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縣畜牧水產局(422300) 肖和良
1.把好購牛質量關①調運者要深入產地調查,在當地畜牧部門配合下進行調運工作,避免從疫區調運牛。②邀請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前往調運。③在選購前做常規檢查,體溫超過39.5℃的牛不能購進,有流鼻涕、咳嗽、精神沉郁等現象的牛不能選購。④選購斷奶的犢牛。
2.做好抗應激反應措施①運輸前2~3天開始,每頭牛每日口服或注射25萬~100萬單位維生素A。②在裝運前,按每100千克牛只體重肌內注射1.7毫升2.5%的鹽酸氯丙嗪注射液。③具有輕瀉性的飼料,如青貯料、麩皮、新鮮青草,在裝運前3~4小時應停止飼喂。④裝運前2~3小時,牛不可過量飲水。
3.運輸注意事項①運輸車輛必須清洗干凈和消毒,盡量避免雙層運輸。②車速不得超過60千米每小時。車輛行駛過程要平穩,不可急剎和提速太快。③注意防寒保暖,最好設置擋篷,遇到雨雪天氣必須躲避或蓋上遮篷。④根據不同的運輸方式,設置合理的裝載密度。⑤調運的牛群必須保持整齊度一致,防止大小不一,擁擠受傷。
4.辦好異地運輸牛只手續辦好或留好運輸檢疫證、稅收證據、獸醫衛生健康證、運輸車輛消毒證、自產證件(證明畜主產權)。
5.運輸到達后的處理①卸載后休息2小時左右,給予溫水飲用,添加電解多維和高劑量的維生素C等,也可熬煮板藍根水加少量的糖鹽給予飲用。②5小時后用優質的干草讓牛自由采食。③在1個星期內不要放養,不要飼喂具有輕瀉性的青貯飼料、酒渣、鮮草和易發酵飼料,少喂精料,多喂干草,使牛吃六成飽即可。④觀察記錄牛只健康狀況。發現牛只食欲差、高燒應及時進行治療。
6.做好牛入場前后的工作①入場前的準備:對場地、圈舍排除安全隱患后進行2次清潔衛生,2次消毒后干燥待用。準備抗應激藥物、血清、疫苗、電解質、多維保健藥物等。飼料準備:精飼料、優質粗料、麥麩。調查了解來源地疫苗免疫注射、飼料飼養情況,牛起運地點、路途運輸時間和狀況等。做好人員、物資準備,保證牛只到場及時卸牛。②入場時的檢查。臨床檢查有無口蹄疫、呼吸道傳染病、體表皮膚寄生蟲病等。③入場時處理。牛只臨床檢查無異常后,做好標識記錄。注射抗應激藥物,防治牛只在運輸途中的傷風感冒和隱性感染(潛伏期感染)。參考處方:3支(大牛4支)10毫升魚腥草或黃芪多糖注射液加青霉素400萬單位(大牛800萬單位)。④入場后的飲水、飼料調節。夏季牛只入場進圈休息2個小時后必須飲水,冬季時間可延長至4個小時。飲水中可添加電解多維,飲水量控制在平時一次飲水量的2/3左右,嚴禁牛只入圈后立即大量飲水。對腹瀉的牛補充口服補液鹽。傳統的口服補液鹽處方: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葡萄糖20克,加涼開水至1升。新型口服補液鹽處方:甘氨酸6.18克、無水檸檬酸0.48克、檸檬酸一水合物0.12克、磷酸二氫鉀4.08克、氯化鈉8.5克、一水葡萄糖44.61克,混溶2升涼開水。飼料調節。第1天牛只入場進圈5~6小時后開始飼喂優質干草,有青草的要與干草料搭配使用,限制飼喂至六成飽;第2天繼續喂草料,不限飼;第3~6天,每天飼喂麥麩0.5~1千克+草料,不限飼;第7天開始添加精飼料1千克,逐日增加0.25千克至牛正常精料采食量。⑤牛只入場后的跟蹤檢查治療。牛只入場有條件的拴系喂養1~3天,再散開合群。每天落實獸醫專人進行臨床檢查,測量體溫,發現體溫升高、咳嗽、拉稀等病況時應及時治療。⑥入場1周內要做到每天進行消毒,1周后視牛群狀況隔天消毒1次,應激期結束后轉為每周2次消毒。用伊維菌素針劑作皮下注射進行驅蟲。牛只接種牛多殺性巴氏桿菌病滅活疫苗21天后,接種口蹄疫O型、亞洲Ⅰ型二價滅活苗。⑦隔離觀察30天左右,確保無病后方可與健康牛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