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磊 侯天錄 姜永宏 張首旺 楊霄 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海東供電公司 馬璽堯 青海大學水利電力學院
在我國,電纜入地已成為電力建設的一種趨勢。電纜入地對于完善城市電網功能,使電網布局更合理、層次更清晰,全面提升供電可靠性,對美化市容市貌,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促進作用。
隨著電纜轉入地下隱藏,針對于地下電纜附近的土方開挖施工,就成了導致電纜損傷、影響安全運行的危險因素。因外部施工開挖造成的電纜破壞時有發生,影響供電安全運行,影響生產,造成國民經濟巨大的損失。
如何保障地埋電纜不被外力挖掘破壞,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最直觀的方案是埋設標示樁進行提示但因現場情況復雜,效果不佳。
另外還有采用OTDR系統的分布式光纖傳感器來監測電纜路徑上是否存在外力破壞。這種方案,要求沿電纜路徑全程埋設傳感光纖。同時要配備OTDR分析系統,來實時監測分析是否存在異常。
這種方案,投資大,設備昂貴,施工費用高昂,無法大量推廣應用。而且,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監測系統,其對異常點的定位參數為距離監測裝置的距離數據,管理人員無法通過異常點距離數據迅速找到異常點位置,無法對異常做出快速反應。
當前對于現有地埋電纜的防外力開挖破壞監測的應用,其難點在于傳感器形式和采用了線纜方式的數據傳輸,導致施工工程量巨大,投資大。
分析地埋電纜的防外力開挖破壞監測的數據特征,其在監測過程中,如無異常,可以不需要發送或者接收數據,只需要在出現異常時需要向管理方發送數據。以此特征為思路重新設計監測系統,尋找不需要大量布線的監測系統形式。
在本設計中,計劃采用無線方式傳輸數據,可以避開敷設大量數據線纜的弊端。因傳感器需要布設在地域廣闊的室外電纜路徑上方,無法取得外部電源供電,因此必須采用高能長效電池供電。在此情況下,常規的無線傳輸方式如GPRS、4G等,因其耗電量大,一組電池工作只能堅持幾個小時,均無法保證長期工作,這個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的設計是要長期工作,時間范圍在數年的續航時間。其他方式如藍牙、LORA無法實現遠距離傳輸,其耗電也無法支持數年的工作,因此,必須尋找更加低耗的無線數據傳輸方式。
在數據無線傳輸方式的選擇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本設計需求選擇:
1.數據傳輸量要求不是很大,速率可以低一點。
2.要求數據傳輸范圍廣,本設計和實際應用,其地下電纜廣泛分布于室外、野外等廣闊的地域范圍,不是在某個單位,某個廠區的狀態,因此,其數據傳輸范圍,要求傳輸范圍要廣,要求不能受距離限制。
3.功耗低,要求傳輸方式的能耗越小越好。
4.技術成熟,便于應用和實現。
綜上所述,篩選當前的無線傳輸技術,排除掉藍牙、LORA、ZIGBEE等,這些方式基本上是視距傳輸;排除掉4G、5G,這些方式耗電大,而且無法保證信號的覆蓋范圍;GPRS也排除了。剩下一種就是NB-IOT方式,這種方式是物聯網的一個新興技術,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也被叫做低功耗廣域網(LPWAN)。NB-IOT支持待機時間長、對網絡連接要求較高設備的高效連接。我國的NB-IOT基站部署也較為完善,大部分地區都有信號覆蓋,能夠提供NB-IOT技術在本設計中應用的技術支持。
