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峰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 214174)
在經歷“八省聯考數學”的“驚心動魄”后,2021年新高考數學I卷最終回歸平靜.沒有讓學生發懵的三項數列遞推,沒有陌生的臺體公式,也沒有抽象難懂的曲率,試卷命題遵循新課標的“四基”要求,秉持“立德樹人”的核心目標,在繼承2020年新高考I卷(山東卷)命題風格的同時也作出了一些創新.試卷的諸多亮點值得品味與反思,其中呈現出的新動向與新變化也將深刻影響2022年高考數學的復習教學.
2021年新高考I卷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為山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蘇、廣東、福建七省使用.同2020年新高考I卷一樣,試卷不分文理,且以2017版數學課程標準為本確定考試范圍,在試卷結構上大體保持一致,但也出現了一些變化:
(1)多選題分值由原來“部分選對得3分”調整為“部分選對得2分”,增加了該題型的區分度;
(2)壓軸填空題變為雙空題,既擴大了考查知識的范圍,也利于學生逐步探究并盡量得分,在豐富命題形式的同時照顧到了學生心態;
(3)未出現結構不良的開放性試題;
(4)除立體幾何題外,解答題中其余考點的位置均發生了變化,其中三角函數題由原來第一題后移至第三題,變化較大.
考試內容整體分布合理,試題堅持體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特點,難度把握上科學調控,具有很好的選拔性,本文將分三個層面對試題進行評析.
2.1.1考點分布
2021年新高考I卷必修和選擇性必修考點分布如表1、表2所示.
表1 2021年新高考I卷必修考點分布
表2 2021年新高考I卷選擇性必修考點分布
2.1.2考點分析
與2020年新高考I卷對比[1],試卷加大了對三角函數、解析幾何、導數、概率和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的考查,體現命題對核心主干知識的回歸.如解析幾何涉及了四題,且分別考查了圓、橢圓、雙曲線與拋物線,考查形式涵蓋了所有題型,難度設置從容易到中檔再到較難.試卷不再對相等與不等關系、初等函數和計數原理進行單獨考查,弱化了統計、立體幾何初步的相關內容,表明命題考慮到了知識的作用,凸顯出預備知識與部分基礎知識的工具性,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試題不僅對基礎知識覆蓋全面,也強化了對數學基本思想方法與技能的考查:分類與整合(第4,12,15,19題等),數與形結合(第7,11,12,16題等),化歸與轉化(第5,7,10,19題等),函數與方程(第7,19,21,22題等).試題的解決以通性通法為主,淡化特殊技巧,其中第1~6,9~10,13~14,17~18和19~22題的第(1)問均屬于容易題,側重考查了知識、公式、概念和基本性質的直接應用.縱觀整張試卷,其穩健固本、立足基礎的特點顯現得淋漓盡致.
關鍵能力是評價學習者認識、分析與解決問題水平的核心指標,基于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素養要求以及《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理論指引,一般將高考數學關鍵能力的考查定位于四項:閱讀理解、信息整理、語言表達與批判性思維[2].
2.2.1信息閱讀與整理
2.2.2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數學理性思維的高度表現,它促使學生面對新問題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知識進行獨立分析,多角度理解,主動尋找問題解決的途徑,并能夠審視過程的嚴謹性與合理性.
例2(全國I卷第7題)若過點(a,b)可以作曲線y=ex的兩條切線,則( ).
A.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