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鐘秀,馮堯,彭宇肖,宋珂祎
(1. 成都工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0;2. 成都大學東盟藝術學院影視與動畫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增強現實技術是將虛擬信息與真實環境結合,并通過終端呈現,為使用者提供沉浸式“虛擬”與“現實”結合的體驗。隨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增強現實技術逐漸被應用在出版、醫療、教育、軍事、古籍復原、文化遺產保護、工業維修、娛樂游戲、市政建設和展覽領域等各個方面。
自2013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開播,便迎來了文化類綜藝節目創作的熱潮,《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故事里的中國》等節目紛紛出現在觀眾視野中,《典籍里的中國》也不例外,憑借精美的制作,贏得了國內觀眾的口碑和市場。《典籍里的中國》聚焦經典名篇,以藝術化的表現手法,利用270度立體舞臺、環幕投屏、增強現實技術(即AR技術)、實時跟蹤等新技術手段,通過視聽元素將戲劇表演高質量呈現,講述源遠流長的中國故事。
互聯網時代閱讀的便利性、豐富性并沒有在深度閱讀上給人們帶來多大利處,《典籍里的中國》正是抓住這一特點,將抽象難懂的文字搬上舞臺。《典籍里的中國》將環幕投屏、增強現實技術、實時跟蹤等新科技運用到戲劇表演中,尤其是增強現實技術的運用,使原本單調的舞臺場景,還原了歷史真貌,增強了現實性。如第1期,宋應星兄弟和好友進京趕考,在京杭大運河碼頭交談時,身后的黃昏便是采用增強現實技術而成,舞臺上的表演與身后的自然天氣合二為一,使畫面多了幾分真實感;第3期李時珍在得到父親支持后,全身心投入到編寫《本草綱目》的事業中,李時珍的扮演者僅坐在一桌前,一椅上,可經歷了四季、到訪全國多省實地考察了藥材,正是在增強現實技術的賦能下,讓觀眾短時間目睹了他編寫書目的歷程與不易;再如第10期,孔子在杏壇為弟子講學時的場景,身后的大樹以及飄落的樹葉都是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實現的,等等。《典籍里的中國》十一期節目全部上線累計播放量超20億,豆瓣評分8.7分,除了節目組傾力精心籌備,同時也離不開AR給觀眾觀看帶來的易讀性和便利性。
隨著媒介技術的更新迭代,傳統媒介的紙質閱讀方式已越來越不能滿足讀者,越來越難以適應當今的“互聯網”時代,便利的、海量的、具有互動性的數字化閱讀成為大勢所趨,將AR運用到圖書中,讓受眾重新對書籍、圖書有了新的認知。
AR圖書上的知識,通過移動手機、可穿戴設備、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在AR、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將內容與現實環境進行融合,使讀者進入書本環境,通過感官去體驗、感受角色,從而實現虛擬與現實的相融,即增強了現實,又代入了沉浸式體驗。AR技術以其3D展示效果而被眾多的出版企業率先用于出版科學普及類圖書方向[1],《孩子的科學》(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恐龍世界》(化學工業出版社)、《汽車文化(AR增強現實版)》(人民郵電出版社)等書籍對人們的閱讀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以《孩子的科學》一書為例,在出版社、程序公司等多方的配合下,將原本的紙質版書籍,打造成了一本大眾閱讀的AR圖書,其中包含太空、信息、工業、科學、歷史等十余種學科的知識。圖書中的真實圖片和插畫可以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以“立體”“真實”“互動”的效果呈現,里面的實驗板塊,更是讓讀者“體驗”了真實的實驗,這讓原本只能通過紙質材料閱讀的書本,增添了許多“真實”感受。今年中國電信推出的“AR魔法圖書”應用,采用增強現實技術和3D動畫將經典故事與虛擬3D形象融入現實環境,將《藍精靈》《小豬佩奇》《芝麻街》等經典讀物中的故事“再現”。
頭戴式顯示設備通過攝像機來獲取真實世界的影像,利用圖像處理技術和虛擬渲染技術實現“虛”“實”結合,將佩戴者所處的真實環境與設備中微型計算機生成的虛擬信息融合后反饋給佩戴者。
微軟推出的Hololens增強現實眼鏡采用全息技術,結合多個傳感器,將虛擬內容投射成全息影像,實現虛實融合。AR圖書需要通過終端將紙質媒介信息進行轉換,而這款眼鏡可以直接實現與現實世界的交互,它在醫學方面的成就,展現了如何利用虛擬成像技術來學習人體內部結構的知識,不過這并沒有展現出這個硬件的全部實力[2]。小米研發的智能眼鏡探索版,采用MicroLED光波導技術,在光波導技術的反射和擴散作用下,佩戴者眼前猶如出現了一塊巨大屏幕。這款眼鏡還可輔助接收通知、導航、語言翻譯等,使佩戴者在現實不同生活環境的同時接收到外界的最新信息。
面對消費市場越來越多的產品,生產企業對產品包裝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不僅追求外觀設計具有沖擊力,更力圖通過包裝表現產品、品牌的獨特故事。基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增強現實技術近年來在包裝領域的應用有了實現的可能。借助AR技術,品牌可以加入各種數字化營銷內容,從簡單的文字、圖形,到復雜的視頻、動畫、互動游戲……無所不能,AR技術賦予產品栩栩如生的生命力。AR為食品包裝設計創建了極大的創意空間,為包裝藝術設計創造了無限的可能。當顧客掃描食品包裝上的二維碼時,豐富的附加信息會通過動畫等方式展示,并伴有智能音效,瞬間激發顧客對產品的興趣。研究顯示,超八成的顧客認為品牌的創新性是其選購產品的重要原因之一。51%的顧客表示在未完全了解產品時,如果感覺產品“很炫酷”,就會購買欲望,甚至愿意為其付出高溢價。
資生堂臺北門店曾經應用AR技術豐富線下活動:新產品發布期間,門店內的POP展板、產品宣傳頁、產品包裝上都設置了AR內容,掃描即出現化妝品的使用教程視頻。同時,該門店還邀請化妝教主Kevin老師現場教學,引導用戶試用產品,提高品牌影響力,從而促進銷量。
2017年9 月,New Balance天貓旗艦店在限時限量搶購活動中運用了AR技術。New Balance將運動鞋結合IP形象EVA推出限量版AR鞋包,2017年9月9日零點準時在New Balance天貓旗艦店上限量發售1000個。根據紀念卡片上的說明下載FindAR APP后,掃描鞋包,就會出現EVA中的經典形象“初號機的打斗場面”。活動開始半小時內產品訂單就超過1000個,線下店鋪的問詢量也大增。
日照綠茶設計的包裝中也使用了AR技術。整個包裝設計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為基點,結合裸眼3D和AR技術,融合茶道歷史文化和現代制造工藝,給人以不同的視覺和聽覺體驗。抽出禮盒,分盒包裝上都印有FindAR APP的下載碼和使用方法。禮盒外包裝和內部每小盒的包裝圖片上都能看到不同的AR內容,消費者能從中了解茶葉的悠久歷史,通過品茶體會中華文化的韻味。此款包裝獲得了美國印刷大獎——班尼獎。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增強現實技術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以及外界的好奇與使用,文中所提到的在影視、出版、頭戴式顯示設備、產品包裝設計領域的實際運用,給使用者在現實生活中增添了不少便利和樂趣。就目前的趨勢來看,在未來幾年里,增強現實技術會快速發展并運用到各個領域,尤其是在移動智能終端上的運用將會大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實現“虛擬”與“真實”的深度融合,也會極大的改變人們的生活,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