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龍
因腦出血導致肢體一級殘疾的李明(化名)生活無法自理,家里依靠妻子偶爾打零工維持家用,而且還有兩個孩子需要撫養。海曙區民政局工作人員在救助對象名單比對過程中,發現了李明家的困難情況,主動幫助李明和家人申請低保等各項救助保障。如今,李明一家每年能領到各類救助金8萬元,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一年來,寧波錨定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的目標,聚焦群眾全生命周期需求,不斷增加優享、普惠、便捷的公共資源供給,加快補齊教育、醫療、托幼、養老、住房等方面的民生短板,持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一幅幅溫暖幸福的民生圖景正在全市徐徐展開。
教育資源提質擴面
每周一次的“同步課堂”,是鄞州區瞻岐鎮中心初級中學學生最期待的課程之一。該校和鄞州實驗中學組建教育共同體以來,雙方在教學管理、教育科研、教師交流、辦學資源等方面展開了深度融合、緊密共享。“同步課堂”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載體,它將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到偏遠山區學校,助力山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教育是民生之基。寧波在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建設過程中,堅持群眾所盼、教育所能、未來所向,以解決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校際差距為主攻方向,持續增加資源供給,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治理效能,努力打造“甬有優學”民生品牌。
2021年,寧波中小學(幼兒園)學位擴容建設項目共計竣工66個,新增學位約4.5萬個;海曙、鄞州等7個區(縣、市)教育共同體覆蓋90%以上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全市優質示范高中定向分配比例達62.7%;在甬高校新增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22個;普惠性在園幼兒占比達92.8%,省二級及以上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73%;建設教育數字化應用場景16個;新增35個產業發展緊需中職專業、23個技工專業……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寧波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雙減”背景下,寧波中小學校全面開展課后服務,成功打造對象全覆蓋、主體全協同、五育全融合、成本全公益、培養全鏈條的“五全”課后服務新模式。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1+X”形式提供基礎服務(輔導完成作業)和拓展型服務(體藝等興趣拓展課),建立起以志愿者、中高職院校專業教師、非遺傳承人、大國工匠、五老人員等為主體的課后服務校外師資庫。2022年春季學期開學后,寧波課后服務學生參加率達90.36%,教師參與率達95.24%,實現愿托盡托。
除此之外,寧波還將“托幼一體化”作為教育重點工作,推動幼兒園向“托幼一體化”轉型,鼓勵有空余學額的幼兒園開設幼托班,盡量緩解托幼學額不足難題。目前,全市有325所幼兒園開設幼托班469個,招收2—3歲幼兒9380名。為增強教育領域“托幼一體化”系統化和規范化建設,寧波在全市新一輪學前教育發展計劃中明確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以滿足家長托幼需求。
健康事業穩中有進
2月25日,寧波市第一醫院、海曙區第二醫院的專家連同章水鎮衛生院的家庭醫生,在章水鎮李家坑村衛生室門口廣場開展高山巡回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活動。在現場,市、區兩級醫院14名專家,為高山老年人群免費提供頸動脈斑塊篩查、前列腺癌篩查、老年性癡呆篩查、聽力眩暈專科篩查、骨密度篩查、肺功能檢查等服務,獲得村民頻頻稱贊。
自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建設以來,寧波圍繞“甬有健康”行動,加快推進衛生健康現代化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奮力打造衛生健康領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標志性成果。
為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寧波積極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加快縣域醫共體和城市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完善網格化布局,建立健全各成員單位統一管理、分工協作、雙向轉診的體制機制。目前,全市二級以上醫院的80%號源通過網上開放預約,其中40%專家號源向基層優先開放;醫聯體和醫共體內部153種慢性病藥物匹配率達98%以上;全市縣域就診率連續三年保持在90%以上,基層就診率穩定在65%以上,外轉病人數量持續減少。
2021年8月,寧波在“浙里辦”App上線“優享醫護”應用,以滿足老年人、新生兒、孕產婦及術后康復等行動不便、就醫困難人群在家接受護理的特殊需求。該應用整合了全市200家醫療機構的護理資源,可提供鼻胃管護理、導尿管護理、PICC置管護理等49項護理項目。有需要的群眾在下單預約后,醫療機構護士接單并提供上門護理服務。今年以來,“優享醫護”已為1.2萬余人次提供服務,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好評。
在推進“甬有健康”行動的同時,寧波還聚焦“甬有善育”,健全兒童健康服務體系和托育服務體系,積極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一方面,強化出生缺陷綜合防控,整合婚前、孕前檢查,加強產前篩查、診斷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綜合防治先天性心臟病、唐氏綜合征等常見出生缺陷;另一方面,推進“家門口入托”工程建設,引導社會力量興辦、參與普惠性托育機構,解決“入托貴、入托難”問題。此外,寧波還迭代升級婦幼健康一體化平臺,全量歸集全員人口、婦幼保健、嬰育服務等數據信息,做到數據實時導入、全域共享,實現孕前、孕中、出生、成長等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全程智控。
