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尚睿 滕州市善源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隨著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物質豐富,人們對于居住、辦公等空間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滿足物質功能需求,還要滿足審美、意趣、情操等精神需求。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現代建筑設計既充滿機遇,又面臨挑戰。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獨具我國歷史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富含磅礴的形式內容和深遠的哲思內涵,能夠在裝飾元素、美學精神和思想內涵等方面為現代建筑設計提供源源不斷的設計思路和靈感源泉。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內容、方法途徑、注意事項,對于現代建筑設計的實踐發展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悠久歷史積淀下來的傳統文化已經融入每個中國人的言行、生活、工作,獨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傳統文化元素是中華民族每一代人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征。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充分反映了我國的歷史文化,具有非常鮮明的中國特色。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博大精深,是我國通往世界的一張名片,富有藝術魅力。其中,中國畫中的筆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特色組成部分,包括筆、墨、紙、硯以及各種顏料。中國畫會以工筆、寫意等技法描繪山水、花鳥、魚蟲,能夠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充分展示出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趣和民族精神。繪畫形式展現出的傳統文化元素能夠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對自然、社會、宗教、政治等各方面的認知。中國畫最大的特征是注重塑造意境,講究以形寫神、畫盡意在,強調意和神的完美契合。繪畫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并不拘泥于條條框框,而是講求灑脫和自由,能夠讓觀者在無形之中感受到創作者充滿韻律的內心世界。
傳統文化中裝飾類型的藝術元素有多種形式,如,篆刻、剪紙、陶器、春聯等形式是對我國古代生活的呈現,能夠展現出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生活和莊嚴肅穆的祭祀活動。裝飾品中的構圖和線條搭配能夠實現整體與局部之間的有機結合,協調展現出我國古代人民的生活場景。時至今日,唐三彩等依然是中國工藝品的特色標志,篆刻藝術仍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制作春聯和剪紙還是春節期間的重要傳統習俗。
傳統文化中裝飾類型的文化元素在美學層面具有極強的主體特征與較高的審美價值。書法、漢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漢字是歷經數千年歷史變遷仍在使用的文字,體現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書法藝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同樣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在漫長的演變歷史中,書法憑借其獨特的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國傳統色彩也是獨具中國特色的一種文化元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象征著喜慶與熱情,春聯、剪紙、中國結等其他傳統文化元素也都使用紅色傳遞喜慶、和諧的浪漫氣息。以上這些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能夠含蓄委婉地襯托出中國藝術的不同節奏和韻律,由內而外、由整體到局部地傳遞我國傳統文化的鮮明層次感和強烈韻律感。
