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春
(濟南市章丘區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山東濟南 250200)
現制現售飲用水是指通過水質處理器現場制作并直接散裝供應的飲用水。其處理模式通常為市政自來水→粗過濾→細過濾→碳過濾→水質消毒→引入水箱等,其出水水質需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從目前現制現售飲用水發展情況來看,其經營模式主要有兩種:①自動柜員機模式,即自來水與水質處理器連接,并與投幣機結合,由用戶自行投幣取水;②制水后以桶裝形式售賣,公眾認可度較高,易于監管,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從衛生監督管理的層面而言,飲用水水質衛生狀況受較多因素影響,如設備安裝地點周邊環境衛生狀況、是否安裝防護裝置、過濾材料是否及時更換等,從目前現制現售飲用水經營情況來看,其在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
現制現售飲用水制水設備安裝時間較早,大部分設備已無標識標牌,部分經營單位已無法提供安裝機器設備的相應批件證明材料,部分設備的批件內容不清晰、籠統化,導致監督管理人員無法有效核查設備與批件信息是否相符,監督管理難度較高。雖然有些地方政府自行制定了管理條例,要求經營者需將設備投放的具體地址、衛生許可批件、營業執照等相關信息到有關部門進行備案,但可操作性不強。
生活飲用水監督管理的依據主要來自《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其闡明供水單位分為兩種,分別為集中式供水與二次供水單位,現制現售飲用水經營單位的相關表述并不存在。2021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將現制現售飲用水劃分入市場監管部門監管。但部分地方政府仍將現制現售飲用水納入衛生行政部門監管。現制現售飲用水是將市政自來水通過水質處理器深度加工后再供給客戶,其中涉及較多環節,如消毒、灌裝、運輸等。因此,其監督管理工作應屬于衛生行政部門監管,還是市場監管部門監管,還需進一步討論。
從現制現售飲用水衛生管理情況來看,采用自動售水機經營模式的經營者均不具備自行檢測水質的能力,只能采用委托檢測的方式檢測水質,檢測頻率高的每半年檢測一次,檢測頻率低的一年甚至幾年才檢測一次,此種情況導致經營者及人們均無法及時了解水質變化狀況,使水質衛生狀況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從現制現售飲用水設備維護情況來看,設備維護存在一定不足,如水質處理部件維護或更換不及時。同時,自動售水設備經營者通常為兼職工作者,設備維護人員普遍綜合素質較低,對水處理設備維護、水質檢驗等方面專業知識了解程度不足,且對水質衛生安全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水處理設備超過使用時間仍繼續使用、未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執行衛生制度等問題。
現制現售飲用水是以市政自來水為基礎,通過深層次的凈化處理,有效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質,使水質得到改善,但飲用水并無任何保健、治療疾病等功能。部分現制現售飲用水制水設備生產企業為促銷機器,牟取更高的經濟效益,在宣傳中夸大現制現售飲用水的效果,聲稱其具備治療各種疾病、保健等作用,如可加快人體新陳代謝等,誤導人們[1]。
現制現售飲用水主要有兩種經營模式。①將市政自來水與水質處理器相連,用戶自行投幣取水。此種經營模式飲用水衛生控制的關鍵在于水質處理器或處理材料的許可批件、自動售賣機的安裝位置及環境、水質處理器或處理材料的維護及更換等。②供水站模式。即供水站將現制現售飲用水裝于桶中,在桶身貼上公司標識,使用“聰明蓋”及熱塑膜封口后,于店內存放,根據客戶需求送水上門。二者在生產模式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生產環境、檢驗要求等方面差異較大。桶裝飲用水必須經檢驗合格后才可出廠,但前者并無此管理要求。供水站經營模式水衛生控制的關鍵點為飲水桶的清洗消毒、水的灌裝、密封和運輸等[2]。
現制現售飲用水是一種新式的供水方式,此供水方式并未納入發證管理中,入市門檻較低,具備一定的飲用水衛生安全隱患。目前,現制現售飲用水方面的相關規定較少,相關法律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且相關部門間也未形成合力,導致無法通過行政處罰對現制現售飲用水行業進行有效約束。《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僅可對現制現售飲用水機是否獲得衛生許可批準、是否進行日常維護、是否進行水質檢測及從業人員有無健康證等行為進行約束,威懾作用并不強。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將現制現售飲用水管理納入法律體系,明確許可準入條件,細致梳理市場,從而保障現制現售飲用水的衛生。相關部門應健全法律監管體系,明確現制現售飲用水供水單位性質和相關部門的監管內容及職責,從而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3]。
現制現售飲用水是新式供水方式的一種,部分居民對其了解程度不深,因此展開正確的宣傳非常重要。現制現售飲用水經營單位需正確對現制現售飲用水的特點進行宣傳,嚴禁在宣傳中使用誤導性言論,如出售的水為“礦化水”、可提高身體免疫力、具有醫療保健作用等虛假、夸大的言論。衛生監督部門也需介入其中,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引導居民正確認識及使用現制現售飲用水。例如,告知居民購買具備衛生許可批件的經營單位生產的現制現售飲用水,指導居民閱讀自動售水機上的公示信息,實時了解設備具體功能及水質情況,告知居民現制現售飲用水無保健等功能,購買的現制現售飲用水不宜久放,養成喝開水的習慣等。
企業自律是保障現制現售飲用水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條件。企業必須提高自律能力,加強自我管理能力。目前,現制現售飲用水經營企業并不具備水質檢測能力或水質檢測能力較弱。大部分企業不重視自動售水設備維護工作,設備缺乏維護,存在一定的衛生隱患。因此,建議以企業主導,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共同制定科學、合理、規范的現制現售飲用水衛生管理制度,并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及職業操守,使其掌握正確的供水設備維護方式及維護周期。現制現售飲用水經營企業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落實水質自檢與設備維護工作,并及時公示相關信息[4]。
現制現售飲用水相關管理部門需增強交流,加強對現制現售飲用水行業的監管力度。對于無照經營者,工商部門需對其進行查封或取締,并在其所屬區域的水務管理部門備案;對于水質檢驗不達標者,衛生部門需及時將其通報給水務部門,再由水務部門對其展開強制停水處理,從而保障現制現售飲用水的衛生,保障人們的飲水安全。同時,相關部門可創建備案制度,所有現制現售飲用水經營單位及售賣地點需在水務部門備案,由食品安全管理部門協同其他相關部門制訂現制現售飲用水行業監督管理方案,如創建水質檢驗室等,以多部門聯合發文形式發布,持續加強現制現售飲用水行業的管理,加大懲處力度,提高準入門檻,促進現制現售飲用水行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保障現制現售飲用水衛生。
提升現制現售飲用水經營單位水衛生管理水平是保障現制現售飲用水衛生的關鍵。①依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對現制現售飲用水制水設備實行衛生許可審批制度,未經現場審核驗收不得安裝。②加強現制現售飲用水經營企業建設,要求此類企業需配備水質檢驗相關設備、儀器,定期對自動售水機出水水質進行檢測,并及時公示相關 信息[5]。
綜上所述,從現制現售飲用水發展現狀可看出,我國現制現售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存在一定問題,部分經營企業對水質重視程度不足,且相關法律法規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相關管理部門職責不明,導致現制現售飲用水衛生安全難以得到保障,對公眾的身體健康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國家相關部門需加強對現制現售飲用水衛生監管的重視程度,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監管力度,從而保障居民飲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