而且NB-IOT技術較為成熟,生產生活中已經滲透了很多這了應用,如:共享單車、智能家居設備、智能市政設施、定位產品等,符合本設計對無線傳輸技術的基本要求。
相對于傳統的藍牙、Wi-Fi等技術,NB-IOT技術具有覆蓋廣、大(海量)連接、功耗更小等優勢。
1.NB-IOT在本項目設計中的優勢
1)接入數量大:在同一基站的情況下,NB-IoT可以比現有無線技術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數。本設計需要大量獨立傳感器搭載獨立傳輸數據的無線連接,NB-IOT這種大接入量特性正是本項目需要的特性。
2)信號覆蓋能力強:NB-IoT室內覆蓋能力強,比LTE提升20dB增益,相當于提升了100倍覆蓋區域能力,對于地下設備的信號覆蓋有較大的提升。以井蓋監測為例,過去GPRS的方式需要伸出一根天線,車輛來往極易損壞,而NB-IoT只要部署得當,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本設計中的監測傳感器,需要埋設于電纜路徑的地面內,對信號覆蓋能力要求較高,因此需要選擇信號覆蓋能力強的NB-IOT方式。
3)低功耗:低功耗特性是物聯網應用一項重要指標,特別對于一些不能經常更換電池的設備和場合,如安置于高山荒野偏遠地區中的各類傳感監測設備,它們不可能像智能手機一天一充電,長達幾年的電池使用壽命是最本質的需求。NB-IoT聚焦小數據量、小速率應用,因此NB-IoT設備功耗可以做到非常小,設備續航時間可以從過去的幾個月大幅提升到幾年;此種特性,正是本設計需要的低功耗性能。
綜上所述幾種特性,是本設計中選擇使用NB-IOT傳輸方式的依據。
2.模塊選擇
在本系統的監測裝置設計中,除了電池之外,影響裝置體積尺寸的就是數據傳輸模塊了。本設計中選擇使用了BC260Y模塊。此款模塊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且多頻段的LTECatNB2無線通信模塊。其尺寸僅為17.7mm×15.8mm×2.0mm,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終端設備對小尺寸模塊產品的需求,同時模塊在封裝設計上兼容移遠通信GSM/GPRS系列M26模塊以及NBIoT系列BC26/BC25/BC28模塊,方便在測試過程中靈活地進行替換、升級等操作。
BC260Y提供豐富的外部接口和協議棧,同時可支持中國移動OneNET平臺、中國移動Andlink平臺、中國電信AEP平臺和中國電信IoT平臺等物聯網云平臺,為應用設計提供極大的便利。
BC260Y模塊采用易于焊接的LCC封裝,可通過標準SMT設備實現模塊的快速生產,滿足復雜環境下的應用需求。
憑借緊湊的尺寸、超低功耗和超寬工作溫度范圍,BC260Y廣泛應用于煙感、無線抄表、智慧物流、智能停車等諸多應用中,其應用案例多,性能已被廣泛驗證,因此本設計擬采用此型號模塊。
3.低功耗的實現
在本設計中,監測傳感器會被安裝于室外,采用電池供電,鑒于需要長時間續航監測,進行低功耗設計是十分必要的。而本設計擬選擇的BC260Y,通過研究其技術文檔有多種低功耗方案可供選擇。
在通訊模塊中,模組的Modem擔負著連接網絡,傳輸數據的重任,是耗電最大的組件,也是整個傳感器耗電最大的部分。因此,設計不同情景下Modem的不同工作方式,是降低功耗的一個重要途徑。
1.DRX模式
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不連續接收),為模塊Modem的工作模式。
為了節省功耗,模塊于每個DRX周期監聽一次尋呼信道,以檢查是否有下行業務到達。
DRX模式下,模塊在每個DRX周期監聽一次尋呼信道,功耗相對eDRX和PSM來說較高,在實時性要求較高的場景下,建議使用DRX方案。
2.eDRX模式
