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王秀其 王貴明
礦井機電運輸系統的構成非常復雜,呈現出多層次的特點,系統各個部分緊密相連,形成多層次的網絡格局。采煤工作主要包括四個步驟,采掘工作和回采工作完成后,利用機電運輸系統進行運輸和提升。為滿足采煤和運煤的需求設計了多個分支系統,共同構成了機電運輸系統,其中較重要有供電、通風、排水系統,后兩個步驟的工作主要由運輸系統和提升系統負責。每個系統都包含多個機電設備,如電動機和主軸裝置等。機電運輸系統的運行環境十分復雜,采掘和開采工作主要在礦井中進行,通風系統能對礦井中的瓦斯含量進行控制,掘進開采的過程中還要注意頂板壓力和排水問題,為保證開采和運輸安全,一定要對環境中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確保機電系統能在礦井環境中安全運行。
礦井機電運輸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較多安全隱患,我國應用該系統時間較晚,運行后經常會出現技術方面的問題。部分生產聯隊長時間使用機電運輸系統,沒有及時進行養護和維修,部分設備中的零件已磨損或老化,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機電設備需定期進行檢查,部分工作人員沒有按照機電設備的要求進行檢查和維護,也沒有在各個環節進行檢查,導致系統的運行不夠連貫。礦井環境中存在較多隱患。如,當瓦斯和煤塵的比例和含量達到特定的數值后有可能引發爆炸。
另外礦井巷道中的濕度較高,有可能會腐蝕設備,運行時用電需求較大,若供電系統長期處于高負荷的運行環境,供電電路可能會形成短路,影響整體設備的運行。
機電運輸系統的使用存在一定特殊性,對作業人員有較高要求,當前礦井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一旦沒有按照規范進行操作有可能威脅自身的安全。如,對管道進行維修時,由于沒有進行支護導致管道破裂,對施工人員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工作人員是設備操控的主體,當前的設備沒有徹底實現自動化,很多地方需要手動操控,工作人員要增強自身的安全意識與責任意識,在系統長時間的運行中時刻保持操作區域的安全,特種崗位要求工作人員具備專業的技術,不能隨便調整這類崗位的工作人員。
隨著開采工作的推進,開采的深度將會越來越深,運輸提升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深層環境的開采條件較差,要更加嚴格地控制機電運輸系統,同時設備維修的間隔時間也越來越短,維修工作具有一定的難度,要更加細心地進行維修,替換老化和磨損的部件,在維修過程中時刻注意系統設備的運行情況,對不安全的因素進行控制。礦井機電運輸系統的特點為:系統復雜(機電復雜、子系統多、節點并聯、聯動變化);隱患多(瓦斯煤塵、腐蝕影響、安裝條件);對人員要求高(安全意識、作業水平、責任意識);老礦井難以維護(系統延伸、條件下降、維修繁瑣),應結合系統的特點進行維修和管理。
礦井防水工作是安全開采的基礎和前提,要對排水系統和排水設備進行控制管理,工作人員要注意井下裝置的情況,檢查排水設備和供電設備的運行情況。安裝排水設備時,注意設備的性能,確保設備能滿足排水需求。使用排水設備前要對設備進行檢測,避免開采工作受到排水設備影響。在施工期間排水設備需保持一定的排水量,為保證排水工作順利進行,需在前期工作中準備另一個排水設備,一旦排水設備出現故障可立即更換設備,操控新的設備繼續進行排水,讓水泵和排水管道共同發揮作用。
可對排水系統進行優化設計,引入自動化控制技術,傳統排水系統主要為手動閥和手動控制,將其替換為電動控制閥和電動控制設備,用真空泵吸水,對設備運行參數進行監測和分析,采用遠程控制方式或由系統自動進行控制,提高排水效率。對供電系統進行控制管理時,通常礦井需要至少兩個電源線路,多個電源線路能保證施工過程中供電的穩定性,這些電源線路能承擔負載壓力。當煤礦的環境條件較差時,應加強供電站的管理和控制,各個部分均采用兩個以上的電源線路,同時還要對排水泵等設備進行控制,確保機電運輸系統穩定運行[1]。
作業人員對機電設備進行檢查時應注意失爆問題:對于螺栓固定的隔爆接合面,若缺少螺栓、彈簧墊圈、螺母,彈簧墊圈沒有壓平、失去彈性、斷裂,螺栓松動,螺栓、螺孔滑扣,說明出現了失爆情況;對于進嘴連接線,密封圈材質須為橡膠且邵氏硬度要在45~55度之間,根據規定進行老化處理,進線裝置須要安裝密封圈且朝向外部,接線后對緊固件進行檢查,抽拉電纜,保證電纜不會竄動,密封圈內徑和電纜外徑間的差距要低于1mm,密封圈寬度要超過電纜外徑0.7倍且寬度要大于10mm,厚度要超過電纜外徑0.3倍且厚度要超過4mm。在低壓隔爆開關出接入鎧裝電纜時要將密封圈套在電纜護套上,進嘴線傳入長度為5~15mm。高用鋼墊板壓緊壓隔爆開關的接線嘴,鋼墊板的選擇應考慮接線嘴法蘭的厚度和直徑。
對于接線裝置來說,若密封圈單孔中存在多個電纜,單個引入裝置含有多個密封圈,擋板處于密封圈內部,密封圈未壓緊,螺母不夠緊固,沒有在高壓鎧裝電纜終端接線盒的部位涂抹絕緣膠,存在絕緣裂紋,出現任何一種情況都說明接線裝置失爆。除要注意這些部位的失爆情況,還要注意隔爆殼、隔爆面、隔爆型插銷的情況,對礦井機電運輸設備進行隔爆處理。
礦井機電設備一定要具備良好的隔爆性能,可參考隔爆性能數據參考標準進行選擇:隔爆結合面間隙≤0.5mm、隔爆結合面粗糙度≤6.3、螺紋隔爆結構(螺距)>0.7mm、生產機械傷痕(寬度與深度)<0.5mm。選擇設備時注意隔爆結合面的情況。對隔爆機電設備進行應用時要注意設備使用時的環境溫度,盡量在-20~40℃間使用,電纜連接處要安裝防爆電纜接線盒,使用密封的電纜引入裝置,若額定電壓不同要采用不同的絕緣材料,按照國家標準控制爬電距離與電氣間隙,如果使用塑料外殼需保證材料為不燃性或難燃性材料,避免靜電積聚,外殼材料不應使用鋁合金材料,避免溫度過高。
