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華巴彥淖爾(烏拉特中旗)風電有限公司 呂 多 敖 樂 孫 晨 陳宏同 喬 偉
縱觀中國風力發電行業的發展歷史,從早期風力發電機組設計制造水平有限、風電場建設規模小、配套設施不完善,到中期經歷幾個大發展過程后,眾多行業領域參與到風電板塊,相關行業設備選型多、質量良莠不齊,導致風電機組各設備配套雜亂,加之行業缺乏統一的設計選址要求、技術規范、產品標準、設備運維標準等,種種因素導致風電設備運維難度大、安全穩定性較差、整體健康水平不高,風電場眾多設備相互制約,設備整體“健康”這一概念得到廣泛認同,“健康風電場”的需求應運而生。
隨著我國工業化飛速發展,風電機設備設計、制造技術愈發成熟,設備運行可靠性得到極大提升,伴隨著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風電場設備與設備之間聯系愈發緊密,任何設備的故障均會影響風電場整體運營效益,企業對風電場健康度需求日益明顯。
全面梳理總結正式投產以來風機設備的故障與缺陷,經過綜合分析,針對性開展“缺陷清零行動”,設備可靠性獲得大幅提升,為后續項目開展建立扎實基礎。
機組程序優化升級,提高機組吸收風能效率,增加發電量;解決小風停機后不能自啟動的問題;故障保護邏輯優化,提升故障報出準確率;優化自動潤滑加脂策略、機組全功率輸出更加穩定;替換帶防腐涂層的變流控制板,同時在機組變流系統柜內放置除濕盒,有效除去變流柜內濕氣,降低環境濕度,減少元器件受潮腐蝕;經過不斷摸索比較,調整液壓站溢流閥壓力值,使其適合當地冬季低溫運行環境,有效降低偏航壓力異常故障發生率;開展集電線路防鳥害改造,在線路塔架上安裝防鳥刺、驅鳥器等,同時采用絕緣材料將電纜頭終端及引線、跌落保險觸頭位置完全包裹覆蓋,將線路鳥害事故完全杜絕,有效降低線路故障引起的非停事件;在設備缺陷治理完成的基礎上,采取季節性排查、壽命性更換等預防措施,通過檢修工藝優化、日常監控、異常狀態識別、預警報告的方式,超前行動,阻擊故障發生。充分利用定檢和巡檢窗口機會,全方位排查和提前處理減少隱患,促進機組運行穩定。
雷雨季前風機接地電阻導通測試,及時發現并排查電阻不合格機組,降低雷擊風險;冬季來臨前水冷系統預防性補水,有效防止冬季水冷系統故障;葉片排查、維修,及時發現葉片存在的裂紋、褶皺、泛白等引起斷裂的隱患,提前進行修復加固,杜絕葉片事故;結合風機半年、全年周期檢修,圍繞檢修清單執行消缺、檢查項目,對接觸器觸點、風扇濾網等易損耗器件進行預防性更換,保障風機處于最佳健康度運行工況。
在大量獲取數據的前提下,依托控制系統生成的日報、月報等報表,運維人員可以借助機器對數據進行分類,形成匯總表、機組列表、警告列表、故障列表、預警列表等表單。通過對警告、故障和預警的匯總,使運維人員對風電場的設備隱患了如指掌,實現全過程動態跟蹤。發生故障時,能夠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結合監控預警臺賬和維護指導手冊,確保一次性處理識別出的全部隱患。
經過設備穩定性提升實施,風電場機組得到初步治理,實現性能“達標”,在達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設備穩定性提升取得的成果,實現性能“達優”。
故障處理完成后生產信息系統將回填的檢修情況及備件消耗、健康水平、是否存在隱患、人工工時等情況推送至集控系統中,進行單機核算。從備品備件消耗情況方面著手,充分挖掘生產潛能。將備件成本、維修成本、故障次數自動關聯,每臺風機實現單機成本核算。通過單機核算,推送給能量管理平臺,通過優化控制策略,實現成本低的風機優先發電,實現精準運營。經過計算篩選出單機成本低的風機,對健康水平較差的分析原因,進行消峰處理,辦理消缺單。對排名排名靠后的風機進行技改及消缺,從而提升提高設備健康水平。
以運行穩定性為指標,在穩定性較高的機組選取前20%,在穩定性相對低的機組選取后20%,形成對比組,分析前排機組性能好的經驗,推廣到后排機組,進行定制化問題處理模式,不斷進化、優化處置方案及措施。
風電場通過調研行業先進技術、裝備制造業最新成果等,在場內進行探索嘗試,為設備性能達優、健康風電場建立提供便利條件。
