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玉琴,陳 靜
(四川國檢檢測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瀘州 646000)
食物浪費一直是全球各國共同面對的難題,各國也積極采取措施減少食物的浪費,影響最大的是2016年法國頒布的《反食物浪費法》和意大利通過的《反食品浪費法》,均從多方位限制糧食浪費行為[1]。為防止食物浪費,保護環境,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為政府部門、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踐行和推動減少食品浪費提供了法律依據[2]。
食品安全抽檢是食品監管中的一項重要工作。《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中要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工作[3]。《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中規定抽檢樣品分為檢驗樣品和復檢備份樣品,樣品由承檢機構保存,抽樣時需支付樣品費用。因此,除保質期短的和少數因無利用價值的不合格備份樣品需銷毀處置外,大多數合格備份樣品都積壓在承擔抽檢任務的檢驗檢測機構,給社會和承檢機構帶來很大的食品浪費和資源浪費。為減少食品浪費,國內部分省市市場監管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相繼制定了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備份樣品處置管理辦法或規定,并要求本省各市、區、縣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及相關承檢機構貫徹執行[4]。為充分發揮食品抽檢備份樣品的食用價值和再利用價值,減少食品浪費,本文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相關法律法規對抽樣檢驗樣品的保存、處置要求的規定,結合部分省市市場監管部門制定的有關食品安全抽樣檢驗備份樣品處置管理辦法,歸納總結了抽檢備樣的處置方式,規范備樣處置工作,為承檢機構合法、科學、公正和有序進行抽檢備樣處置工作提供依據。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實施的《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 214—2017)[5]4.5.18條款、《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食品檢驗機構要求》(RB/T 215—2017)[6]4.5.8條款以及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發布實施的《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CNAS—CL01:2018)[7]7.4條款,對檢測樣品(包括復檢備份樣品)的處置都作出明確要求,RB/T 215—2017還要求食品檢驗機構建立超過保存期限的樣品無害化處置程序并保存相關審批、處置記錄。
食品生產許可分類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評價性抽檢實施細則規定,抽檢食品包括普通食品、餐飲食品、特殊食品和食品農產品共33個食品類別。由于食品類別及包裝方式的不同,樣品的保質期也有很大差異。《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食品保質期是指食品在標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食品標簽中必須標注貯存條件,如常溫保存、陰涼干燥處保存、避光保存、冷凍保存和冷藏保存等描述。如果食品的存放條件不符合規定要求,可能會縮短食品的保質期,甚至影響食品安全。因此,食品檢驗承檢機構應根據抽取樣品的標簽明示要求、相關標準或食品屬性,配置相應的設施(如冰箱、冰柜、凍庫等),分類存放復檢備份樣品,并由專人負責管理。
①備份樣品保存方式。國家食品安全抽檢細則明確規定食用農產品中畜禽肉及副產品、蔬菜、水果類和水產品復檢備樣需冷凍儲存,鮮蛋復檢備樣需冷藏儲存,其他食品的貯存應符合產品明示要求或產品實際需要的條件要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的《食用農產品抽樣檢驗和核查處置規定》[8]第八條規定,承檢機構應按食用農產品特性及有關規定采取冷凍或冷藏等方式妥善保存備份樣品。②備份樣品保存期限。《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的檢驗結論合格的,承檢機構應當自檢驗結論作出之日起3個月內妥善保存復檢備份樣品。復檢備份樣品剩余保質期不足3個月的,應當保存至保質期結束。檢驗結論不合格的,承檢機構應當自檢驗結論作出之日起6個月內妥善保存復檢備份樣品。復檢備份樣品剩余保質期不足6個月的,應當保存至保質期結束。《食用農產品抽樣檢驗和核查處置規定》第八條規定,從食用農產品檢驗結論作出之日起,合格樣品的備份樣品繼續保存3個月,不合格樣品的備份樣品繼續保存6個月。備份樣品在保存過程中,需保持樣品封條、包裝完好,唯一性標識清晰。
