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后,4 國領導人接連訪華,創下多個“首次”和“第一”,節奏密集的主場“外交周”亮點紛呈。世界從中感受到一個清晰的訊息:面對動蕩不安的世界,中國將堅持對話協商,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
中共二十大后,中國外交起手不凡、再開新局。10 月30日起的一周內,越南、巴基斯坦、坦桑尼亞、德國四國領導人先后訪華,創下多個“首次”和“第一”。節奏密集的主場“外交周”亮點紛呈,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4 位領導人有來自周邊鄰國,也有跨越山海、遠道而來;有來自發展中國家,也有來自西方發達經濟體;有“志同道合”,也有“求同存異”。介紹中共二十大重要成果,引領雙邊關系發展,推進一系列務實合作項目……習近平總書記同各國領導人會晤的內容十分豐富。
隨著舉世矚目的中共二十大勝利閉幕,巍巍東方巨輪啟航新征程。各國政黨政要紛紛致電致函,熱烈祝賀習近平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和中共二十大成功舉行。
俄羅斯總統普京向習近平表示,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成功舉行,充分體現了您崇高的政治威望,展現出在您領導下中國共產黨的高度團結。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表示,堅信在習近平總書記同志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必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取得光輝勝利。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于各國人民的抉擇。“我們將同各國人民一道,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持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對600 多名中外記者,習近平向國際社會發出“攜手創造世界的美好未來”的真誠邀約。

10 月31 日,習近平與阮富仲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晤前,雙方緊握的雙手久久未放開,隨后雙方張開雙臂互相擁抱問候。疫情以來,在許多外交場合,握手禮都被迫改成了碰肘禮。現在中越領導人的一個擁抱傳遞出更多信號,體現出中越友好關系
中國的邀約也得到多國政黨政府的積極回應。中共二十大閉幕后,主場“外交周”開啟。
這個日程緊湊的“外交周”以一次“最佳時機的訪問”拉開帷幕,首位到訪的是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這是中共二十大后中方首次接待外方領導人來華訪問,是2021 年初越共十三大后阮富仲首次出訪,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近3 年來中方首次以正式訪問名義接待外方領導人訪華。
從疫情以來首次舉行最高規格外賓歡迎儀式到頒授中國國家對外最高榮譽勛章“友誼勛章”,從兩黨總書記繼2017年后又一次以茶論道、交流交心到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體出席歡迎宴會……中方對阮富仲訪問期間的一系列高規格安排,凸顯中越兩黨兩國的深厚情誼。
黨際交流被視為中越關系的“壓艙石”,對中越關系有著領航作用。習近平指出,中越雙方要“著眼未來、久久為功,傳承發揚老一輩領導人精心培育的‘同志加兄弟’傳統友誼”。中越同為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制度相同、理想信念相通、發展道路相似、前途命運相關。
會談中,雙方圍繞社會主義事業、中越關系、中國東盟關系等深入交換意見。“雙方要堅持社會主義前進方向”“雙方要夯實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習近平關于中越關系的重要論述,為兩黨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指明前行方向、注入強大動力。阮富仲表示,越南將發展對華友好合作作為對外政策的“頭等優先”。
中越領導人一致表示,要秉持“長期穩定、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全面合作”的“十六字”方針和“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四好”精神,鞏固傳統友誼、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政治互信、妥善管控分歧,推動新時代中越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同時,雙方還簽署了合作文件,涵蓋政黨、經貿、環保、文旅、司法、海關等諸多領域。
11 月1 日,中越發表聯合聲明,全面展現了這次重要外事活動達成的豐碩成果。在聯合聲明中,中越鐵路被重點提及,強調“盡快完成老街- 河內- 海防標準軌鐵路規劃評審”。此類基礎性合作意義深遠,未來中越互聯互通的效應將會更加明顯。
繼阮富仲后,中國迎來了“鐵桿兄弟”。11 月2 日,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訪華。這是他今年4 月上臺執政以來首次訪華,也是在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之后,中巴領導人的再次會見,充分體現了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特殊性和高水平。
在會談中,中巴領導人都講到同一個詞——“鐵桿”情誼。習近平說:“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近年來,兩國在世界變局亂局中相互支持、砥礪前行,彰顯中巴‘鐵桿’情誼。”夏巴茲說:“我非常榮幸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共二十大成功召開后首批受邀訪華的外國領導人之一,這充分彰顯了巴中之間的深厚‘鐵桿’情誼。”
11 月2 日,在中巴聯合聲明中,中方重申“始終將中巴關系作為中國外交的最優先方向”,巴方強調“巴基斯坦人民始終支持巴中最親密友誼”。
對中巴關系,習近平指出,愿同巴方提升全方位戰略合作水平,加快構建新時代更加緊密的中巴命運共同體,為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注入新動力。夏巴茲表示,巴中友誼堅不可摧,巴方將永遠同中國堅定站在一起。
會談一大亮點是,雙方就如何實現中巴經濟走廊第二階段建設的高質量發展,達成了諸多共識。雙方簽署的合作文件還涵蓋數字經濟、農產品輸華、金融合作、基礎設施、洪災緊急援助等多領域,為雙邊關系帶來新維度。