養老服務持續深化
“價格不貴,菜色豐富,不僅能吃飽,還吃得很好!”每天中午,鄞州區白鶴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配送人員都會準時將可口營養的飯菜送到85歲老人陳文良的手中,這讓他感到既方便又安心。據悉,為解決老年人“吃飯難”問題,寧波已建設148個鎮鄉(街道)老年食堂和389個村(社區)老年食堂,共有逾2.3萬名老年人享受助餐服務。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解決老年“吃飯難”問題,是寧波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打造“甬有頤養”品牌的重要舉措之一。一年來,寧波聚焦老年人現實需求,織密養老服務網絡,建強居家養老陣地,大力發展康養服務,基本建立起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
目前,寧波共建有養老機構264家,擁有機構養老床位6.19萬張,每百名戶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5.6張;建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87個、居家養老服務站2792個,已覆蓋所有鎮鄉(街道)和村(社區)。所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均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簽約合作,44個老年人居住較為集中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還具備全托護理照料功能。除此之外,海曙、鄞州等地還培育出一批優質的專業護理照料機構,為社區老人提供中短期全托護理照料服務。
在惠老政策方面,寧波按照突出重點兜底線、適度普惠保基本的原則,在實施困難老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基本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清單。低保低邊家庭、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重點優撫對象等特殊和困難對象中的重度、中度失能老人以及80歲以上高齡老人,每月可分別享受45小時、30小時、3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同時,寧波還為低保低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和80歲以上居家老人購買老年人意外險,為80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50—800元高齡補貼,為低保低邊、重點優撫對象等特殊困難老人開展每戶1.2萬元標準的家庭適老化改造。
民生保障堅實有力
80歲的李老伯和老伴住在海曙區高橋鎮,家里還有一個殘疾的女兒和正在上小學的外孫需要照顧。每當家里有人需要看病,接送孩子和買菜做飯的時間就會變得很緊張,老人對外孫的教育也是力不從心。“童舟共濟”項目組人員通過走訪得知李老伯家的困難后,當即為他對接了志愿者團隊,為他提供陪醫、接送孩子等志愿服務,同時也有專業咨詢師為孩子的成長教育提供支持。
“童舟共濟”項目是海曙區推出的一項困境兒童關愛成長服務項目,也是海曙區對“物質+服務”社會救助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作為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自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建設以來,寧波聚焦困難群眾,著力構建兜底有力、精準高效“大救助體系”,全力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據寧波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浙里救”政務平臺,寧波已實現困難群眾14類救助保障事項“一件事”辦結,救助惠民“一件事”聯辦率、探訪關愛完成率、幸福清單送達率均達100%。在浙江省2022年上半年社會救助工作綜合績效數字化考評中,寧波以12.55的總分排名全省第一。2021年,寧波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標準實現全域統一,率先完成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19項標志性工程中的困難救助“同城同標”工程。
今年1月,針對重度失能人員的居家醫療護理無法使用醫保結算的政策短板,寧波在全國首創推出“醫保家付”服務,將重度失能人員所需的PICC置管護理、導尿管護理、鼻胃管護理三項居家醫療護理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有效減輕了失能人員家庭負擔。
住有所居,是每個家庭最為樸素的期盼。在保障困難群眾生活的同時,寧波還緊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這一目標,深入推進新市民住房保障改革試點,在全省率先基本構建起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的新型住房保障體系。
今年,寧波在有效改善城鎮戶籍困難群眾住房條件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完善公租房政策,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積極推進共有產權住房建設試點。截至8月底,已為2.3萬戶家庭發放租賃補貼,對符合條件的4182名一線環衛工實施住房保障;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6.42萬套(間),提前完成省定5萬套(間)的全年目標任務。
責任編輯:姚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