風機發電機、變槳軸承自動加脂裝置,提升軸承潤滑系統效率,使潤滑加脂周期更加均勻,軸承能在最佳潤滑方式下運行;持續觀測記錄風電場輸出功率與當地風速、天氣、地形等存在影響因素的數據,與風電機組運行狀態形成對比,建立風電場負荷輸出模型,不斷修正參數精準度,增加發電功預測準確性,提高風電場與電力系統協調運行能力。
我國新能源行業發展迅速,各場站建設規模逐步擴大,設備單體容量、集成性、智能化都得到大幅提升,場站對設備長期連續安全可靠運行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在此背景下,對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成為有效手段,可利用監測裝置獲取設備運行數據從而進行健康程度分析,高效且連續,與傳統停電巡檢方式相比優勢顯著。以各類型傳感器為基礎,實現實時動態數據監測,多種監測共同構建起完整的異常狀態識別,預警系統,可以主動對風機設備健康隱患提前報警,產生預警信息,經數據接口在智慧運營系統上生成預警缺陷工單,指導作業人員進一步核查缺陷預警情況。
風電場設備健康度動態跟蹤預警系統主要由以下檢測監測環節支撐:
健康度概覽。支持從集控到場站再到單臺風機,實時查看預警的關鍵數據,密切關注資產健康狀況。
大部件預警。基于風機普遍安裝的SCADA 系統采集的秒級數據,利用機器學習工具綜合分析全場站風機歷史運行數據,自動計算不同工況下的設備健康溫度。同時,監控風機發電機軸承、齒輪箱軸承、主軸承、葉片等關鍵部件和設備的溫度狀態,識別風電機組主要傳動設備的運行和磨損狀況,發現軸承類、旋轉部件故障征兆,對故障發生位置、故障所屬類別、后果嚴重程度、進一步趨勢作出早期預警。
控制系統預警采用風機歷史運行數據,基于機器學習以及累計異常檢測算法,針對影響風機功率曲線性能的偏航設備、變槳系統以及轉矩系統,實現因風機設備性能不佳導致的發電性能跌落告警。
功率曲線監測。支持通過對比風機機型設計功率曲線和運行數據散點曲線,分析風機的發電性能,進而結合預警信息,判斷預警的準確性。
冷卻系統預警。根據變流器系統在不同工況下的溫度變化趨勢,和水冷壓力變化,分析其散熱效果,當特定工況的散熱效果不佳,產生報警,保證其穩定可靠工作。
主控系統預警。對風速儀、風向標不同工況下的工作狀態變化進行數據監測,保證風機可以測風和切入和切出,時刻捕獲最大風能,為風機功率曲線和控制策略優化提供真實準確數據。
絕緣監測系統。在線實時監測設備絕緣水平,反映發電機的絕緣狀態,運維人員根據運行趨勢管控發電機運行狀態。
振動監測系統。在機組內裝有風機轉速傳感器及振動傳感器共計7個,采集風機運行時的振動數據,經數據處理系統分析后,生成各時域波形、振動頻譜、轉速數據等圖譜數據,匯總形成振動數據報告,通過網絡自動上傳采集數據,后臺監控實時顯示數據狀態,提前發現機組振動異常,及時排查,為機組安全可靠運行既定了良好的基礎。
自動消防在線監測。在風機重點防火部位,機艙、發電機柜、變流柜、機艙柜、變流柜、主控柜內均安裝不同形式氣溶膠或干粉滅火器,并經消防控制系統實現自動,發生火災可發出告警并自動釋放滅火物質,有效防范火災事故。
各監測系統協調作用,構建起場內設備健康監測體系,實現預警、故障智能感知與診斷。針對機組異常的指標數據、機組振動、功率曲線和器件溫度等提前進行預警提示,通過預警信息云端發布平臺,將預警信息推送至現場。現場處置人員根據平臺植入的預警處理方案進行精準排查,實現合理安排檢查消除機組異常,可以及時有效發現事故隱患并開展快速準確的機組維護工作。
主要支持環節:
變壓器油色譜在線分析系統:可實現對油浸電力變壓器絕緣油中故障特征氣體的在線監測,能夠快速檢測甲烷、一氧化碳、氫氣等氣體濃度及發展趨勢,為油浸電力變壓器穩定運行提供保障。
變壓器局部放電檢測系統:不僅能持續監測變壓器套管的工作狀態,還能檢測變壓器主油箱中的局部放電活動發展。在故障的初級階段發出預警,并提供套管和變壓器運行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信息。也可作為一個單獨的系統來監測套管絕緣情況和局部放電活動,或作為一個集成方案,對油中多組分氣體分析設備和分析軟件一起,提供更深入的變壓器狀態信息及故障診斷。
