雞場比患過該病雞場發病速度更快、傳染性更強,在易感雞群中感染率高達90%~100%,且致死率高,可達10%~70%。發病日齡與致死率呈負相關,即發病日齡越低,病死率越高,病程更短。對中小規模養雞場戶幾乎是毀滅性打擊。病雞持續流鼻涕,呼吸有濕啰音,喘氣粗重,有時可咳出帶血分泌物,甚至病雞因窒息而死。重者病雞癥狀表現為眶下竇腫脹,并伴隨出血性結膜炎。
溫和型:發生過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的雞場比新發雞場傳播速度要慢,病程更長,死亡率較低,一般在5%~10%,癥狀表現也相對不典型,但嚴重影響蛋雞產蛋量。
剖檢病雞或病死雞可見氣管和喉部黏膜腫脹,且喉部附著淡黃色或黃白色纖維素性干酪樣凝固物,堵塞氣管和咽喉,剝離較困難。化驗分析證明,此淡黃色或黃白色纖維素性干酪樣凝固物為病雞氣管和喉部壞死脫落的黏膜。鼻腔內有鼻液充盈,性狀稀薄或黏稠不等,偶能發現帶血分泌物。有的病雞眼結膜有炎癥,眶下竇水腫,嚴重者結膜水腫出血。
發生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的雞場大多都與飼養管理條件欠缺有關。一是環境因素。一般雞群擁擠,飼養密度較大,特別是中小型蛋雞養殖場,為節約開支,存在這種情況,又通風不良,造成雞舍內空氣污濁,氨味嚴重。二是營養因素。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類物質缺乏,在該病的診斷、防治技術上越來越受到重視。維生素A、維生素E、B 族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的平衡作用可對該病的傳播起到抑制作用。三是防疫因素。針對該病的疫苗選擇途徑和接種方式不嚴謹,造成免疫效果不理想或免疫失敗,寄生蟲感染也是誘發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的原因之一。
2.5.1 做好疫苗接種
根據雞場舍內外環境、季節、周邊流行病學特點,適時接種疫苗。
該該病疫苗目前有弱毒疫苗和強毒疫苗兩種毒株。建議:弱毒株疫苗于雞日齡30d 左右點眼或滴鼻首免,間隔4~5 周二免,免疫期6 個月;強毒株疫苗一般用于加強或應急免疫,直接涂擦于雞只泄殖腔黏膜,若4~5d 后,黏膜出現水腫和出血性炎癥,則表示接種有效。
2.5.2 隔離消毒防疫
該病毒對環境抵抗力較強,在37℃條件下仍可存活22~24h,其凍干制劑在冰凍中可保存10 年不喪失活力。堅持嚴格的隔離傳染源措施,病雞及時作無害化處理,并防止病區人員走動串門,互相感染。定期或及時使用有效藥物消毒,多種消毒藥劑交叉使用,還要注意消毒方式的選擇,或噴灑或熏蒸,以期達到最佳消毒效果。
2.5.3 采用對癥治療
發現雞場患該病時,宜采用對癥療法,用以緩解雞只呼吸困難癥狀??梢栽陲嬎蝻暳现刑砑酉姿?,控制繼發感染。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雞副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雞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目前有A、B、C 三個血清型。各種日齡的雞均會受到病菌感染而發病,4 周齡以上育成雞、產蛋雞最敏感,3~5日齡雛雞有抵抗力,較少表現發病癥狀。該病常發生于寒冷的秋、冬季節,來勢迅猛,傳播極快,死亡率高。傳染源為傳染性鼻炎病愈雞或隱性帶菌雞,病菌潛伏期1~3d。
患病雞從鼻孔流出漿液性分泌物,隨病程變長,分泌物轉為黏稠或膿性。呼吸困難,有啰音,有時打噴嚏,甩頭,眼瞼腫脹,有結膜炎癥。病雞表現食欲降低,飲水減少,尤其初產蛋雞發病后最明顯,生長不良,發育遲緩,可造成產蛋量下降40%以上。
病雞臉部癥狀明顯,剖檢可見鼻腔、眶下竇和眼結膜呈急性炎癥、腫脹、出血,并覆蓋大量黏液和滲出物凝塊或干酪樣壞死物,嚴重者氣管黏膜出血。
改善飼養環境,選擇合適的養殖密度,降低雞舍內氨氣濃度。及時淘汰患病雞、弱雞,并對被污染的雞舍和設備進行嚴密消毒。適時接種疫苗;如雞場發病。育成雞用磺胺類藥物治療效果良好。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對雞群生長發育有極大影響,養殖戶應提高防疫意識,了解該類疾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等并做出正確判斷,確定可行的防控措施,以降低雞群患病率,使雞群健康成長,增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