受城市化建設持續高速推進的影響,近年來,很多建筑設計都比較重視效率與質量,對建筑風格、特色、文化內涵等則缺乏足夠重視,與地域文化、城市整體形象間的關聯度也不大,很難滿足人們日益提升的精神需求。而將傳統文化應用于建筑設計中,打破現代建筑設計標準化、機械化的固有模式,將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城市精神等方面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設計中,不僅能豐富建筑文化內涵,而且凸顯建筑的文化特色、個性風格,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面對現代人建筑需求的變化,標準化、機械化的建筑設計已經很難適應行業發展需求,要保證建筑設計的有效性,使人們對建筑設計方案感到滿意,設計人員必須從設計理念、設計思路、設計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對建筑設計進行全面創新,而對于傳統文化的運用,則正是推動建筑設計實現有效創新的重要途徑。例如在設計理念上,傳統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等理念在傳統建筑設計中都有充分體現。
如果設計人員能夠對這些傳統建筑設計理念加以借鑒,并將其應用到現代建筑的設計中來,那么建筑的整體風格、結構布局、外部造型等就會更加符合人們的價值觀與生活需求,為現代建筑設計理念的創新打下堅實基礎。在設計思路上,傳統文化的運用可以加深現代建筑與傳統建筑間的聯系,使設計師以傳統建筑設計案例為基礎,探索出更多適合我國當代建筑發展的可行性設計思路。
為了能夠有效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將傳統東方元素與現代建筑設計相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西方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廣大人民群眾缺乏對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因此,導致傳承過程中力度不足。將傳統東方元素與現代建筑設計相結合,進而彰顯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以及歷史價值,有效提高人們對其的認知水平,更易接受傳統文化,加大傳統文化的傳承力度,并且還能實現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創新。
建筑材料作為構成建筑的最基本要素,與建筑文化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在現代建筑的規劃設計階段,設計師可以從標準化現代建筑與中國傳統建筑在建筑材料應用方面的差異入手,對各種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建筑材料進行靈活應用,同時深入挖掘傳統建筑材料中的文化內涵,實現傳統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的深層次融合。
例如,在中低層建筑的屋頂區域設計中,可運用“瓦”這一傳統建筑標志性元素,借鑒傳統建筑的屋頂構筑方式,將其鋪設在建筑屋頂上方,構成具有獨特弧度線條與傳統文化氣息的屋頂與屋檐,以達到美化建筑輪廓、改變建筑整體形狀、增添建筑文化底蘊的目的,充分發揮出瓦的獨特美學價值與精神價值。
再如,在張家界六甲酒店的設計中,設計師以湘西本土建筑的傳統語言為基礎,將青石板、紅松木等材料應用到酒店建筑外立面的設計中,與不銹鋼、金屬拉伸網板、玻璃等現代材料相結合,構建出了由熏黑色紅木窗欞格柵、紅木大門、青石板地面、白墻等多種傳統文化元素共同組成的建筑外立面,使整個酒店極具湘西傳統建筑風格。
在建筑設計中,試圖嵌入我國傳統建筑元素并非易事,如若只是單純地將兩者拼接在一起,不但無法突出傳統建筑元素的特點,還會影響整個設計的美觀性。現代設計和傳統設計有著相通之處,也有著一定的差異性,為充分應用傳統建筑元素,必須在現代建筑結構的基礎上靈活引用,做好兩者之間的銜接工作,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是進行有限延伸,指的是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可基于原有的平面布局進行細節裝飾,深度挖掘傳統建筑元素,提取出適合的元素符號進行創作,以表達出設計人員的意圖和思想。
二是可加強對傳統建筑元素的再開發,指的是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深度挖掘傳統建筑設計風格,對其元素進行重構,融入新的現代設計手法,基于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體現新的傳承。
4.3.1 關注文化符號的科學運用
第一,形態類符號的應用。首先是形態類符號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形態符號即建筑設計中的外觀造型、結構和尺寸等。設計者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會充分考慮到形態符號編排和組合的合理性,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積極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從而更好發揮傳統文化符號的裝飾功能,同時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而在運用形態類符號的過程中需要設計者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合理的設計方案,從而提高傳統文化符號運用的有效性,避免在設計的過程中出現風格模糊、不中不洋的建筑風格。將傳統文化符號運用于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體現了傳統建筑理念和風格的運用,實現了傳統和現代的完美交融。
