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我國煤炭進口量大幅減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月份,我國累計煤炭進口量為11500.1萬t,同比下降17.5%。煤炭進口量大幅減少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2022年1月份印尼煤出口禁令及其漣漪效應。該禁令的突然宣布曾導致印尼煤炭市場交易幾近停止,我國主要進口煤來源一度中斷,并帶動國際煤價上漲。雖然該禁令在1 月底取消,但對供應鏈造成的沖擊難以立即平復,1-2 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同比大幅下降45.93%。
二是,全球煤價持續高位運行,進口價格倒掛壓制煤炭到貨量。經歷了2021 年能源供應緊張之后,2022年地緣沖突的爆發促使各國對能源安全需求提升。煤炭作為穩定、相對廉價的能源,其需求量明顯增長。歐盟決意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但短時間難以找到替代能源來源,疊加天然氣價格高企,歐洲多國不得不重啟煤電。3 月份開始的高溫天氣使低庫存狀態的印度承受了“煤荒”和“電荒”,印度政府加大了進口煤炭力度。除了需求的增量之外,全球煤炭貿易格局重塑,供應鏈不確定性和脆弱性增強,也導致了貿易成本和海運費用的提升。以我國進口煤平均單價來看,1-5月份,進口煤平均單價為159.59美元/t,同比大增110%。
海外煤價的持續高位運行,與我國國內的保供穩價形成鮮明對比,國內電廠對進口煤高價接受意愿降低,是今年我國煤炭進口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進口煤市場出現結構性變化。從進口來源國角度來看,印尼、俄羅斯、蒙古國依然是我國前三大進口煤來源國。2022 年1-5 月份,印尼煤占比較2021年下滑0.76個百分點,俄羅斯煤和蒙古國煤占比分別增加了1.73個百分點和0.72個百分點,主要因為自5 月份以來我國進口關稅暫免政策實施、俄羅斯煤炭價格相對有優勢以及蒙古國煤炭通關條件的改善。俄羅斯煤進口占比提升至19.34%,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澳大利亞煤炭進口減少造成我國沿海進口高卡煤來源不足的問題。此外,我國從加拿大和菲律賓進口煤的占比也有小幅增加。
從進口煤種來看,動力煤進口量下滑最為明顯,而煉焦煤進口量同比則出現較大增幅。1-5 月份,我國動力煤進口量為8956 萬t,同比大幅下降20%;煉焦煤和無煙煤進口量分別為1815 萬t 和351萬t,分別增長16%和下降2%。主要原因是電企難以將高煤價成本向下游傳導,而非電企業下游產品定價更加市場化,成本能向下游傳導,因而對價格接受度較高。
從進口煤熱值來看,由于海外煤價高企,我國電廠降低了采購標準,招標以絕對價格更低的印尼低卡煤種為主,往年進口印尼煤熱值集中于中低卡煤,而上半年進口采購主要為低卡煤。進口煤平均熱值的下降將抬高電廠旺季日耗,導致庫存可用天數的過快下降,也將對國內中高卡煤價格形成一定支撐。
內外煤價倒掛或延續。當前決定我國進口煤數量的關鍵因素依然是內外煤價差。在海外能源價格依然相對強勢的情況下,短期能源價格仍將偏高位運行,后續隨著宏觀風險加大以及海外能源補庫的進行,能源價格下行壓力將逐步呈現。煤價的回落或滯后于油氣價格,但四季度仍有上行風險。因此我國進口煤內外貿價差倒掛有望獲得階段性改善,但也有可能延續弱勢倒掛狀態。考慮到在國內積極增產穩價調控下,電廠對于高價進口煤的采購積極性仍將有限,預計我國全年進口煤總量或將同比減少6000萬~8000萬t。
在穩增長政策預期下,預計下半年我國工業經濟將得到改善,這將進一步提升沿海地區火電耗煤,從而加重沿海電煤庫存壓力。在供應和運輸存在制約的情況下,考慮到“迎峰度夏”和秋季工業用電增加可能造成較大的庫存消化,在“迎峰度冬”之前,沿海電廠仍有較大的備貨壓力,需加大進口煤,尤其是高熱值進口煤的采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