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海滄區堅持源頭治理,全面規范村居職責事項準入制度,制訂村居有關權責事項6張清單,建立績效考核、監督等機制,注重融合多元力量,幫助村居擴能增效,讓村居干部回歸主責主業,讓基層工作者集中精力為民服務,有力促進了基層建設,提高了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總面積186.46平方公里,下轄4個街道、45個行政村居,人口62.5萬人。針對村居職能交叉不清、村級組織承擔的行政和社會管理事務繁重、自治作用發揮不充分、隊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堅持源頭治理、多管齊下和改革創新,著力規范權責事項,融合多元力量幫助村居減負增效,健全機制保障減負不反彈,讓村居干部回歸主責主業,專心為民服務。
“1份鐵規”收緊下放事項范疇。按照嚴格準入、依法進入、事費配套、注重時效的原則,嚴格執行村居工作事項準入制度,梳理清單事項,落實“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未經區委、區政府研究同意下放的工作事項,不得下放至村居工作站;確需下放的工作事項,要執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落實相應人員及工作經費保障。擅自向村居委托或轉移工作的,按照規定嚴肅問責。
“6張清單”厘清權責邊界。2016年海滄區制訂村居有關權責事項6張清單,分別是依法履行職責、依法協助基層政府工作、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監督活動、建立臺賬報表、開展檢查評比達標活動、保留證明清單,清單總事項165項。結合機構改革,27個部門逐條梳理6張清單,逐一審核清單事項的合法性和政策依據。2020年,修訂出臺《海滄區村(居)民委員會有關職責事項一覽表》,總事項減至119項,減少27.88%。其中,依法履行職責事項從38項減為24項,依法協助基層政府工作事項從61項減為55項,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監督活動事項從11項減為10項,臺賬報表事項從27項減為21項,評比達標活動從8項減為7項,保留證明事項從20項減為2項。
“25項小微權力”規范權力運行。出臺《關于規范村級“小微權力”的通知》,按照“于法周全、于事簡便”原則,圍繞村級組織在組織建設、經濟管理等6個方面制訂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共梳理出25項事項。細化各清單事項的用權程序,繪制“四議兩公開”、財務開支、發展黨員、投資建設項目、出租出讓集體資產、印章管理等運行流程圖,確保村級權力事項運行按程序決策、按流程辦事、按時限落實、按規范落地。
建立村居績效考核機制。制定實施《海滄區村(居)績效考核評價辦法》,每年根據全區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確定考核指標,按照“統一等級、統一結構、統一項目、規范標準”的方向,對村(居)職責事項年度落實情況進行績效考評。排名為前25%的村(居)工作者給予應發月工資2.5倍的績效獎勵,排名為后10%的村(居)工作者相應縮減獎勵并通報。確保清單工作剛性嚴肅、精準落實,引導村居聚焦主責主業,同時實現清單動態化監督,防止事務反彈、責任甩鍋等現象。
建立“1+X”監督機制。按照紀委專責監督和各部門職能監督的“1+X”監督機制,持續下沉紀檢、組織、民政、審計等部門力量,推進清單落實審查和“微腐敗”整治。實行清單內容、規章制度、運行程序、運行過程、運行結果“五公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機制,暢通群眾質詢、答復渠道,構建有機統一的監督體系。
建立基層減負監測點。結合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查處工作,在基層設立減負監測點,對于監測中發現的一些可能增加基層負擔的問題,區紀委及時跟蹤督辦,督促整改,做到及時發現、動態處置、糾偏改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表格戰役”監督檢查,督促有關職能部門整合同類表格,減少基層重復填報,核查處理檢查發現的問題線索。
完善“就近辦,馬上辦”便民服務改革。持續完善機構下沉、人員下沉、服務下沉的“就近辦,馬上辦”便民服務。推進“一站式”服務,將75項便民服務事項入駐43個村居便民服務站,做到“開一個窗,辦全部事”;開通網上辦理服務,全部實現“一趟不用跑”或“最多跑一趟”,即辦率達57%,全流程網辦事項占比38.7%,全區通辦事項辦理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19.5%,最大程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實現網格化服務,聘用710名社區網格員下沉各村居,參與社區治理和服務,負責網格內信息收集、上報、協調處置等工作,把村(居)“兩委”干部從繁重的行政服務事務中解脫出來,實現“專業人做專業事”與“社區人辦社區事”的優化組合。
創新“兩岸融合”鄉村治理模式。立足對臺獨特優勢,聘請43名臺灣青年擔任社區營造員駐點村居工作,將臺灣社區營造理念和大陸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機制有效融合,探索出“我們參與了,村莊就變了”返鄉青年創業、漸美“農村幸福食堂”等模式,有效解決了鄉村治理中面臨的空心化、老齡化等難題。
探索“三社聯動”項目服務模式。探索“村居+社會組織+社工”有效聯動,依托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培育了301家社會組織,同時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引導社會組織尤其是民辦社工機構以村居為平臺,招聘社工幫助村居干部整合資源、實施專業服務,促進“社工+志愿者+村(居)民+N”積極互動。2020年以來,全區累計購買服務項目130余個,支出近4000萬元,在服務特殊、困難群體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培育村民參與意識、化解村民矛盾、增進村居和諧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海滄區堅持簡政為民,通過制訂權責事項清單和小微權力清單,規范了村級組織承擔的行政事務、檢查考核等事項,減少了臺賬報表的填報;通過整合資源,培育社會組織等力量,完善了村居工作體制機制,有效減輕了村(居)民委員會負擔,助力村(居)干部輕裝上陣,鞏固了基層基礎,激發了治理活力,進一步提高了鄉村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