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記者 陶一晨
建設中的西部(重慶)科學城科學谷。圖/曾誠
記錄數據、調整參數、校準儀器……最近,西部(重慶)科學城重慶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爆震推進與空天飛行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胡興和同事們如往常一樣,在實驗室里穿梭忙碌。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每個人都更加意氣風發、精神振奮。
“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指明了行動方向,我們要用奮斗去繪就更加美好的明天。”胡興說。
2020年以來,西部(重慶)科學城朝著建設科技創新“策源地”、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目標奮勇前行,步伐清晰而堅定。黨的二十大代表,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左永祥表示,作為全市科技創新的主平臺,西部(重慶)科學城將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作為西部(重慶)科學城快速崛起的參與者、受益者,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科技開發中心項目管理部部長吳虹瑞一直驚嘆于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巨變:“一年多以前,我剛來西部(重慶)科學城時,到處還是塔吊林立、車輛穿梭的建設場景;而今,科研院所已星羅棋布。”
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重慶醫科大學國際體外診斷研究院等校地合作項目建成投用;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項目一期投入使用;中科院汽車軟件創新平臺落地建設,核心科研團隊已經入駐;上海交通大學重慶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落地……這些從立項開始就注定發揮大作用的項目,已經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扎下了根”,也漸漸“結出了果”。
吳虹瑞所在的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今年推出了北太天元數值計算通用軟件,打破了國外企業壟斷國內科學計算軟件市場多年的局面;中國自然人群生物資源庫招募樣本采集人群超15.4萬人;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項目一期進駐并開啟了家蠶、楊樹、青蒿3個物種的創制工作……
碩果盈枝的背后,傾注了西部(重慶)科學城集聚高端創新平臺、布局戰略科技力量的心血。
西部(重慶)科學城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西部(重慶)科學城將繼續優化創新布局,增強平臺支撐力、承載力。發揮大學城創新資源和人才聚集優勢,打造綜合創新“主引擎”,在曾家片區建設科研港,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圍繞生命科技、綠色低碳和智能技術、集成電路等發展有需要、有基礎的領域,分別打造生命島、科學谷、科創街3個專業化前沿技術“發源地”。
連日來,重慶高新區黨群工作部一直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討論未來該如何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
“人才是第一資源,要高水平建設科學城,人才必不可少。”“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優化人才政策,大力培養、集聚各類優秀人才。”
攬育人才,一直是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的重中之重。
2021年3月,西部(重慶)科學城面向全球發布“金鳳凰”政策,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綠色低碳及智能制造、高技術服務四大主導產業,采取“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等方式,持續提升人才服務水平,延攬戰略科技人才。
探索試點人才認定“免評入庫”、政策兌現“免申即享”等機制,激勵科研人才潛心創新創造;制訂落實人才服務保障“一攬子”措施,提速建設國際人才社區,優化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建立人才服務平臺,組建人才管家、人才服務專員等隊伍,健全落實首問責任制、事項代辦等機制,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
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
目前,西部(重慶)科學城已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余個,引進“兩院”院士等戰略科技人才11人,“金鳳凰”人才125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中科院“百人計劃”獲得者劉雙翼,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周繼華等,紛紛入駐西部(重慶)科學城。
鳳棲湖畔,金鳳展翅。西部(重慶)科學城相關負責人表示,西部(重慶)科學城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精心繪制“人才圖譜”“引才路線”,繼續聚焦“塔尖”“塔身”“塔基”3個層次“筑巢引鳳”,著力打造人才成長的創新平臺,完善人才工作的良性機制,提供人才安居樂業的卓越配套環境。
“轟隆隆……”10月31日,秋意正濃,氣候微涼,金鳳軟件園(虎溪園)服務中心外,綠化景觀改造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負責建設運營該園區的重慶科學城高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聶惠表示,目前金鳳軟件園(虎溪園)已聚集了重慶中關村智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等軟件龍頭企業,這些龍頭企業又吸引和帶動了一批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入園,對園區的硬件、軟件設施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此同時,金鳳軟件園二期、三期項目建設也已經提上公司日程,旨在培育科技型企業集群,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發揮創新效能,提升產業能級,把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讓我們更加堅定,今后要深挖招商引資‘源頭活水’,加速重點產業集聚,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與產業融合互動。”聶惠說。
構建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機制,是西部(重慶)科學城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的重要方式。
依托創新鏈培育產業鏈,能夠“從0到1”生成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可以“從1到N”補鏈延鏈強鏈。
近年來,西部(重慶)科學城瞄準打造中國最大功率半導體研發制造基地目標,圍繞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力,用好各類創新平臺,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實現產業集群發展。
僅今年上半年,西部(重慶)科學城就集聚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20多家,產值約占重慶相關產業的80%。
為強化創新賦能,釋放發展驅動力,西部(重慶)科學城將繼續把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圍繞集成電路等產業有優勢、但技術有短板的領域部署創新鏈,針對軟件信息等創新有優勢、但產業化水平不高的領域布局產業鏈,高標準打造金鳳軟件園、汽車電子產業園等特色園區,招引百億級、龍頭型、科創類項目,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中試小試基地和科技綜合服務平臺,推動創新要素融合聚變、科技成果沿途轉化,不斷增強產業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