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 匯
新春前后,兩份重磅文件《發改體改〔2022〕118號文》和《發改能源[2022]206號》的印發,預示跨省跨區交易及可再生能源交易為2022年看點。由此我們大膽預測:2022年全國各省(區市)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或將突破去年定的最低預期值。各省電力大用戶作為消納主要責任方將有更多機會參與綠電交易。
以新晉新能源省份山東為例:2021年新能源電站進入省內中長期交易,2022年至今新能源電站連續現貨結算。可再生能源進入山東長協,去年是頭一年,電量占全市場總量14%,超過2021年山東省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權重最低值12.5%和激勵值13.8%。根據《山東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雄心勃勃,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9000萬千瓦以上,幾乎是2020年的2倍,高于全國平均目標。照此預計山東2022年非水消納權限可能突破原定的最低預期值13.75%。
以傳統風電大省內蒙古為例:2022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最低預期值為21.87%,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治區“十四五”節能規劃的通知》(內政辦發〔2022〕11號),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50%;新增新能源發電量占全部新增發電量的60%以上,全區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達到26%以上。以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開展綠色供電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和企業開展新能源電力專線供電試點。
從用戶角度看,購買綠電目前來看雖然增加了用戶成本,但需求還是不斷攀升的。2021年綠電交易試點在山西、寧夏、江蘇、浙江、冀北、遼寧、黑龍江,安徽、湖北、山東、陜西、江西等省份開展。如山東省內外資企業電力用戶認為,“山東省2021年的采用可再生能源電站參與長協的形式,為綠電交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未來如果同時把綠電的綠色屬性用證的形式明確下來,與國際掛鉤,那么我們的購買意愿還是很強的。”
《發改能源[2022]206號》提到綠電證書核發的國際合作倡議意在減少重復計算,從而提升中國綠電證書在國際上的含金量,增加用戶的購買意愿。浙江省內也有電力大用戶提出,“現在試點的綠電交易規模太小,滿足不了我們。一旦政策下達,條件滿足,我們的綠電購買需求非常大。”
從新能源電站角度來看,去年年底就開始磨拳擦掌了。有新能源企業曾展示了這兩年全國各新能源電站的保障利用小時數變化,變化非常明顯。如在新疆的電站2021年保障利用小時數接近700個小時,2022年下降到300小時不到,降幅直逼60%。甚至有些在北方內陸地區的光伏電站利用小時數下降了80%。保障利用小時數的大幅降低,意味著新能源入市交易,和配套外送是大勢所趨。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新能源電站的人,現在誰還不好好掌握電力現貨交易本事,都不好意思說話。對我們來說,一個希望電力現貨規則更完善,另一個當然是跨省交易打開,我們直接賣電給用戶。”
2月16日國調中心、北京電力交易中心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省間電力現貨交易第二次模擬試運行和試結算的通知》,于2022年2月18日~2月21日開展為期4天的模擬試運行、22日~28日開展為期一周的試結算。新能源跨省跨區交易,從碳達峰角度看其綠色屬性將有利于各省實現達標;從電力市場角度看,由于其出力的不確定性,又需要通過現貨交易反映其電力價格。有售電公司交易負責人提出:“這樣的試運行機會,售電公司也想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