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際帆
(福建日出東海投資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鋼筋混凝土是現代建筑工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材料之一,建筑工程建設中,鋼筋混凝土施工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影響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因素較為復雜,包括施工技術水平、施工人員素質以及各工序施工質量等因素。本文從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施工流程出發,對模板、鋼筋和混凝土澆筑施工等多個工序的施工要點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了相應的施工質量控制策略,以期提升鋼筋混凝土施工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保證工程建設的整體效果。
施工準備中,施工單位與設計單位不僅要落實技術交底工作,還要建立健全質量檢查機制,保證鋼筋混凝土施工的質量及效果。工程施工前,應以施工工序為依據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計劃,確保不同施工環節的順利銜接,還應高度重視材料準備工作,檢查施工材料的質量,并保證現場機械設備配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此外,工程施工中不同位置所需的鋼筋類型有所不同,應在施工前到現場明確鋼筋加工位置,結合鋼筋直徑及種類分類放置,以便及時運送[1]。為有效規避現場鋼筋污染及腐蝕問題,應積極采取多種保護和防腐措施,同時也應以技術規范為依據檢驗鋼筋質量。鋼筋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單位應仔細檢查機械設備,結合各項規定切實做好維護工作,為工程施工有序進行創造有利條件。
混凝土施工對模板強度、結構和尺寸的要求較為嚴格,要保證模板銜接的可靠性和密實性。模板處理中,應有效規避鋼筋混凝土出現污染問題,應及時清理模板臟污表面。澆筑施工前,應充分浸潤模板,保證模板與鋼筋混凝土的黏合效果。模板工程施工中,需充分考慮工程設計的細節要求和工程質量要求,明確模板標高、規格、軸線以及模板縫隙和表面平整度等,以此合理地開展模板施工。同時,鋼材是模板和支架的重要材料,所選鋼材應充分滿足工程建設和施工的基本要求。也可選用木材或新材料,木材應具備優良的承重性能,木材的質量等級應為Ⅲ級以上。在模板制作和安裝的過程中,要全方位保障工程結構和構件的形狀、尺寸及位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確保結構穩定,結構拆卸方便,以保證后續施工的有序進行[2]。使用鋼模板前,應涂抹適量的隔離劑,加強維護管理,防止發生變形及銹蝕問題,嚴控軸線及水平標高,施工過程中也應加強垂直及水平控制。同時,要按要求進行預埋件及預留洞的施工,墻柱側位的下部應結合工程實際合理預留清物孔,以此保證雜物和積水能被有效清理。制作組合鋼模板、滑升模板和大型模板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相關規范和標準。
1.3.1 鋼筋加工
為防止經加工處理的鋼筋出現較為嚴重的質量問題,鋼筋加工過程中應準確計算鋼筋的用量,仔細檢查鋼筋的質量及性能。部分鋼筋表面可能有油漆、鐵銹等污物,加工前應切實做好清潔工作。為確保鋼筋平整性,應通過調直機采用冷拉方式調直鋼筋,基于鋼筋加工中的各項規范要求,確定冷拉值,避免鋼筋彎曲、折斷等問題[3]。如若工程中出現特殊鋼筋,則應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提升鋼筋材料利用率,減少鋼筋損耗,避免浪費。
1.3.2 鋼筋綁扎
基于工程實際和技術要求進行鋼筋綁扎施工,嚴格控制鋼筋間距和布置形式,依據結構的荷載標準與要求,確定結構的垂直及水平荷載。配置鋼筋的過程中,應有效規避鋼筋與其他物體發生碰撞,若摩擦碰撞較為嚴重,則容易導致鋼筋受損。采用雙層鋼筋網結構時,在鋼筋綁扎施工中應保證交錯點位布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有必要采取多項措施保證交錯點位的控制效果,交錯工藝、替換工藝和八字扣工藝是最為常見的綁扎技術。鋼筋綁扎施工結束后,應做好復核檢驗工作,以此確保鋼筋綁扎施工的質量及效果,有效規避鋼筋出現較為嚴重的移位問題。
1.3.3 鋼筋施工工藝要點
鋼筋施工前,施工人員應基于設計圖紙上提出的鋼筋等級、尺寸、形狀和各項參數的具體要求,完成下料。同時,要結合設計和工程建設的基本要求確定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及接頭的具體位置,以提升工程建設的質量及效果。以工程設計圖紙為依據,防止出現偷工減料和以次充好等違規行為,若鋼筋無法滿足設計圖紙的要求,則不得進入到工程的施工現場。如果要采用其他鋼筋進行替代,必須經設計和施工部門的一致同意,并按照要求辦理變更手續,然后組織施工。
在編制下料單(卡)的過程中,應確定鋼筋的各項參數[4],施工中需以此為下料的依據,制作加工不同位置的鋼筋。應在指定位置依據鋼筋的類型分類擺放加工后的半成品,并加強半成品的管理,有效規避材料污染和銹蝕等問題。在焊接鋼筋接頭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規范要求和搭接的長度,在減少材料消耗的同時,也可提升材料質量。鋼筋綁扎施工完成后,不得踩踏梁板構造鋼筋和彎曲的鋼筋,以免引起鋼筋變形。澆筑混凝土過程中,鋼筋需滿足跟班施工的要求,并結合實際需求采取調整措施,做好加固工作。
1.4.1 配合比設計
