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 7 部門聯合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出系統部署。《方案》聚焦 6 個主要方面提出重要任務舉措。一是加強源頭防控,包括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強生態環境準入管理,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等。二是突出重點領域,圍繞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生態建設等領域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三是優化環境治理,推進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四是開展模式創新,在區域、城市、產業園區、企業層面組織實施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五是強化支撐保障,重點加強技術研發應用,完善法規標準,加強協同管理,強化經濟政策,提升基礎能力。六是加強組織實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宣傳教育、國際合作、考核督察等要求。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主動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趨勢,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全面開創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面作出部署。《意見》指出,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構建碳排放智能監測和動態核算體系,推動形成集約節約、循環高效、普惠共享的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服務保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
近日,為著眼于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充分體現稅收對市場主體綠色低碳發展的促進和激勵作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支持綠色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從支持環境保護、促進節能環保、鼓勵資源綜合利用、推動低碳產業發展 4 個方面,實施了 56 項支持綠色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
日前,《上海市 2022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減排重點工作安排》(以下簡稱《重點工作安排》)發布。《重點工作安排》指出加快能源產業綠色升級,積極促進光伏、風電、氫能等新能源發展;推動工業低碳轉型,持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度實施節能挖潛;促進城鄉建設綠色發展,規模化推進超低能耗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構建完善綠色交通體系,大力推動終端交通工具新能源轉型;提升循環經濟產業能級,開展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開展碳中和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布局;鞏固提升碳匯能力,穩步推進千座公園計劃;力爭年內舉辦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引導全民參與低碳行動。
近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印發《關于支持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若干措施》,提出推動超低能耗建筑項目建設。加快發展超低能耗建筑,持續提升節能水平,切實從源頭上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量,促進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對于達到國家、廣東省或深圳市超低能耗或(近)零碳零能耗標準,且被認定為國家或深圳市超低能耗或(近)零碳零能耗示范項目的,按照建筑面積每平方米資助 150 元,單個項目資助金額上限為 500 萬元,且不超過項目建安工程費用的 5%。
日前,浙江省財政廳發布《關于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優化財政支出政策。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支持雙碳數智平臺建設,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數字化治理體系,提升碳達峰碳中和整體智治水平。進一步完善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圍繞能耗總量、能耗強度、碳排放總量、碳排放強度等關鍵指標,建立碳排放財政獎懲制度,按照國家考核要求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獎懲過渡。圍繞森林覆蓋率、森林碳儲量等關鍵指標,健全森林質量獎懲制度。用好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支持綠色低碳前沿技術和減污降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搶占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創新制高點。抓住關鍵領域、關鍵行業,根據分領域分行業碳達峰路線圖,加強財政資源統籌,調整優化支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以多領域、多層級、多樣化低碳零碳體系試點示范為抓手,優先支持其申報國家和省級試點示范,探索差異化低碳零碳建設路徑,對領跑者予以重點激勵。對符合條件的綠色低碳公益性項目可給予地方政府債券支持。
近日,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成都市“十四五”綠色轉型發展規劃》,提出加快完善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制度體系,出臺成都市綠色建筑促進條例,推動新設計、新建造、新運維全產業鏈綠色變革。大力推廣綠色建材和裝配式建筑,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嚴格執行綠色建筑要求。鼓勵發展零碳、近零碳建筑,引領和帶動高星級綠色建筑發展和高水平綠色建筑適宜技術推廣應用,鼓勵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和再生型建筑材料發展,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深入開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工程,以大型商業綜合體、星級寫字樓、行政辦公區為重點開展建筑節能示范,強化公共建筑能耗監測,推動建筑機電系統總體能效提升。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云南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確保如期完成“十四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實施方案》明確,將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提升工程、園區綠色低碳循環化改造工程、城鎮綠色節能改造工程、交通物流節能減排工程、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公共機構能效提升工程、重點區域污染物減排工程、煤炭減量清潔替代工程、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工程、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工程 10 項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加快全省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廣西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到 2025年,可再生能源并網裝機規模達到 6100 萬 kW;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 1260億 kWh;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達到 3600 萬 t 標準煤,占能源消費總量的 25%;可再生能源消費增量在能源消費增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要求嚴格執行新建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開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等示范項目。在城鎮建筑中推廣太陽能光伏一體化應用。組織實施中央空調、數據中心、產業園區、冷鏈物流等綠色改造重點示范工程,大幅提升制冷系統能效水平,推動清潔取暖、工業余熱、可再生能源等在城鎮供熱中的規模化應用,城鎮清潔取暖比例和綠色高效制冷產品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開展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爭取國家試點建設。到 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完成 1000 萬 ㎡,綠色建筑從單體、組團向小區化、區域化發展;培育低碳城市、海綿城市、“無廢城市”各 1~2 個示范試點。