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平江縣委 平江縣人民政府
近年來,平江縣對標中國最美縣——浙江桐廬縣,不斷探索環境治理方法和機制,全域環境整治實現由治標向治本轉變、由清臟向治亂轉換、由行政包辦為主向社會化推動轉軌,成功構建“全縣動員、全民參與、全線出擊、全域整治”新模式,人居環境整治排名連續3年位居岳陽市前列。
1.健全四項機制,謀求整治長效一是健全高位高效的組織領導機制。堅持縣、鄉(鎮)、村“三級書記”抓環境整治,成立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的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每月堅持聽取一次工作情況匯報;建立縣、鄉(鎮)干部聯鄉包村責任制,縣“四大家”全體班子成員、36家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聯點督導鄉鎮,安排2736名干部駐村包村指導,實行包聯干部與鎮村同獎同罰、同講評同考核。二是健全依法依規的民刑銜接機制。全面推進“禁采、禁漁、禁獵、禁伐、禁葬、禁塑、禁排、禁炮、禁建、禁養”十大專項行動,對破壞人居環境的案件,實行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行政處罰與非訴執行無縫對接。3年來,共拆除非法到期砂場164家,解體上岸船只296只,辦理“十禁”行政案件528起、刑事案件42起。三是健全嚴獎嚴罰的督查考核機制。堅持“每月一暗訪一明查,每兩月一講評,獎罰嚴兌現,好壞兩上臺”考核評價機制,從考評人員庫中搖號抽取明查暗訪人員,規定時間,規定任務,采取相互考評、隨機考評、智能考評“三結合”方式,進行考核。四是健全提質提標的示范引領機制。在全面抓好村莊清潔的基礎上,開展最整潔集鎮、特色精品村、美麗宜居村、縣級秀美屋場、最美庭院等“十百千萬”創建工程,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全縣各村環境衛生治理提檔升級,實現全面提升、全面過硬。
2.拓寬四條渠道,加大整治投入一是財政預算“投”。縣財政每年預算3500萬元專項資金,按照因數分配和示范創建獎補等辦法支持鄉鎮、村開展整治工作。二是整合資金“用”。整合各類項目資金用于環境整治,如垃圾處理、農村“空心房”拆除、污水處理、道路建設等。三是倡導群眾“籌”。村村建立環保理事會,將每月每人不少于5元的垃圾清運費用納入村規民約,實行專款專用,專人管理。3年來,全縣籌集保潔清運費1.2億余元,全縣群眾基本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共識。四是引導社會“捐”。發揮老干部、老黨員、老骨干、老教師、老退伍軍人和新鄉賢“五老一新”的作用,凝聚全社會力量參與人居環境整治,3年來,引導捐資7500多萬元,投工投勞11.8萬多個。
3.建強四支隊伍,凝聚整治力量一是保潔隊伍常態化。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態環保員、生態護林員、衛生保潔員、垃圾收集清運員、垃圾分類指導員、環保志愿者督導員”“六員”隊伍3.2萬人。建立農戶“門前三包、門后達標”評比辦法,堅持每月評比、張榜公示。確保農村垃圾日清日潔,實行農村衛生保潔常態化。二是督查隊伍多元化。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兩辦”督查室、7個“十禁”牽頭單位、5個行業管理單位、25個鄉鎮(街道)選取人員,組建120人的督查考核人員庫,并培訓上崗。三是清運隊伍市場化。引導組建12家環衛企業和10家專業合作社,在全縣25個鄉鎮開展專業化垃圾轉運作業和垃圾分類減量示范行動。四是志愿隊伍社會化。縣成立環境保護志愿者協會,鄉鎮、村設立服務中心、村工作站,動員和引導全縣廣大干部群眾注冊環保志愿者3萬余名,開展垃圾分類培訓指導、巡河、增殖放流等志愿行動1500多次。
4.突出四個重點,促進整治提升一是聚焦村容村貌提升。扎實推進“四房”整治與利用,大力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和規范村民建房,完成497個行政村村民建房規劃和30個“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編制,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抓好加義鎮、甕江鎮兩個示范鎮建設,輻射帶動全縣建設100千米油菜花觀景長廊,打造湘贛邊區“平修探秘游”農業休閑精品旅游線路。扎實推進村莊綠化,伍市鎮馬頭村、長明村,余坪鎮謝坪村,加義鎮蘆頭村,浯口鎮西江村5個村被評為國家森林村。二是聚焦全域全面整治。深入推進汨羅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洞庭清波”農業專項整治行動,全面實施“河長制”“路長制”“山長制”,開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強力推進秸稈禁燒及綜合防治工作。三是聚焦“廁所革命”糞污治理。積極整合改廁資金8220萬元,嚴格落實“首廁過關制”,全面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糞污治理。目前,全縣無廁戶全部清零,已改造廁所合格率在98%以上,使用率為95%以上。四是聚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縣24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100%覆蓋,全面完成“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治理。全縣貧困人口飲水安全保障率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87.13%。
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平江縣將按照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要求,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五抓”為重點,推進全域環境整治提質升級,進一步彰顯平江原真之美、生態之美、文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