第二,色彩類符號的應用。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傳統色彩為現代建筑設計中式風格的配色方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可能性,主要體現在空間調性和軟硬裝的搭配層次上。現代建筑設計根據空間屬性或業主喜好會定位不同的空間調性,如用于提供住宿、招待、休閑等功能的酒店、會所,宜設定高貴、華麗的空間調性,整體色彩可選用黃色、金色、紅色、深棕等華麗厚重的主色調,并在軟裝配飾上搭配綠色、紫色、藍色等點綴色、強調色,打造高貴氣質,營造賓至如歸的溫馨環境;而用于工作、洽談、觀賞等功能的辦公、展覽空間,宜設定雅致、靜穆的空間調性,色彩上可傾向于選用灰、白冷色調,營造一種清朗靜謐的高雅氛圍。在色彩層次上,前者更富有商業性,色彩層次宜更加豐富,在明確硬裝主色調的基礎上,可適度增加軟裝配飾色彩的多樣性和對比性,以形成一定的視覺沖擊,增強用戶的體驗感;后者更富有實用性和精神。
4.3.2 對傳統書畫的應用
傳統書法與繪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題材廣泛,內容全面,流派紛繁,包羅萬象,反映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才情智慧、人文精神,是影響深遠的文化藝術瑰寶。中國書畫的“傳統”意義,不僅包括書畫藝術本身的樣式技法傳統,還包括培育與滋養中國藝術的哲學思想、美學觀念、社會制度、習俗風尚等文化背景方面的傳統。傳統書畫以形為載體,結合畫理、畫法、布局、意境,抒發作者思想情感或意趣格調,極富精神性和內涵性,是形式美感與精神內涵的完美統一,對現代室內設計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書畫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形式常見兩種。
一種是直接表達法,即直接在適當的位置設書畫作品,以突顯空間環境的某種風格調性,或彰顯使用者的某種品格喜好,如基調富麗厚重的商務酒店,更適合設《千里江山圖》等磅礴壯闊、華麗大氣的畫作;如基調清新雅致的精品酒店,則適合《孤禽圖》這樣意趣別致的小畫;如主人品行端厚、性喜高潔,則可選鄭板橋的四君子圖或吳鎮的《漁父圖》,此一類彰顯孤傲堅忍、自鳴高雅情懷的文人畫。直接法所設書畫作品形式多樣,可以是傳統名畫名作的仿品或印刷品,亦可以是主人親自臨摹、創作的富有生命關聯的作品;可以是利用多元材料手法(如釘子、絲線纏織等)制作的書畫裝置藝術,亦可以是通過數字技術進行可視化展示的書畫動態投影或LED沉浸式書畫圖像,但總體來說所設作品的內容形式及精神理念應與整體風格相一致。
另一種應用形式是精神體現法,即以某件書畫作品的意境神韻或精神思想為設計主題,選用與該精神主題相契合的形式手法,進行元素的搜集、篩選、演變與融合,使設計方案時時處處透露、體現主題書畫的核心精神,并貫穿始終。精神法極具代表性的案例有杭州富春山居度假酒店,該酒店以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畫作精神意境為主題,室外亭臺、舟船、小景,室內白墻、雅具、匾額,一副觀煙云變幻之奇、領江山釣灘之勝的悠然畫卷,飽含了隱居者悠游林泉、瀟灑淡薄、隱居山林而忘江湖的詩意哲學和人文精神,這番勝景不僅能舒緩放松住客的身心,更能凈化、撫慰其心性情致,不失為高端度假酒店的典范。
為凸顯建筑風格與特色,現代建筑在結構形式上逐漸呈現出創新化、多樣化的趨勢,尤其是在大型建筑設計中,對于建筑結構形式的創新更是十分普遍。而設計師要想將傳統文化有效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中,還可以借鑒傳統建筑的抬梁式、穿斗式等結構形式。
從具體的設計應用思路來看,傳統建筑的結構形式與封建禮制思想、等級制度存在著密切聯系,如在屋頂形制、屋頂構件樣式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雖然使我國傳統建筑的形態得到了完善,但也使建筑的長期發展受到制約。因此,設計師對于傳統建筑結構形式的應用還需采取“抽象繼承”的策略,將各種經典建筑結構形式中的設計哲學、原理等精華提取出來,作為建筑結構形式設計的理論基礎,再結合自身思考及建筑實際建設需求,完善建筑結構形式設計方案,賦予傳統建筑結構形式以全新的意義。
總之,在建筑設計領域,傳統文化雖然能夠發揮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傳承傳統建筑文化、推動建筑設計創新等重要作用,但要想將傳統文化真正應用到建筑設計實踐中來,還需要遵循基本原則,采取傳統建筑材料應用、建筑規劃理念創新、色彩設計理念更新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