由于機電運輸系統較復雜,其復雜性會對系統運行產生一定的影響,為讓系統運行更加高效,可參考復雜網絡分析理論構建系統,形成數字化模型,利用該模型分析機電運輸系統中的復雜問題。復雜網絡分析系統能對安全隱患進行處理,找到復雜問題的源頭和形成原因,以此來制定應對方案。這一理論主要是將機電運輸系統中的機電設備當成節點,設備間的關聯就是節點間的關聯,根據節點間的聯系進行連接就會產生機電運輸網絡,對其進行分析能夠讓系統正常運行。系統可利用機電運輸網絡采集數據,掌握機電運輸設備的運行參數,形成一個完整的數據庫。
機電運輸網絡是實現閉環控制的重要條件,而數字化模型能為遠程監控和跟蹤治理提供支持,監督整個系統的運行過程,及時發現系統運行中的薄弱部分,對相應的部分進行優化和升級。如,對電機、聯軸器與驅動泵幾個節點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時,可分析節點訪問級別,得到聚集系數和相關節點的參數,明確交換機所在的區域,進而判斷網絡中各個節點的重要性,分析各個節點間的關聯性和相互作用,一旦水泵出現問題就會對整個系統產生影響。網絡分析系統的組成部分主要有視頻服務器和圖像監控服務器,光纖網將各個監控設備連接到一起,操作員可通過監控微機進行檢查和控制[2]。
可在監控平臺中加入數據分析功能,對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和集中控制。監控系統的數字化發展為集中控制和自動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提高了系統運行和礦井開采的效率。數字化監控平臺的建設能夠將各個設備的數據整合到一起,對運輸數據進行分析,不斷優化機電運輸系統,更好地進行控制和管理。
該平臺主要包括三個層級:第一層是設備層,主要包括通風機控制站、水文地質控制站、泵房控制分站、供電控制分站中的設備;第二層是監控層,能夠對供電、運輸、水文地質、通風機、泵房等情況進行監控;第三層是管理層,主要包括生產調度、協同辦公、數據服務器管理等。
其中,設備層能采集各個設備的數據,對這些和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將指令發送到監控層。監控層可對該指令進行分析,還能對機電運輸設備進行監控,發布控制指令,設備層會執行上層的指令。還要加強數據庫的建設,機電運輸設備運行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將這些數據信息存儲到數據庫中,能夠讓監測傳感網絡更加完善,為獲得完整的數據需擴大監測范圍,將傳感設備安裝在各個區域,確保所有區域都處于監控范圍之內,利用傳感裝置監測礦井中的供電、溫度、空氣、壓力等參數,獲取機電運輸設備的運行參數,判斷底層機電運輸設備的運行情況[3]。
礦井機電運輸系統在長時間運行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種隱患問題,須加強監管和控制,建立科學的施工制度,對礦井機電運輸系統的操作方法和檢修工作進行規定,確定工作流程,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的要求進行開采和管理,重點對機電運輸系統進行監管,發現系統設備存在問題時,立即對該問題進行分析和處理,消除系統運行中的隱患,保證礦井生產的安全。
生產聯隊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按照制度的規定展開各項工作,同時還要落實責任機制,對違反規定、造成重大損失的人員進行處理,管理部門要定期進行檢查,對機電運輸系統的運行情況進行監督,在監督檢查的過程中排查安全隱患,對作業人員進行培訓和管理,通過機制制度的約束保證開采運輸的安全。
另外,作業人員是煤礦開采的主體、也是操控設備的主體,其能力水平關系著機電運輸系統的運行效率。對礦井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培訓時,應強化其安全意識,讓其了解礦井事故的危害,始終將安全放在礦井施工的第一位。礦井機電運輸系統非常復雜,作業人員應充分了解系統和設備的構成,了解各自管理的部分。上崗之前應提前進行培訓,提高技術水平,確保每一位工作人員都了解機電運輸設備的操作方法,及時解決機電運輸設備的故障問題。
開采時間較長的老礦井存在較多的風險因素,在老礦井中使用機電運輸設備,一定要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和維修,為開采工作提供良好的條件,使機電運輸系統高效運行,快速完成后期的開采運輸工作。要對機電運輸設備進行檢查,將老化和破損的設備記錄下來,詳細記錄檢查的時間、設備以及設備故障的部位和原因,盡快購買新的設備,消除設備方面的安全隱患,要定期對機電運輸設備進行養護和維修,延長機電運輸設備的使用年限。每個季度都要進行檢修,每年進行一次大檢修,全面檢查礦井機電運輸系統的分支系統和機電設備,排查設備的故障問題,消除礦井施工工作的安全隱患[4]。
對礦井機電運輸系統進行控制管理前需梳理清楚系統的組成部分,了解分支系統和系統中的設備,發現問題后及時追蹤問題的源頭,制定解決方案,減少機電運輸系統的安全隱患,使系統穩定運行和健康運行。還要定期對機電運輸設備和礦井進行檢查,做好維修管理工作,增加機電運輸系統的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