35kV 開關柜無線測溫系統:基于無線技術,實現對開關柜內觸頭溫度實時監測,發生溫度異常時立即發出警告,方便監控中心值班人員對眾多開關柜溫度的實時監控。
經過前期各階段項目的實施,健康風電場的運行機制已初步建立,繼續深入挖掘硬件系統與軟件系統潛力,在全面檢測的基礎上,延展運行邊界,增加發電量。通過不斷對比運行數據,對細節性問題進行逐一排查,使設備的控制與管理更加精細,有效實現降本增效。
經過驗證總結,“健康”風電場的項目實施獲得五大優勢:
全面掌控設備健康水平:通過健康風電場項目的實施,能夠實現對設備狀態全面準確評估,管理更加精準,有利于風電場設備整體健康程度提升。
有效增強檢修針對性:利用在線監測、數據分析等覆蓋廣、功能多的各系統聯動,可準確判斷故障位置、缺陷發展趨勢等,明確設備檢修的必要程度,為檢修計劃制定提供有力參考。
顯著提升生產效益:得益于設備性能穩定提升、檢修計劃性增強、檢修質量提高,促進設備“非停”減少,人員缺員的矛盾得到一定緩解,從而實現生產效益的顯著提升。
有效鍛煉人員素質:經過系統分析并判斷故障信息,使工作人員對設備故障掌握更加透徹,使檢修作業由“嘗試型”轉變為“直接型”。配合行業制度、檢修規程、作業標準等的專題培訓學習,使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得到有效鍛煉,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高生產管理水平:通過利用設備健康系統的智能診斷、綜合評價,實現科學決策,充分兼顧安全和效能,統籌協調生產計劃,由過去粗獷型管理轉變為精細化管理,生產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充分發揮優勢,利用各類數據模型、統計分析、信號分析、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及人工智能等數據分析和挖掘方法建立的算法,識別部件單元或系統的亞健康狀態。對機組故障停機統計分析,識別異常頻發的故障。通過將預警的結果直接加入定期維護計劃或計劃性停機檢查,預警監控從目前被動的運維模式轉變為主動的預防性維修。通過機組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預警和大數據分析,制定最優運維策略,提高機組各項指標,性能全面提升,備件消耗切實降低,機組運行更穩定,風電場健康度更進一步。
風電行業發展迅速,仍有很多技術難點研究尚淺,對設備狀態趨勢判斷不夠精確、長久,設備動態監測及診斷評估仍是健康風電場建設的重要課題。持續維持設備健康狀態,進一步提升設備管控水平,以最大可能完成降本增效仍將是企業本身及行業發展所追求的目標,還需在以下方面進行探索與創新。
引用監測傳感器新技術,擴大監測范圍,提高抗干擾性能,提升監測定位精度;改進設備集成化水平,提升風電場健康運行系統經濟性,降低系統本身的維護成本;增加健康診斷系統容錯機制,主動發現并處置系統自身運行下的錯誤,在一定程度上能從錯誤狀態自動恢復到正常狀態;與其他運行系統相互有機融合,如安全管控系統、環保監測系統等,兼顧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各方面協調發展;隨著技術發展、設備迭代,健康診斷系統提出的預警判斷將更加準確,極大緩解人力勞動強度,但是部分時機下仍需人工對系統出具的診斷結果加以二次診斷,此時對人員素質提出較高需求,對系統運行機制的掌握程度,以及人員綜合問題判斷處理能力,對健康風電場良性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員綜合素質需與時俱進。
在當前風電場運行數據積累有限、狀態監測不夠深入、跟蹤反饋體系不完善的背景下,該公司在“健康風電場”建設中先行一步,通過對行業內新型技術、先進經驗的學習與研究,初步完成既定目標,設備運行水平切實得到提高,從經濟效益方面可以得到良好反饋。隨著今后研究探索的不斷深入,相信可以將積累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向行業內進行推廣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