為提升混凝土的質量,優化混凝土的性能,應結合工程施工要求進行混凝土配比設計。應優先選用水化熱相對較低的水泥材料,同時應結合工程情況加入適量的高效復合堿性水泥,嚴格控制水灰比,提升混凝土材料的密實度。明確混凝土配合比后,進行試配試驗,檢測試件強度,獲取準確的檢測數據后與行業規范詳細比對,如果無法滿足規定標準和要求,則應認真分析原因,及時優化并完善配合比方案。
1.4.2 澆筑前準備
混凝土澆筑施工前,應做好以下工作:(1)再次仔細檢查所有鋼筋材料的質量,確定鋼筋的硬度、強度、防腐及抗壓性能滿足工程建設和施工要求,檢查模板、預埋件數量是否滿足標準;(2)應及時清理水泥薄膜與石子,清理基層,避免基層雜物或積水影響澆筑質量;(3)確定澆筑方案,找到澆筑起始點,明確澆筑順序。
1.4.3 入模溫度
入模溫度是影響混凝土性能的關鍵要素,要依據工程要求,合理利用科學有效的技術嚴控施工溫度,攪拌混合料。如果出現特殊情況,則應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大控制力度,如搭建暖棚、采取覆蓋措施和電伴熱處理技術等,以此有效控制入模溫度。
1.4.4 混凝土施工工藝要點
工程施工中,應依據規范要求合理選擇骨料粒徑,加強混凝土級配控制以完成混凝土材料配置,保證混凝土澆筑施工時不發生斷流等問題,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密實度,實現一次澆筑成功的目標。
混凝土施工前的檢驗工作尤為重要,混凝土出廠前,應落實原材料、混凝土強度、配合比、坍落度和損失等檢驗工作。交貨驗收時,要進行混凝土強度及坍落度取樣檢驗,混凝土試樣的采取及強度試件的制作應在40min內完成。混凝土攪拌處理通常在施工現場完成,攪拌設備和技術是攪拌質量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影響著混凝土的均勻度,應重點關注,合理選擇。
要充分保證混凝土施工的連續性,若需設置施工縫,則應嚴格遵守規定要求。施工縫混凝土強度達到12kg/cm2以上時,便可繼續組織開展混凝土澆筑施工,按一定厚度、方向和順序分層澆筑[5]。
鋼筋混凝土施工中,振搗施工尤為關鍵,振搗施工可有效控制澆筑施工中所出現的氣泡,同時也有利于抑制麻面問題。為確保混凝土振搗效果,應優選振搗方式,合理選取振搗強度,振搗強度不得超過既定范圍,以此保證混凝土振搗質量。混凝土振搗施工時,要堅持分層振搗的基本原則。若振搗施工采用插入式振搗器,則應充分體現上下振搗的獨特優勢,一般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現均勻的水泥漿和不再冒氣泡為振搗停止標準。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為保證鋼筋混凝土成型質量,應按照施工規范做好結構的養護。結合施工現場合理調整并優化養護方式,噴灑適量的養護液或覆蓋薄膜能夠起到調節混凝土表面溫濕度的作用,規避裂縫等病害問題,以提升混凝土的穩定性及強度,除此之外也可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密實度。
施工因素、材料因素及人員因素是影響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為保證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需要從現場施工管理以及材料選擇等方面采取針對性的控制措施。
鋼筋混凝土施工中,施工現場管理是影響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要素。嚴格監督并管理施工現場的鋼筋及混凝土材料問題,保證所有的施工環節均有相關的制度和規范約束,是提升工程施工的規范性,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和效果的基礎和保障。此外,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員應準確把握不同因素和周邊條件的轉變,若發現施工現場存在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應第一時間采取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消除隱患,以保障后續施工的順利進行。
鋼筋混凝土是現代建筑的核心材料,由于不同建筑結構之間的差異較為明顯,其鋼筋混凝土的配比也有所不同,實踐中應結合工程具體情況,優化混凝土配比設計,保證鋼筋混凝土的強度。為有效規避混凝土施工時出現質量隱患,在進行材料選擇時,應結合設計要求優選砂石,并檢查所用砂石是否滿足工程建設和施工的具體要求,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質量[6]。應嚴格檢驗砂石和石料的含水量,依據工程建設的具體要求,確定是否在混凝土中加入早強劑,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質量。
鋼筋混凝土施工中,為減少裂縫及其他質量問題,應嚴格控制施工溫度。鋼筋混凝土施工結束后,應嚴格控制表面和內部溫差,避免溫度應力導致不均勻收縮,降低裂縫問題的發生率。施工過程中,可提前敷設冷卻管,嚴格把控混凝土凝結時的溫升。
在我國科技與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的今天,相關研究日益深入,我國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也更加成熟與豐富。建筑鋼筋混凝土施工作為建筑工程施工重要的環節,其質量是影響工程質量、安全和進度的關鍵要素。只有把握鋼筋混凝土施工各環節的控制要點,從材料選擇、現場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科學有效的控制措施,才可以實現鋼筋混凝土的高質量施工,才可以確保鋼筋混凝土的施工效果,才能保證建筑工程建設的整體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