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春 紀曉明
(中國人民銀行白城市中心支行,吉林白城 137000)
數字貨幣作為金融創新的重要產物,對金融領域及其監管帶來了較為深遠的影響。2014年我國明確了發行數字貨幣戰略目標,2019 年基本完成了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多項工作。隨著數字貨幣將逐漸取代私人數字貨幣,成為數字貨幣市場的主力,如何定位數字貨幣與現金管理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
目前,全球對于央行數字貨幣(CBDC) 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大多是指央行發行的新形式貨幣,區別于實物現金以及央行儲備資金或清算賬戶的資金。國際清算銀行將其定義為“中央銀行貨幣的數字形式,基于分布式賬本技術、采用去中心化支付機制的虛擬貨幣”。從我國戰略目標看,央行數字貨幣是以加密數字貨幣形態下的數字貨幣為對象,實現貨幣發行、回籠、流通全流程真實運行和場景創新運用,是對貨幣發行、業務探索和技術融合創新方面的實踐。
一是采用“一幣、兩庫、三中心”架構。“一幣”指法定數字貨幣,即由央行擔保簽發的代表一定金額的加密字符串。“兩庫”指的是數字貨幣發行庫和數字貨幣商業銀行庫,前者是央行在法定數字貨幣私有云上存放法定數字貨幣發行基金的數據庫,后者是商業銀行在其本地或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私有云上存放法定數字貨幣的數據庫。“三個中心”即認證中心、登記中心和大數據分析中心,分別負責對身份信息的集中管理,數字貨幣的流通、清點核對等全程登記和反洗錢、監管指標分析。二是實行“前臺自愿,后臺實名”監管。堅持中心化管理,并做到可控匿名化。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監管與隱私保護的結合。即透過使用者行為來分析欺詐、交易風險且無需依賴身份識別系統。對數字貨幣的可控追溯及合規審查依靠隱私保護與安全監管技術實現,增強對反恐融資及反洗錢等不法活動的監管力度。三是通過智能合約聚焦傳統貨幣政策失靈。我國法定數字貨幣內置智能合約,能夠真實反映貨幣流轉規模,防止貨幣空轉,為制定宏觀貨幣政策提供支持。央行申請四種法定數字貨幣生效觸發條件,其內置智能合約可避免熱錢流入,為完善貨幣政策提供廣闊空間。
一是成本更低。央行數字貨幣通過密碼、數字化方式傳遞,實現支付和結算同步,避免貨幣防偽,降低貨幣防偽,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支付清算效率。二是效率更高。央行數字貨幣具備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儲藏手段等職能,可避免交易中找零環節,在交易成本、效率、流動性等方面更具優勢。三是普惠更高。央行數字貨幣采取數字化傳遞方式,將降低現金服務對銀行物理網點、機具等依賴程度,有利于緩解農村、偏遠地區以及老年群體的現金服務供需矛盾,提升服務普惠性。四是監管更好。央行數字貨幣從生產、調運、交易等全生命過程的記錄、存儲的追溯,滿足大數據分析需求,促進經濟分析、審慎監管和反洗錢、反恐怖融資、防范偷稅漏稅等要求和目標的實現。
數字貨幣的研發基本符合我國法律框架。目前,根據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發展的特質,央行數字貨幣和實物貨幣還需雙軌運行,央行現金管理職能將有所變化。
在數字貨幣環境下,央行需要對數字貨幣用戶身份信息進行集中管理,對用戶類別進行分層認證和區分,建立并完善公鑰基礎設施體系,央行鑄幣職能將向貨幣歸屬權登記和貨幣流轉記錄轉變。
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后,可充分運用大數據對其發行、流通、儲藏等環節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勾畫出貨幣投放的時間、地點、領域,把握流通規律,為金融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央行數字貨幣采用算法、密碼學等技術發行,流通采用分布記賬等方式進行,其偽造難度高于實物貨幣。貨幣反假職能將向智能合約的驗證審核和市場監管轉型,重點是堵塞智能合約漏洞、提高智能合約的合規性和有效性,防范侵權風險。
央行數字貨幣屬現金范疇,可實現生命周期的全流程監控,所以在交易爭端解決或打擊違法犯罪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現金管理職能或由當前的現金供應和流通管理進一步拓展至貨幣交易后貨幣流通線索追溯,爭端解決、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
數字貨幣具有數字化特征,并不完全適用實物現金流通監管規則,需擬定專門針對數字貨幣的監管要求,準確定位數字管理路徑,實施做好數字貨幣流通環境建設。
一是將數字貨幣運行的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新基建范圍重點建設,提升“兩庫三中心”的服務效率,增強用戶體驗。二是遵循市場規律,尊重消費者習慣和選擇權,做到數字貨幣推廣與實物現金管理服務并軌運行和轉型發展,保持實物現金服務不打折。三是研究數字貨幣對實物貨幣影響機理,掌握數字貨幣對整體貨幣供給、貨幣需求、流通速度、貨幣乘數和金融穩定性的影響,不斷優化投放措施,平滑不利影響,促進無縫對接和并軌運行。
一是要突破傳統的實物現金投放回籠的固化思維,主動樹立大數據思維,做好數字貨幣場景下的數據采集,解決無數據可用的問題。二是加強數字貨幣統計的指標選取和設計,提升數據的可靠性、準確性、一致性,解決有數不好用問題。三是深入研究數字貨幣與微觀、宏觀經濟指標的關聯性,構建總量與結構、數量與價格、存量與流量相結合的監測框架,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動態隨機計量模型,積極開展與貨幣使用的相關性研究工作,拓寬數據分析空間和服務面。
一是央行現金管理部門對內要加強與科技、支付、反洗錢、調查統計、金融穩定等部門的聯系,嚴密監管程序,提升監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加強與公安、商務等部門合作,將數字貨幣應用納入社會綜合治理范圍,為數字貨幣推廣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是加強具備計算機、數據庫應用和法律知識人才的配備和培養,建設與高效履職相匹配的人才隊伍,著力提升數字貨幣的數據資源挖掘運用和行政執法能力。二是加強央行內部人才資源整合,在分支機構建立不同層級的數字貨幣研究團隊,以更加全面的視角研究數字貨幣數據指標,充分釋放其潛能和優勢,更好地服務履職提升和決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