承檢機構應根據備樣的保質期限、食用價值、樣品價值采取以下方式及時進行處置,原則上每季度開展一次。
備份樣品出現以下情形之一的,可做銷毀處置:不合格樣品和風險監測問題樣品(少數具有研究價值的除外);超過保質期限(有利用價值的除外);易腐的食用農產品;出現腐敗、變質或感官異常等情況,已失去食用價值和利用價值;其他可能存在再利用風險、需要銷毀的備份樣品,應將食品類別、名稱、數量、價值和銷毀方式等做詳細記錄,自主或授權委托有銷毀工作能力的單位銷毀,并上報市場監管部門。承檢機構采取自主銷毀方式的,應采用無害化方式處理,保證處置過程、處置結果安全。委托專業單位銷毀的,承檢機構應與受委托單位簽訂協議。
目前,捐贈行為已日益普遍。2016年,法國頒布的《反食物浪費法》和意大利通過的《反食品浪費法》都明確規定食品捐贈在反食品浪費措施中優先適用。若抽檢備份樣品屬于常規保質期的預包裝產品且保存狀態良好,可按相關規定進行捐贈。捐贈樣品應根據捐贈對象的類型和基本生活所需進行合理篩選和安排,捐贈對象優先選擇本單位定點扶貧、幫扶單位及符合捐贈地區民政部門規定的福利慈善單位。采取捐贈處置方式的備份樣品,承檢機構應對擬捐贈樣品的類別、保質期、包裝外觀等情況進行核驗,可組織專家對擬捐贈樣品進行評估,并上報市場監管部門。承檢機構與受贈方簽訂捐贈協議,明確雙方責任、義務和要求、捐贈樣品的時間、地點、品種、數量、貯存條件和使用要求等內容,并做好相關記錄。食用農產品、冷藏冷凍食品、散裝食品、特殊食品(保健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食品添加劑及其他存在再利用風險的食品不納入捐贈范圍。
食品拍賣會是因金融風暴影響而在美國出現的一種食品處置方式,拍賣的食品有咖啡、零食、奶酪和罐頭等。承檢機構對檢驗合格的、仍在保質期限內且價值較高的備份樣品,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拍賣。采取拍賣方式處置的樣品,承檢機構應對擬拍賣樣品的類別、保質期、包裝外觀等情況進行核驗,可組織專家對擬拍賣樣品進行評估,并上報市場監管部門。拍賣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實施,拍賣所得款應按照財政部門的規定上繳國庫。對于流拍的備份樣品,承檢機構應根據實際情況,做銷毀、捐贈、留用處置或其他方式處置。
具有科學研究利用價值的備份樣品,可供承檢機構和科研單位作為科學研究使用。科研單位使用備份樣品的,承檢機構應與使用單位簽訂樣品使用協議,明確樣品類別、名稱、數量和使用要求等內容,并做好相應記錄。對因備樣復測、風險監測或科學研究等工作需要,承檢機構可制定抽檢備樣使用方案,明確樣品類別、名稱、數量和使用目的等內容,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批同意后可用于單位留用。不合格樣品中具有研究價值的備樣,也可留作研究用。
過期食物的浪費問題是糧食浪費中經常被忽略的部分,目前過期食品回收處理的普及率不高。過期食品不等同于有害食品,一般可采取兩種方式處理,分別為作為廢棄物或銷毀和加工成飼料、用作肥料等循環利用。2014年3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布的《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對超過保質期食品監管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嚴格對超過保質期食品和回收食品的處置,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對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和回收食品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包裝一并銷毀),也可由有資質的單位回收后轉化為飼料或肥料等[9]。對存在利用價值的臨近保質期和超過保質期的樣品,特別是一些散裝糧食產品、食用農產品,如散裝干糧谷物制品、大豆、花生等,可通過回收利用作為飼料或肥料。需回收利用的備份樣品,承檢機構應將食品類別、名稱、數量和利用方式等進行詳細記錄,報至上級主管部門獲得批準,并由承檢機構與有相應資質的單位簽訂協議,明確雙方的責任、樣品用途等內容。
承檢機構應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的相關規定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科學、精準、有序和透明地處置抽樣檢驗備份樣品,處置工作要做到安全規范、經濟合理。承檢機構應對承擔的抽樣檢驗任務中涉及的備份樣品建立臺賬,標明樣品保質期,制定年度備份樣品處置方案,完整記錄備份樣品處置工作流程,建立備份樣品處置工作檔案。樣品處置記錄應按照承檢機構管理體系中的要求進行保存。樣品處置工作資料檔案,保存期限原則上不少于3年。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加強對食品備樣處置工作的領導,定期對承檢機構備份樣品處置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優化完善備份樣品處置工作機制,提升備份樣品處置工作規范化、科學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