eDRX:extended DRX(擴展不連續接收),為模塊Modem的工作模式。
eDRX是3GPPRel.13引入的技術,eDRX比DRX擁有更長的尋呼周期,使得終端能夠更好地節省功耗,但是也會導致更長的下行數據延時。模塊只能在PTW(Paging Time Window,尋呼時間窗口)內按DRX周期監聽尋呼信道,以便接收下行業務;PTW外的時間處于睡眠態,不監聽尋呼信道、不能接收下行業務。
eDRX就是模塊不斷地打開、關閉接收機。打開接收機時能夠接收數據,關閉接收機時則無法接收數據;eDRX周期即由關閉接收機和打開接收機這兩個完整的時段組成,以BC26模組為例,支持配置的時長為20.48s~2.92h,eDRX功耗較DRX低。
eDRX在兼顧低功耗的同時,可以實現網絡的快速響應;比如可通過配置使模塊實現休眠若干分鐘,再喚醒工作,再休眠若干分鐘。因此eDRX適用于無須頻繁發送數據、但需要實現快速響應的應用場景。模塊還可通過設置不同的eDRX參數實現不同場景下的應用需求。
3.PSM模式
PSM:Power Saving Mode(省電模式),為模塊Modem的工作模式。
模塊Modem的PSM是3GPP Rel.12引入的技術;其原理是允許模塊在空閑態一段時間(T3324)后,關閉信號的收發和AS(接入層)相關功能,從而減少天線、射頻、信令處理等的功耗消耗。模塊在PSM期間,不接收任何網絡尋呼,包括搜尋小區消息、小區重選等,對于網絡側來說,模塊此時是不可達的,不再接收下行數據。
在PSM模式下,終端不再監聽尋呼,但終端還是注冊在網絡中;因此,要發送數據時不需要重新連接或建立PDN連接。在模塊Modem進入PSM模式后,仍然可以主動發送上行數據到平臺。
與eDRX相比,PSM打開、關閉接收機的頻率更低,可低至幾天打開一次接收機。PSM周期內,模塊僅在接收機打開的時間內能夠接收到數據,接收機關閉的時間內將無法接收下行數據。PSM模式下,功耗只有微安級,終端在此工作模式下才可能實現極低的功耗,如“一節電池用數年”。
基于以上幾種模塊的功耗控制方案,在本設計中,采用多種功耗控制方案聯合應用的方案:
1)在傳感器監測到異常的期間,設置模塊工作在Active狀態,連接服務器發送告警數據,等待下行指令。
2)如果在幾分鐘之后依然沒有下行指令響應,那么模塊Modem將被調整成Idle狀態,模塊將工作在DRX或者eDRX狀態,以便節省電能,同時保持對下行數據的響應。
3)在傳感器的正常待機監測期間,模塊工作在PSM模式,此時傳感器未檢測到異常信息,不需要實時發送異常數據,只需要定期向服務器報告一下自身狀態。因此功耗被最大限度地降低,實現電池供電長時間的續航。
本設計中地埋電纜的防外力開挖破壞監測系統的設計方案,其系統組成原理示意圖如下:

監測傳感器通過NB-IOT網絡,將數據發送至云端服務器,在管理終端接收數據和異常告警信息。
其中,傳感器是本次設計的重點內容,其采用微功耗設計,高能電池供電,采用全密封外殼,沿電纜路徑裝設于電纜上方的地面內。
傳感器內部設計了檢測傳感器組件和信號處理組件,采用微功耗器件,配合NB-IOT實現數據傳輸,將異常信息通過公共物聯網網絡發送到服務器,傳送到管理者的接收系統,實現異常信息的及時接收。其每個傳感器,都在服務器中注冊時,注冊自身的電子地圖信息,因此可以實現管理者迅速定位到異常位置附近。
此種設計方案,解決了常規標示樁無法主動監測的弊端,解決了光纖傳感器需要開挖敷設工程量巨大的弊端,解決了光纖傳感器需要專業分析系統的高投資弊端,更解決了管理者無法快速定位異常點地理位置的弊端,實現了對異常信息的快速反應。
以上設計經過實際測試,能夠實現預定目標。因此,使用NB-IOT網絡傳輸數據應用于地埋電纜防外力破壞監控系統,代替有線數據傳輸作為數據傳輸方式,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