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
主要內容有:一是到2025年,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0~15 處,在期礦山總數控制在2900 個以內,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到35%左右。二是重點勘查石油、富鐵礦、銅、金等緊缺礦產和稀有、稀散礦產,加大重要礦產深部勘查。加強鈾、頁巖氣、煤層氣、地熱等非常規能源勘查力度;穩步推進主要盆地煤層氣勘查。限制勘查對環境破壞較大的砂金礦產,原則上不再新立此類礦產的勘查項目,確需新立的必須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并征得生態環境部門同意。禁止勘查超貧磁鐵礦。三是開展能源礦產調查評價。在重要盆地推進常規油氣和鈾礦資源調查評價,同時以基本摸清全區地熱資源家底為目標,開展地熱資源潛力調查評價,科學推進水熱型地熱資源多領域利用。四是以鋰、銣、鈹、鈮、鉭、稀土等為主攻礦種,在自治區中部實施1∶2.5萬綜合地質調查和成礦規律及選區研究。以銅、金、錫等大宗緊缺礦產為主攻礦種,在額濟納旗北山地區開展1∶2.5萬綜合地質調查和成礦規律研究及找礦預測。五是提高最低開采規模。原則上不再新建年產礦石量30萬t以下的銅礦山,不再新建日處理巖金礦石300t以下的露天采選項目、100t以下的地下采選項目,除煤層氣、富鐵、金、地熱、礦泉水外,原則上不再新建小型及以下礦山。六是統籌推進基礎地質調查與評價。央地協調開展額濟納旗北山、白云鄂博和鄂爾多斯盆地西緣深部地質結構調查與成礦作用研究,獲取深部成礦、成藏和地質信息,評價深部能源資源潛力,開拓深部找礦空間。七是對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內暫時不宜開發的大中型礦產地進行保護。八是加強稀土基地資源高效利用,打造稀土新材料及應用產業集群。同時,加大稀土元素應用研究力度,提高采礦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推進稀土、鐵、鈮、鈧等共伴生資源高效分離提取。九是全面落實黃河流域廢棄礦山綜合整治工程,爭取2025年底徹底解決流域內廢棄礦山的地質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