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厚明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要“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新時代的組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立足房山區實際,強化問題導向,推動各級領導班子更加堅強有力,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全面進步過硬,人才資源引領和支撐作用持續充分發揮,著力以高質量組織工作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房山大地形成更多生動實踐。
▲ 房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厚明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我們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注重從干部工作“選育用管”全鏈條發力,充分調動各方面資源和力量,統籌推進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設。
深學細悟筑牢思想根基。堅持重大政治理論輪訓機制,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作為房山區委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培訓的主要內容,舉辦處級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輪訓班,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深入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
綜合施策提高專業本領。認真落實《房山區領導干部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和年度任務清單,緊扣全區發展定位、重點工作以及干部的能力弱項,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全面提升領導干部治理能力。圍繞地區發展緊缺型專業,加大公務員重點招錄力度,加大從高等院校、市直機關以及國有企業遴選干部力度,從源頭上優化干部隊伍專業結構。
樹牢鮮明導向選賢任能。立足全區干部隊伍實際,明確憑能力不唯學歷、憑業績不唯資歷、憑干勁不唯年齡、憑境界不唯崗位的“四憑四不唯”選任導向。堅持以事察人、以事擇人,健全完善全過程跟進考察干部工作機制,全方位全視角全過程了解干部在重大項目、重點工作和急難險重任務中的政治態度、工作作風、專業本領和工作成效。
嚴管厚愛激勵擔當有為。進一步健全完善知事識人體系,綜合運用目標任務、績效指標、等級評估等方法,綜合分析評價干部的顯績和潛績,推動干部既重現實問題的解決,又重發展后勁的積蓄。同時,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澄清正名機制和監督干部接訴即辦工作的有效途徑,激勵干部敢擔當、善作為。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要使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區委工作安排得到深入貫徹,必須充分發揮黨的嚴密組織體系的強大組織力、行動力、戰斗力,確保黨的組織體系上下貫通、執行有力。
強化責任體系建設。樹牢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健全完善基層黨建“月提示、季調度、年述職”工作機制,持續深化巡回觀摩、巡回拉練、巡回調研“三巡工作法”,夯實“全員抓黨建”工作格局。創新搭設組工擂臺、“頭雁”擂臺、連心擂臺、星火擂臺、先鋒擂臺,通過打擂爭先的形式,增強工作動力,激發黨建活力,持續推動黨建責任落實。
強化組織體系建設。實施村級組織分類提升,抓兩頭帶中間,持續夯實基層基礎。大力開展規范化提升行動,持續深化“月拉練、季調審”工作機制,探索實施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問題發現、反饋、督辦、回訪“四步工作法”。建立健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季調研、季點評”工作機制,堅持“每月一題”,集中攻堅瓶頸問題,大力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村、紅色美麗村莊創建活動。創新實施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政聯建、網格聯建模式,構建以聯合黨組織為紐帶,以村黨組織為主體,以功能型黨小組為支撐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著力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完善黨建引領“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未訴先辦等工作機制,持續深化推廣黨建引領下的協商民主、契約治村、群眾自治、不訴自辦的“廣陽經驗”,以美麗“小庭院”帶動鄉村“大治理”的“王家磨做法”,以及“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里”的“嘉北網格化管理”等好經驗好做法。用好用實“上一線 作貢獻”、三級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雙報到”等載體,探索建立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央產小區物業管理聯席會,打造“房山黨員”先鋒品牌,推動更多資源向社區(村)傾斜,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共同體,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在主動治理、未訴先辦上強化為民服務、彰顯為民情懷。
▲ 張厚明(前排中)到良鄉鎮江村檢查疫情防控工作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我們要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強化人才政治引領和服務保障,把更多優秀人才團結集聚到房山高質量發展事業中來。
全力推進區域品牌人才工程。啟動實施綜合性人才品牌工程,重點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全面提升地區人才工作影響力吸引力。對標市級“一業一策”工作要求,分別出臺高精尖、金融、文旅三大產業領域人才專項支持措施,大力引進急需緊缺型人才,助力地區產業轉型發展。
全力提升人才服務主動性。圍繞企業人才普遍關心的住房保障、子女入學、醫療服務等問題,統籌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細化服務措施,切實解決人才后顧之憂,強化區域引才優勢。用好用實“人才服務微中心”,持續開展“人才政策進園區”“人才工作進企業”等系列活動,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人才服務精準性,營造“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發展經濟人人有責”的良好環境。
全力支撐地區發展中心工作。強化鄉村振興人才工作專班作用,統籌推進農村生產經營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等五支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鄉村人才專家庫,組織開展“專家鄉村行”活動,幫助街鄉、企業解決重點問題和發展瓶頸。建立重大項目與人才引進聯動機制,對接區內重點項目、重點企業人才引進需求,做好人才引進服務工作,全力助推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