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當晚,人群開始在夜間涌動吶喊,不少家庭焚香祭祖。此后幾天,各地游行不斷。慶祝有兩大主題:一是戰爭的結束;二是臺灣已確定重回中國的懷抱,臺灣人可以名正言順重新做回中國人了。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7周年,也是臺灣光復77 周年。1945 年10 月25 日,臺灣結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重回祖國懷抱。這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團結御辱的結果。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在殖民統治臺灣期間,毫無人性地殘忍殺害了數十萬臺灣民眾。日本殖民者在臺灣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對臺灣人民欠下的血債無法清償。

安藤利吉簽署降書
10 月25 日被確認為臺灣光復的正日子,因為這一天是中國代表在臺灣接受日本投降的日子。其實,是一系列在歷史中閃爍的日期、事件,共同交織出了臺灣光復的華彩樂章。雖然對歷史的解讀大相徑庭,但一談到當年,連主張“臺獨”的學者都指出,臺灣人當時迎接光復的心情不能用激動來形容,得用瘋狂。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當晚,人群開始在夜間涌動吶喊,不少家庭焚香祭祖。此后幾天,各地游行不斷,歌仔戲、布袋戲、龍燈、舞獅表演密集,爆竹喧天,張燈結彩。慶祝有兩大主題:一是戰爭的結束;二是臺灣已確定重回中國的懷抱,臺灣人可以名正言順重新做回中國人了。
8 月29 日,蔣介石任命福建省主席陳儀擔任臺灣省行政長官。9 月1 日,陳儀又被任命兼任臺灣省警備司令。消息迅速傳到島內,此時臺灣人知道,光復已經進入具體實施步驟。
對于光復,臺灣人“歡喜現于顏色”,以超過大陸其他地區的熱烈心情,準備迎接當時代表中國的國民政府。士紳和民眾籌備“歡迎國民政府籌備委員會”,青年人自發組織起來,維持地方秩序,尤其是保護日本人留下的“敵產”,以便國民政府順利接收。
臺灣各地的鄉、鎮、市、街都自發豎立起迎接光復的豪華牌樓,各種歌詠光復的詩詞對聯流行起來,其中一副寫道:“喜離凄風苦雨景,快睹青天白日旗。”另一副寫道:“歡喜江山歸依舊,迎來旗幟慶重新。”
10 月5 日,作為陳儀的先導,前進指揮所主任葛敬恩率領僚屬八十多人抵臺,受到熱烈歡迎。臺灣作家吳濁流的記述是:“對這些接收人員,臺灣人打從心底以對待英雄的方式歡迎。”
10 月10 日,在臺北公會堂(今天的中山堂),臺灣各界首次舉行了“雙十國慶”慶祝大會,士紳代表和民間人士共數千人參加。大會主席團代表林獻堂、林茂生等相繼發言,號召在光復后建設一個新臺灣。
10 月16 日,有消息說,祖國的軍隊將在當天抵達基隆,全島沸騰。臺北人不用說,許多人從臺中、臺南、高雄等地趕到基隆港,準備迎接“國軍”,基隆頓時人山人海。載運軍隊的船艦遲遲未入港,民眾望眼欲穿,苦苦久候,有的人當夜露宿碼頭等候。
10 月17 日,來臺接管的第七十軍先頭部隊七十五師終于抵達基隆,港口達到沸點。在一片歡騰中,軍隊先登陸基隆港,再分七個列車開至臺北,臺北市民、學生當天清晨就在車站等候,列車進站,歡聲四起。軍隊出站,人們夾道歡迎。
在臺灣人眼中,“國軍”的裝扮和他們所熟悉的日本軍隊截然不同,隊伍不整齊,看上去很寒酸。每個人背上都背著一把雨傘,有些還挑著鍋碗瓢盆、寢具、雜物等,他們打的綁腿在腳踝部位也顯得臃腫不堪。
這場景讓有些年輕人感到失望,多數臺灣民眾尤其是老人卻拿出愛護和理解的態度,作出種種解釋,甚至夸張地胡謅:“國軍平常把鉛板綁在腳踝上練習行走,一旦解下來,就能疾走如飛,他們背上的雨傘是用來從高處降落用的……”
臺灣人覺得,只有這樣的解釋,才能說明為什么這樣的軍隊能打敗裝備精良、軍容嚴整的日軍。另外,用這種裝備還能取得最后的勝利,更說明祖國軍隊的勇敢善戰,體現了祖國的偉大。
對于當年“國軍”登島的一幕,多年來一直在臺灣被述說、回味、流傳、發酵。
10 月24 日,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抵達臺北,歡迎的人潮涌往松山機場,擠不上公車的人徒步趕路。臺灣人說,歡迎國軍是“簞食壺漿”,歡迎陳儀是“萬人空巷”。
10 月25 日,“中國戰區臺灣省接受日本軍投降禮”在臺北公會堂舉行,陳儀是受降主官,日方代表是末代總督安藤利吉、臺灣軍參謀長諫山春樹等,參加者還包括臺灣人民代表林獻堂、盟軍代表顧德里上校等一百八十多人。
陳儀宣讀“受降令”后,將該命令及“受領證”交給安藤利吉,安藤利吉在受降書上簽字,由諫山春樹上前遞交投降書。陳儀隨后發表聲明指出:“從今天起,臺灣及澎湖列島正式列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權之下,這種歷史意義的事實,本人特報給中國全體同胞及全世界周知。”
在這一天,慶祝臺灣光復大會隆重舉行,會后全島民眾舉辦大規模慶祝活動,臺北市三十萬人舉行三天三夜不間斷的火炬大游行。當時,內地多家報紙報道說,抗戰勝利后,在臺灣的中國人慶祝臺灣光復稱得上是普天同慶。
在那個年代,一個接一個閃亮的日子連成了珍珠,讓光復成為臺灣人最幸福的新紀元。“祖國”在臺灣成了最具神秘魔力的詞語,這詞語讓老人流淚,讓少年激動,祖國的一切成了被敬愛的對象,來自大陸的人被當作家人、當作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