2013 年,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后,到訪的首個非洲國家是坦桑尼亞。今年11 月3日,坦桑尼亞總統哈桑成為中共二十大后首位訪華的非洲國家元首,足見中坦關系的密切程度和中非關系在中國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將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其中,“真”“實”“親”“誠”正是當年習近平在訪坦期間提出的對非政策理念。
習近平強調,雙方要以中坦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指引,統籌推進下階段各領域友好合作。哈桑表示,坦方視中國為真正的最重要的朋友,愿意做永遠值得中國信任的伙伴。中坦領導人宣布,將中坦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11 月3 日,在中坦聯合聲明中,除了升級改造坦贊鐵路外,還有在能礦開發、加工制造、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多方面的合作安排。
眼下,全球經濟復蘇仍脆弱乏力,安全發展面臨嚴峻挑戰,非洲國家也在尋求維護自身安全和實現發展的出路。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和韌性,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也十分符合非洲國家的利益,非洲國家都希望能搭上中國這趟發展的“快車”。因此,哈桑訪華取得圓滿成功,對促進中非關系進一步發展以及推動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也有著重要意義。
節奏密集的主場“外交周”以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收尾。作為中共二十大后首位訪華的歐洲領導人,朔爾茨此行帶領由12 名德國企業高管組成的“陣容豪華”商界代表團同行,橫跨制造、化工、醫藥、食品等多個行業,備受外界矚目。據悉,這也是其任內首次訪華。此訪不僅創造了多個“第一”,也釋放了中德、中歐高層互訪按下“重啟鍵”的信號。
會談中,朔爾茨表示,德方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支持經濟全球化,反對“脫鉤”。習近平強調,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 周年。50 載歷程表明,只要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交流互鑒、合作共贏原則,兩國關系的大方向就不會偏,步子也會走得很穩。中國對德政策保持高度穩定性連貫性,希望德方也奉行積極對華政策,實現兩國互利共贏。
習近平指出,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中德作為有影響力的大國,在變局、亂局中更應該攜手合作,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貢獻。關于中歐關系,他指出,形勢越是復雜困難,中歐就越要堅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對話合作。一席話撥云見日,讓國際社會更加清晰地看清中德、中歐關系排除干擾、行穩致遠的正確方向。
在會談時,習近平還談到一個數據:過去50 年,中德務實合作持續深化,雙邊貿易規模增長近千倍。雙方要在拓展傳統領域合作潛力的同時,激活新能源、人工智能、數字化等新領域合作活力。中方愿同德方、歐方繼續深化航空合作等。此外,中德雙方領導人還就烏克蘭危機等交換了意見。
中國人民大學歐洲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閆瑾表示,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下,朔爾茨訪華釋放出進一步加強與中國關系的積極信號,這為在“后默克爾時代”撲朔迷離的中德關系和中歐關系摒棄“冷戰”思維、互相尊重、開展務實合作指明了方向,為中德關系和中歐關系行穩致遠奠定基礎。
“可靠和信任——這兩種價值觀在中國和德國的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它們也是外交關系和政治伙伴關系的基礎。很高興我們面對面進行了會談。”結束訪華后,朔爾茨在社交媒體上這樣寫道。
一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一個是歐盟重要國家。中德關系的穩定性連貫性,有助于推動中歐兩大力量為動蕩變革中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
中共二十大后,這波金秋系列外交活動蘊含著推進中國同相關地區整體關系發展的考量。
“今日俄羅斯”網站刊文認為,美國正對華實施前所未有的打壓,試圖遏制中國發展。而中國的目標不是與美國糾纏,而是對其認為重要的國家發起魅力攻勢,并深化與這些國家的經貿關系,間接地打破美國的封鎖。
外界注意到,務實合作是近期密集訪問中的關鍵詞。眼下,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多變,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務實合作無疑是動蕩變局中的穩定力量。
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所長郭延軍表示,越南、巴基斯坦分別是中國在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鄰國,越南是東盟的重要國家,雙邊互動既為發展中越、中巴關系規劃前景,也為推動中國同這兩個地區的關系發展、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蘇曉暉表示,德國總理在歐洲國家領導人中率先訪華,既有力回擊了“脫鉤”謬論,也為歐洲其他國家同中國良性互動作了示范。
從這一波密集會晤里,世界感受到一個清晰的訊息:踏上新征程的中國,始終秉持言行如一、說到做到的優良傳統。面對動蕩不安的世界,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繼續開拓前行。中國將堅持對話協商,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推動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正如央視新聞報道指出,人民大會堂的密集會見,傳遞的正是共迎挑戰、共創未來的鮮明信息。
隨著本輪密集訪華的成功,未來可能會掀起更多訪華高潮,給中國外交注入更多積極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